徐娟
摘要:即使小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在激烈竞争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也比较沉重,基于此,“双减”政策诞生。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双减政策落地,学生有了更多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也对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期能够在双减政策之下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该政策是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在轻松状态下学习,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收获。对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能够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是愉悦的,不像被动的学习被束缚。因此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以此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双减”政策解读
“双减”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和课外学习负担,并且要求教师在双减政策之后的教学,也要满足原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此只有在原本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以及重视作业效果之后,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实现。另外,双减政策还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更短的教学时间内释放更大的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因为在双减政策中明确的提出,教师应该把教和做统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完成原有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因此要求学生是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去主动完成,对学生主观能动性有较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所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才有更多的收获。
二、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很多语文教师都知道应该发挥学生自身的的主体作用,但是很多老师,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言,其长期的教学经验使得其常常就不自觉的将自己当做课堂中的主体,并且由于经常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而很难能够贯通使用其他的教学方法,这就尝尝使得课堂比较枯燥和单调,而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需要,这就使得学生尝尝对课堂提不起兴趣,导致学生很难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方式,就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变化以及适合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来使得教学方案、教学活动、教学计划能够具体实施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内容过于狭窄
在当前,面对学校和家长给的压力,很多语文教师会因为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将重点放在必要的教学内容上,这虽然会使得班级整体的语文成绩看得过去,但是,课内教材内容较为单一,很难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而要想改变这个局面,教师应该要注重对课外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在当前新课程的标准下,很多的课外教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为课外教材内容丰富,能够很容易地满足不同学生自身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自身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三)教学组织与管理不规范
很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知道要具有情景这个环节的设计,也知道情景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作用。但是在进行具体的情景设计时,由于与实际的脱离,而很难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情景环节的设计就很容易成为形式或者摆设。而教师在进行情节设计时最好将情节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经验相结合,只有这样才会更容易将使得学生投入到教师所安排的情节之中,进而便在实际的环境中学习到语文知识,这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也会更加的扎实。也会在实际的情景中,掌握到更多的词汇,这样教学的效率也会更高。
三、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且学生的活动地点主要是家和学校,社会实践履历几乎空白,导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比较弱。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所以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图像是动画人物,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抓住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能够全身关注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是最基础的,首先是从最简单的字词开始,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让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就掌握到语文学习的技巧,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放弃学习。另外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还应该与学生生活相关,教师引用到的例子,里面的情节也是小学生上课、放寒暑假、学习,这些都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自身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生活化,教材内容要与学生生活有较大的联系,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也大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并且能经常运用的知识。但是教材内容是非常有限的,语文这门学科很注重积累,因此必须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应该利用互联网资源,课前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课堂上为了能够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那么教师就需要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学生在众多知识内容中,看到知识的共性,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拓展教学内容之后,还有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课堂上补充的内容,可以引发学生对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能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之外,能力也能够有所提升,这才是高效课堂的呈现。
(三)建设优秀师资队伍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功,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外,还应该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只有规范化教学组织和管理,才能够顺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学习能力逐渐提升。学校应该定期让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总结,互相交流经验,遇到问题集思广益,派教师到发展一流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研究,或者聘请著名专家来学校讲座,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只有从根源上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保驾护航。
结语
双減政策的落实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小学语文这门学科重在积累,那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认知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后去探索和积累语文知识。此外,语文教师应该拓展教学内容,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与教材相关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思考知识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高效的课堂的打造离不开优秀的语文教师,所以学校要为语文教师提供学习渠道,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梅芳.“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新课程,2022(01):93.
[2]朱卫东.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求知导刊,2021(47):10-12.
[3]孙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教育艺术,2019(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