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且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面对新的教育形式下的新挑战,教师要优化教学理念、思路、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将物理生活化、通俗化与趣味化。让抽象的物理问题回归于实际,引入生活化的特点,本文将围绕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分析其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方式
引言:
高中物理是一门需要逻辑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抽象逻辑思考能力的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后期学习物理越发困难,甚至出现了放弃的学习状态。物理的知识点看似复杂,条件看似多变,其实都有内在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可以解决[1]。高中物理教师除了钻研高中物理教学的深度,也要拓展到生活化的领域,让更多学子建立自信心。
一、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为学生建立起学物理的自信心
高中物理的知识点看似简单,一旦应用到题目上便会根据条件千变万化,常常让学生觉得难以解答。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正是将这种由文字延伸到理解的程序变得实际化,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点聚焦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形成一个具体的印象特点,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这将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自信心,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恢复对物理的兴趣与热情。物理的呆板化与僵化是学生形成偏见的一大结果,高中物理教师将物理结合生活,也是从印象上打破,建立起一个新的物理教学模式[2]。
(二)有利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主要的是聚焦于学生本身,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青年,完善教育体制。让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不仅为僵化的体制注入了活力与生机,也促进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突破了旧有体制的弊端,为完善新型的教育体制、转换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再者,这也有利于形成新型的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发挥课程观的优势,稳固学生观、发展观与知识观。
二、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分析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寻求和探索更适合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3]。
例如,在“重力与弹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和力有关的知识,如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等。接着,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观看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撑杆跳高、跳板跳水等多项体育运动的视频,并思考“在撑杆跳高、跳板跳水等体育运动的比赛当中,运动员要怎么做才能取得好成绩?”借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有关重力、弹力的实例,让学生试着判断一下这些例子当中的力具体是哪一种,从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举这样一个例子:用一只手压住弹簧,手会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力,弹簧被压缩后会反过来给手一个作用力。最后,为了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教师根据学生对实例中的力的判断情况,让学生分别用不同大小、相同方向的力以及用相同大小、不同方向的力推动相同质量、大小的小球,通过亲自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以此明确这个实验中力的实际作用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涵盖大量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围绕教学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全面调动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以圆周运动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抽象性较强的离心运动概念,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洗衣机脱水视频,待学生观看视频后提出以下问题:洗衣机如何进行脱水?脱水过程是什么样的?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思考分析,学生给出答案:离心运动的目的在于为衣服脱水,衣服受向心力作用影响,启动脱水按钮后,洗衣机中的脱水桶开始做圆周运动,其中脱水桶发挥离心力作用使水脱离衣服,脱水桶转速越快说明离心力发挥作用越大,水与衣服脱离程度越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可促使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将物理实验生活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教师需要在开展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实验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物理实验能力。
例如,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并向学生提问:“在一场拔河比赛当中,如果在绳子的一端涂抹一些润滑油,而在绳子的另外一端什么也不涂,此时让两名力气差别不大的学生分别抓住绳子的一端,然后用尽自己的全力拔河,请问哪个学生获得胜利的可能性更大呢?”教师让学生试着作出判断,并思考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以此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教师让学生带着“为什么会产生摩擦力?”“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些问题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讨论,进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加深對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最后,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摩擦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的实验探究活动。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了关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的微课;接着让学生参考微课内容,在小组内讨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实验,通过实验的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高中物理抽象复杂,晦涩难懂,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时不可避免会存在问题。通过生活化教学能简化物理知识难度,充分展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丽娟.生活中的物理——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30):70-71.
[2]潘蓉.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0):60-61.
[3]臧凯泉.生活化教学与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20(4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