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6-18 07:13万俊玲马燕娟阿米娜热合木吐拉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双相胆红素病程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以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为显著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安全

,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氧化应激在疾病中的作用,有学者提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的失衡,出现氧化应激,导致细胞功能障碍,促进双相障碍疾病的发生

。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与尿酸属于非酶类抗氧化物,是机体重要的内生抗氧化物

,与维生素C一起,占到血浆总抗氧化能力的85%以上,可作为氧化应激标志物

堤顶高程10.7~12.8m,平均11m。堤身分为两段,第1段孝义河左堤与任高公路交叉处~同口,堤高4~5.5m,堤身土质均匀,主要为轻~中粉质壤土;第2段为韩村~安新大桥堤段,堤高4~6m,堤身土质以轻~中粉质壤土为主,关城分洪口及关城排闸附近表层揭露粉砂和粉土。

本研究首次选在新疆省乌鲁木齐市,研究住院期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与尿酸水平,乌鲁木齐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血浆非酶类抗氧化物水平受遗传因素、性别、民族和种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探讨疾病与非酶类抗氧化物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共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5岁;对照组来自同期在乌鲁木齐第四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健康人共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8~65岁,两组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和民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表明两组资料均衡可比,见表1。本研究所有入组对象均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审核批号2019-008-02)。

对商品房价格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包括人文因素和历史因素等。历史因素是指由于叶落归根的观念而产生的对于某一地区的偏爱使得消费者对自己生长故土的住宅需求上升。而人文因素是指人口结构、人口数量以及风俗习惯与一般公众的心理动向等。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因此,笔者在某高校发放问卷122份,研究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等方面的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分析采用五级量表。学习策略的使用平均值代表了使用频率。标准差用来衡量数值相对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近些年来,氧化应激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活性氧化物与抗氧化物之间不平衡的一种状态,机体活性氧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类自由基,活性氧的产生与抗氧化防御系统之间处于动态平衡,当外源性或者内源性的刺激使机体代谢异常,从而骤然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并且超过机体抗氧化体系的还原能力,机体会出现氧化应激反应,细胞成分如细胞膜中的脂质,以及蛋白质和核酸会遭到破坏

,或通过直接间接参与改变基因表达的方式造成主体机制的反常

,引发疾病的发生。机体存在两类抗氧化系统,降低氧化应激的损伤,分别是酶类和非酶类抗氧化系统,前者是细胞内的抗氧化系统,临床常规检测较为困难,包括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后者是细胞外液(如血浆、脑脊液等)的主要抗氧化系统,临床检测较为简便可行,主要包括尿酸、白蛋白、胆红素等,可反映机体的抗氧化状态,可侧面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损伤的情况。

1.3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次日进行血液样本的收集,抽血前日清淡饮食,清晨07:30—08:00取空腹静脉血5 mL送往医院检验科进行检验,同期采取正常人群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送往医院检验科,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AU680)测定总胆红素、白蛋白、尿酸水平,总胆红素及尿酸水平测定剂量单位为μmol/L,白蛋白含量测定剂量单位为g/L。

2.2 研究组中影响总胆红素水平的Logistic分析以总胆红素水平作为因变量,以性别、民族、病程作为自变量,具体变量赋值,性别(赋值:0=男,1=女)、民族(赋值:0=汉,1=维)、病程(赋值:0=病程<1年,1=病程≥1),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组中,性别是影响总胆红素水平的风险因素,男性患者相对于女性患者发生总胆红素水平异常的风险较高(

=5.54,

<0.05)。本研究结果发现,病程是影响总胆红素水平的风险因素,病程≥1年的相对于病程<1年的患者出现总胆红素水平异常的风险较高(

=5.80,

<0.05)。此外,汉、维吾尔族不同民族不影响总胆红素水平(

=0.96,

>0.05),见表3。

2 结果

2.3 研究组中影响白蛋白水平的Logistic分析 以白蛋白水平作为因变量,以性别、民族、病程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病程及汉、维吾尔族不同民族均不影响白蛋白水平(

>0.05),见表4。

1.2 选取标准 研究组入组标准均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筛查时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17分,躁狂发作者的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总分>5分。排除有其他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有痛风或有痛风病史,入组前4周有使用降糖、降压、降脂药物者,服用免疫调节剂、抗氧化剂者,酒精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

2.1 两组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尿酸水平比较研究组的血浆总胆红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间血浆白蛋白、尿酸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2。

总之,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现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关学者也在努力的提出解决对策,创业教育的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政府的保障作用也不容忽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于西方,各个高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课堂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2.4 研究组中影响尿酸水平的Logistic分析 以尿酸水平作为因变量,以性别、民族、病程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病程及汉、维吾尔族不同民族均不影响尿酸水平(

>0.05),见表5。

3 讨论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疾病,有较高的自杀率、复发率,情感呈现异常高涨或低落状态

,此类疾病在全球所有疾病中排名第17位,是主要的残疾来源,世界精神健康调查组织报告称,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和12个月患病率分别为2.4%和1.5%

。有研究显示,双相情感障碍在中国的年发病率为0.5%~1%,双相谱系障碍的终生发病率约为4%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自杀、冲动伤人等高风险行为,其中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20~30倍

,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的比率也不低,估计包括71%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焦虑,56%的患者存在物质滥用,36%的双相情感障碍存在人格障碍,10%~20%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全球大约2.4%的人口受到双相情感障碍的疾病影响,因此而导致了惊人的疾病负担和较大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比例

,疾病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患者的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损,目前已经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

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无明确的结论,其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学、心理学、社会环境、原生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系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多依赖于临床症状的主观检查,缺乏客观的实验室检查依据,早期识别困难,治疗率偏低,双相情感障碍治疗选择与指南符合率为30%~80%,符合率高低与临床表型,病情严重度及指南依从性标准定义有关,2013年,中国双相情感障碍协作组在全国15家精神专科医院和11家综合医院精神科发起双相躁狂路径调查,结果显示50.2%双相抑郁患者药物治疗与加拿大心境与焦虑障碍治疗网络/国际双相情感障碍学会(CANMAT/ISBD)发布的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指南不符合

。疾病通常在青年时期发病,发生在20岁左右,发病越早,预后常常越差,在多达1/3的患者中,双相情感障碍直到出现症状10年后才被诊断出来

。疾病的复发率高,终身复发率达90%以上,病情反复发作,病程延长

,这些为疾病的诊治带来严峻的挑战。

健康对照组均无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病家族史,无器质性、躯体性、遗传性疾病,年龄18~65岁,入组前2周未服用免疫调节剂及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等。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近1周内有感染或发热者,入组前4周有使用酒精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质者。

本研究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尿酸水平,发现研究组的总胆红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血浆白蛋白、尿酸水平与正常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红素一直被认为是血红素的分解代谢产物,临床中胆红素在血液疾病及肝胆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胆红素具有活性氢延伸的共轭双键体系

,在体内极易与自由基反应,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如今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对细胞起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胆红素水平有异于正常,间接反映出现机体氧化与抗氧化间的失衡状态。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本研究对汉族和维吾尔族,两个民族患者的血浆总胆红素、白蛋白、尿酸水平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汉维不同族别不影响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尿酸水平。汉族和维吾尔族有极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俗,当今社会受生活、工作等因素不断影响,各民族间的人口流动范围增大,居住生活方式在发生着改变,不同民族间相互影响,随之而来的是生活饮食习俗交互影响,这些现象可能都在影响着总胆红素、白蛋白、尿酸水平。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不同性别的研究,有报道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神经内分泌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者发现

胆红素与性别有关,男性的外周血循环胆红素比女性高,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胆红素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是患病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组中男性患病者相对于女性患病者发生总胆红素水平异常的风险高。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因素不影响患病者白蛋白、尿酸水平,提示多种因素参与及影响患病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率高,病情反复发作,病程逐渐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病者,长病程是影响总胆红素水平的风险因素,病程>1年的相对于病程<1年的出现总胆红素水平异常的风险高,可能是随着疾病反复发作,病程逐渐延长,氧化应激的状态及损伤水平也出现不同,提示对于患病者应加强疾病的宣传教育,促进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判断,以做到早发现和尽早识别疾病,鼓励患者积极的全病程治疗,以促进患病者的疾病康复,同时,需要预防疾病的反复发作及病情的慢性迁延,以降低患病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对于患病者自身的影响。

中医类别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中医临床技术操作包括针灸穴位体表定位;针灸、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西医内科体格检查。西医基本操作。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血浆总胆红素水平有异于正常对照人群,其中性别和长病程是双相情感障碍患病者出现总胆红素水平异常的风险因素,男性患病者和病程>1年的患病者,有总胆红素水平发生异常的较高风险,提示应加强对男性患病者的疾病关注,提高患病者自身对于疾病的识别,尽早发现疾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对症用药及康复治疗,家庭的关怀及支持等,这些都有利于患病者尽早康复。同时对于较长病程的患病者,建议患病者坚持规范化治疗以改善精神症状,加强对于此类患者疾病的宣传,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预防或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促进康复。本研究结果为了解氧化应激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一些线索,可为疾病的早期临床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扩大样本,研究内容方向开展时间序列的纵向研究,探讨其他因素对临床的影响,为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1] SHARMA V,SHARMA P,SHARMA S.Managing bipolar disorder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ostpartum period:a critical 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 [J].Expert Rev Neurother,2020,20 (4):373-383.

[2] 杨婵娟,张婵娟,张晓菲,等.双相I 型障碍不同疾病状态认知功能与氧化应激相关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7):395-400.

[3] MORGANA MORETTI ,DAIANE BITTENCOURT FRAGA ,ANA LU′ CIA S RODRIGUES.Ascorbic Acid to Manage Psychiatric Disorders[J].CNS Drugs,2017,31(7):571-583.

[4] LI ZHANG,CHUNMEI ZHANG,ZHAOWEI MENG,et al.Serum bilirubin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white blood cell count[J].CLINICS,2019(74):e775.

[5] 周法刚,赵娟,李蒙蒙.心理干预联合MECT 对双相情感障碍临床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1,16(16):32-33.

[6] CARVALHO A F,FIRTH J,VIETA E.Bipolar Disorder[J].N Engl J Med,2020,383(1):58-66.

[7] 刘海燕,姚志剑.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脑影像学的鉴别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25(3):276-279.

[8] MILLER J N,BLACK D W.Bipolar disorder and suicide:a review[J].Curr Psychiatry Rep,2020,22(2):6.

[9] CARVALHO A F,FIRTH J,VIETA E.Bipolar Disorder[J].N Engl J Med,2020,383(1):58-66.

[10] GRANDE I,BERK M,BIRMAHER B,et al.Bipolar disorder[J].The Lancet,2016,387(10027):1561-1572.

[11] 宫鹏,张济鹏,毕见好.双相情感障碍复发的危险因素[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2):248-250.

[12] 陆林,沈渔.精神病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42-379.

[13] CARVALHO A F,FIRTH J,VIETA E.Bipolar Disorde r[J].N Engl J Med,2020,383(1):58-66.

[14] 于欣,方贻儒.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M].2 版.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5.

[15] WADHWA R,GUPTA R,MAURYA P K.Oxidative Stress and Accelerated aging in Neurodegenerative and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J].Curr Pharm Des,2018,20(40):4711-4725.

[16] FILIPPIN L I,VERCELINO R,MARRONI N P,et al.Redox signalling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2008,152(3):415-422.

[17] 刘海霞.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治疗中行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33(20):2854-2856.

[18] 黄东,刘少文.氧化应激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况[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2):208-210.

[19] SRI JAYANTI,LIBOR V TEK,CLAUDIO TIRIBELLI,et al.The Role of Bilirubin and the Other “Yellow Players”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J].AntioxidantsVolume,2020,9(9):900.

[20] FUSARPOLI LAURA,AMERIO ANDREA,CIMPOESU PATRICI U,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Complete Blood Count and Inflammatory Ratios among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J].Brain SciencesVolume,2021,3(11):363.

[21] 霍雯,杨岚,刘宇,等.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3):391-392.

猜你喜欢
双相胆红素病程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双相抑郁也是抑郁症吗?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双相型障碍概述
36例极重度高胆红素头颅MRI变化
双相障碍:天才与疯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