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高质量建筑力学课程衔接

2022-06-19 14:47钟伟霖
学周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建筑力学课程衔接能力培养

摘 要:当前诸多院校和企业极为看重学生的能力,只有具备令人满意的能力,才可有资本在社会上立足、求发展。随着中职院校的扩招,越来越多条件合适的人群开始跨入中职院校的大门。建筑力学作为中职院校部分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从中职院校教育现状出发,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中职建筑力学课程衔接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建筑力学;能力培养;课程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20-000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20.003

随着中职院校的大量扩招,许多学生选择进入中职院校继续进行学习,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有机会学习建筑力学这门课程。建筑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当下学习、未来发展十分重要。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有限,在刚开始学习建筑力学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可能地关注和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以能力为导向设计教学方案、开展教学行动,才可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现状。

一、中职院校教育现状

在中职院校,建筑力学是一门较特殊的课程,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掌握知识之余,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如此,才可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方有机会解决实际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侧重点往往不同,对于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建筑力学的学习更侧重于理论知识方面;而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更侧重于能力培养方面。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建筑力学的相关教育时,需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即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现今的中职院校建筑力学教育课程当中,部分教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误教学观念,偏离了中职院校学生的教学侧重点,这往往导致中职院校的学生优势难以发挥,从而导致其最终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丢失了可比性,也使得中职生丧失了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最佳时机。同时,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知识积累较少,知识层面较浅,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也一般,刚进入学校进行学习时,许多学生暂时无法适应,不能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往往导致其在课程衔接的过程当中出现许多困难。同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乏对于学生能力水平层次的考虑,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建筑力学的知识传授,导致许多学生在课程衔接的过程当中对于许多知识无法做到合适的理解与吸收,这对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中职建筑力学课程衔接的意义

不可忽视的是,中职建筑力学课程衔接是必然趋势和必要行动,虽说当前衔接中存在较大阻碍和难题,但依旧不可阻挡其衔接步伐。当前,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历与知识层面所限,在知识的衔接与适应程度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当其刚进入中职院校之时,往往会由于突然性的知识层面的提高,而导致在课程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的。而建筑力学本身就是一门理科属性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所以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刚踏入学校进行此门课程的学习时,学习起来往往会感到困难,此时需要通过教师站在专业者的层面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达到知识层次逐步的提升与知识内容的衔接,减少了学生初面建筑力学课程时的盲目感与无力感,让学生能够从旧知识中联系到新知识,循序渐进,降低突兀感。总的来说,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职建筑力学课程衔接,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成才,也有助于建筑力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中职建筑力学课程衔接策略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职建筑力学课程衔接工作,还需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前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学生能力基本状况制定周密且科学的衔接方案,更要在衔接期间做到不断反思、大胆创新。以下为衔接具体方案,以供参考。

(一)注重教学实践化

中职院校的建筑力学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中职院校学生的优势之一,由于本科阶段的学生建筑力学课程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这也使得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对本科院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1]。所以,教师在进行建筑力学课程衔接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培養学生实践能力,充分创造各种条件便利其能力塑造。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中职院校学生培养导向。

比如,CAD是建筑力学学生进行工程制图最常用的软件,所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使用CAD来完成绘图是每个建筑力学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在进行CAD讲解时,就应该结合实际例子和实际物体来进行相应的讲解,在必要时在课堂上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合理化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在当堂得到运用,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最大效率地将课堂上的知识消化吸收,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也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具体化抽象概念

建筑力学属于一门偏理科性质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要求都比较高,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在知识水平的广度与深度上比本科学历的学生浅,对于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也往往受限,所以教师在进行相应的过渡教学时应该考虑到这样的层级差异性,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将这些抽象的建筑力学相关概念与知识点具体化,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与直接的方式来对建筑力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促进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知识理解时更加简便,同时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简单,减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让教师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课堂授课,学生记忆起来也能够变得简单而迅速,减少了学生知识学习的难度[2]。A953682E-21FC-42C9-89E1-B996E9A07BEE

比如,教师在讲到杠杆原理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抛出知识点,将基本概念照本宣科地读一遍,这样的方式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对其知识内容难以理解,造成学习上的障碍,所以教师在此时就可以利用生活中与杠杆原理概念内容相一致的例子来对知识点进行举例解说,比如扳手、撬棍等等生活中可以实际接触到的例子,来让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去理解建筑力学知识点,从而对建筑力学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达到一定的程度。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在对知识点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起来,从而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

(三)注重多重概念单一化

建筑力学的一大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会遇到大量的公式及概念,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概念,其往往包含多层多方面的意思。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往往对他们的理解过程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学生往往由于对其中的某一层次理解不够透彻或无法理解,从而无法继续进行更深一级的理解,以至于最终对这个知识点无法达到彻底掌握。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剖析与理解时,也应该多加注重举例,列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进行层级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才能更加容易,学习的效果也会更高。

比如,教师在讲到钢筋从弹性形变到塑性形变的过程时,由于整个变形的过程中层级较多,内容也较繁杂,如果仅仅是叫学生去进行笼统性的理解,往往会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所以此时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此进行一级又一级的剖析,分析清楚整个过程,让学生对每一层次都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把握,这样学生才能对整个知识点达到全局把握,在进行具体实践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更加熟练与自信。这符合中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中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优势。

(四)注重烦琐运算简便化

由于建筑力学涉及对于各种建筑或者是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运算,所以其在要求计算精密的同时,计算量也往往会很大。而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计算能力一般都不是很强,所以在进行相关的建筑力学计算时往往会感到十分困难[3]。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分析时,应该注重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带领学生对相应的计算进行一步步地简化,将烦琐的计算过程单一化、简单化,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和理解每一步的计算。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在平时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虽然现代社会有计算机这种计算能力强大的工具,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应该尽可能去掌握必要的计算方法,不要太过于依赖现代科技,尽力去提高自己的学科技术能力以及学科涵养,以便于更好地去应对未来工作过程当中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

比如,教师在教学“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课程时,在计算过程中往往涉及“乘方”与“开方”相关计算内容,此时教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计算能力与水平,带领学生将此过程进行相应的简化,注重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运算技巧,而对于一些超出知识范围与能力过多的计算或者出现较少又复杂的计算来说,教师可以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选择直接一笔带过,而不必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进行相应的教学。因为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多的还是应该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对于理论部分的学习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深究一些疑难点,这是由高职院校的教学侧重点来直接决定的。

(五)注重知识系统化

建筑力学包含多个大的模块,比如静力分析、结构的约束力、承载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较差,整合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往往缺乏对于知识网络的构建以及知识系统化的相关意识,而建筑力学较多的概念与公式对学生记忆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难点,再加上学生无法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也缺乏一定的体会与认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当中也自然无法做到得心应手。所以教师在进行课程衔接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网络进行构架,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比如,在教学《承载能力》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达到对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构建思维导图。学生在进行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各小节之间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对其结构层次进行重新认识,这样学生思考得会更深刻,对于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清楚,从而达到知识点的系统化。

(六)注重知识的联系化

每本课本的编排与制作都是讲究一定的次序规律的,一般每本课本的知识结构都是由浅入深来进行排序的,这样有便于学生的学习能够依次深入,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课本知识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充分的利用这种关系能够为教师的过渡课程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能促进学生对于建筑力学相关课程与知识的学习[4]。所以,教师在进行过渡课程的教学当中,应该多多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通过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引出新的知识,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恰当地对旧知识加以复习巩固,这样学生对于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有更深的体会,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更加深入。同时新旧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性也便于学生对其进行记忆。

比如,教师在教学《杆件的承载能力》相关内容时,可以适当温习以前学过的关于承载力及杠杆原理等相关内容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在学习时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对于学生新旧知识联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的思维与学习习惯,在以后在进行类似关于新旧知识之间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习时能够自主进行旧知识的复习。

(七)注重学习的合作化

小组合作式学习,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小组式的学习也可以让不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教”与“学”,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教師,而是扩大到不同学生之间,这样让学生的思想产生更多的碰撞,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要比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贴近,少了师生之间交流的那种拘谨,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更加自然,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好。同时在建筑力学的相关学习中,许多知识内容如果开展合作式的学习,往往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点与内容有更加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于该知识的掌握。所以,中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建筑力学的相关课程衔接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尝试着通过团队合作与小组的方式完成一些学习内容,真正体验到合作式学习的益处。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四、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力学作为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未来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必要的课程衔接有助于让学生能够渐进性地对知识进行掌握,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更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尝试和探索一些技巧,促进中职院校建筑力学过渡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士超,王颖.基于土建施工过程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居舍,2020(5):192.

[2] 郑伟,陈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职、高职、本科衔接课程标准研究[J].山西青年,2018(22):177.

[3] 汪耀武,方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

[4] 刘翔,郑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理论研究[J].价值工程,2016(26):258.

作者简介:钟伟霖(1976.8— ),男,汉族,福建长汀人,讲师,研究方向:物理学、建筑力学研究。A953682E-21FC-42C9-89E1-B996E9A07BEE

猜你喜欢
建筑力学课程衔接能力培养
短学时背景下《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二力杆在建筑课堂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