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学校“SSF”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2022-06-19 14:23杨延晟
民族文汇 2022年31期
关键词:纽带双减心理健康教育

杨延晟

摘 要:“双减”背景下,学校虽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想要教育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光靠学校的单一教育,显然行不通。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三者之间“SSF”(Social Education,School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的教育协同,已成为当前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一种主要模式。每一个人,包括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学生经历学校教育,最终还是会走上社会,因此,教师作为实践主体,其角色定位及其作用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让学校教育成为了链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心灵纽带。

关键词:双减 SSF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纽带

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品质,推进课程建设,实现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我校探索发展“SSF”课程,以学校课程教育为中心,融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社会课程(Social curriculum)、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家庭教育课程(Family education curriculum )“三课一体”,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双减”落地生根。

依据当前“双减”政策,学生灵活安排的时间随之增加,如何自主学习、合理利用时间、全面发展成为新的“生长点”。学校通过“SSF”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禾·火”班主任工作坊、“秋韵百果”家长学校,进一步引导学生、家长从“学会”到“会学”。

一、教育合伙人 同频促成长

学校成立“禾·火”班主任工作坊,禾火即秋,收获的季节,多彩的季节,孕育希望的季节。“禾”象征团结、生长、发展,寓意着孩子像禾苗一样茁壮成长。“火”象征希望、光明、热情,寓意着班主任用光和熱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火种,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

德育处研发综合评价素质体系,通过“加油秋果”、“活力秋果”和“活力小警员”评价卡,依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落实“红领巾奖章”实施办法,将队员获得基础章和学校特色章“德馨章”、“智艺章”、“践行章”及星级章的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其中“智艺章”主要通过学习习惯、体艺素养和身心健康途径获得,内容包含“习惯方法”、“行为态度”、“能力成效”、“文明礼仪”、“艺术素养”、“心理健康”六个方面,由各学科任课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表现发放。

在学校层面,通过学习,牢固树立三个意识:育人意识,学习正确先进的育人思想,立德树人,正人正己;法律意识,依法治教,依法管理;边界意识,教无止境,爱有边界,学会爱学生、育学生、懂学生,互相帮助,协同共进。通过践行“四心法则”:用爱心、责任心、细心和用心,努力走进孩子心灵,引领班级成长,积极开展家校工作,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校齐发力 育心育成长

除学校以外,家庭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而我校处在城郊结合地区,家长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因此把家庭希望过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特别普遍,家长管教意识虽然很强,但是缺少教育方法,过于严苛;还有些家庭,家长受到本地政治、住房政策的影响,凭借家中自建房租房过生活,存在“坐吃享受,无需奋斗”的心理,对孩子的管理意识很弱,太过放纵和溺爱。

学校通过数字家长学校“云端”课堂,共同学习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提供的家长学校课程《认识青少年抑郁,学会与孩子沟通》《家庭环境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各类课程引导父母与孩子更好地沟通,表达感受和需求,提升亲子沟通质量,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呈现家庭教育指导良性循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我们为孩子开辟出一块适宜生长的土壤,让孩子不断吸取营养,茁壮成长。

三、解惑减压力 心线解千愁

学校探索构建以专家协会为支撑、专业人士为骨干、志愿服务团队为补充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学校心理健康负责人楼老师带领“心悦小剧团”参与市级“知心家庭”公益服务、区级冬令营心理团队送温暖、校级课后托管服务,运用流动塑像、转型塑像、缤纷物语、一对一对、“V”形叙述等形式“一人一故事”的展演,吸引社会人士关注学习,促进“SSF”课程走实走深。

学校依据“固本培元 活力童年”的教育理念,培养“有视野、有梦想、有活力”的学生,学校依托开发区“心悦读书会”,通过专家引领开展校园共情专题研讨活动。研发“共情”系列心育产品,通过共情卡牌开发、共情训练手册制定及操作、教师共情评价语运用、小剧团的共情能力提高等几个方面,把对学生的心理关怀融入学科教学和班主任教育工作。即为师生释疑解惑,减压赋能,更是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入家庭,提供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在推进“双减”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工作时间加长、任务加重,快速适应新课程、课堂、评价改革的同时,政策落实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老师们为满足学生需求承担了各类课程和课后托管服务,面临了骤然压力和不可回避的心理焦虑。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自护指南》,让老师学会自我关怀,学习如何进行压力管理、如何管理好情绪、如何避免职业倦怠、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学校在“寻味书吧”提供休憩站,老师们可看书、喝茶,舒缓情绪。工会组织教职工气排球,强身健体,消减疲劳......保障队伍稳定性,让老师们切实感受职业幸福感。

结合学校“SSF”课程发展,我们还将优化学校心理健康顶层设计,深化发展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专题教育、心理辅导等,确立一体化的心理育人理念,推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邓公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落实”. [J]. 中国教育学刊,2021.

[2]洪慧芳. “双减”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J]. 江苏教育,2022.

猜你喜欢
纽带双减心理健康教育
“心”纽带 连扬台——记在扬台青段雪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巧用字母当“纽带”
朱文洲:笔墨丹青连接东西方艺术交流纽带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