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

2022-06-17 04:35马玉林王艳妮李春鹏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

马玉林 王艳妮 李春鹏

【摘要】本文论述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在整合社会资源及力量,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困难家庭女孩入学难、退学多问题过程中,形成了“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的边疆民族地区“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指出学校坚持以“扶智、励志、协同”办学思路为基础,以“巾帼励志、传承奋斗、报效国家、出彩人生”育人理念为引领,提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系统打造“四维一体”学习环境,强化“多元协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性地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平台和社会实践教育平台,从而帮助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女孩掌握技能、锤炼品质,拥有出彩人生。

【关键词】德技并修 边疆民族地区 女孩教育

“巾帼励志班” 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1-0004-04

廣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边疆民族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全国脱贫攻坚重点帮扶地区。其中,百色市是一个集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于一体的特殊区域,全市共12个县级行政区,在国家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前,有1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102.44万,贫困发生率28.6%。农村经济困难家庭的女孩,大多因为家庭困难和受传统观念影响,存在入学难、学习难、心理自卑三大问题。由于缺乏人生目标、缺乏技能、缺乏自信,这些女孩在社会闯荡艰难,人生命运飘忽不定,有的直接去外地打工却因缺少文化和技术而收入微薄,有的早早结婚生子,又重复着祖祖辈辈的农耕生活,家庭经济困难现状难以改变。

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后,已脱贫户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严重困难户仍然是防止返贫关注对象。对职业教育而言,阻断返贫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边疆民族地区“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的提出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与改变人生命运最关键和最有效的方式。自2009年以来,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持续关注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女孩教育问题,多次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教育扶贫调研工作。2010年10月,学校向自治区扶贫办申请举办“广西扶贫巾帼励志班”。2011年,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广西扶贫办决定与学校联手创办“广西扶贫巾帼励志班”,旨在发挥国家“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及力量,致力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困难家庭女孩入学难、退学多的突出问题,让经济困难家庭女孩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她们的人生发展和蜕变搭建桥梁,帮助农村贫困女孩实现人生蜕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人才。2021年,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大前提下,学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部署新要求,报请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自治区原扶贫办)同意,将“广西扶贫巾帼励志班”更名为“广西文秀巾帼励志班”(以下简称“巾帼励志班”)。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学校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针对“巾帼励志班”的特殊教育对象,基于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女孩特征、需要及心理等,探索形成了“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的“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在坚持“扶智、励志、协同”办学思路的基础上,学校提出“巾帼励志、传承奋斗、报效国家、出彩人生”的育人理念,并以这一理念为引领,提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系统打造“四维一体”学习环境,强化“多元协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性地建设了一批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平台,从而帮助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女孩掌握技能、锤炼品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热爱、感恩和报效国家,在实现梦想和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展现自我,拥有一个出彩的人生。

二、“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边疆民族地区“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的实践

(一)构建“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 的“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女孩普遍为留守儿童,她们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自卑感强、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对此,学校以“巾帼励志、传承奋斗、报效国家、出彩人生”育人理念为引领,基于系统化和协同思维,构建以“德技并修”为目标、以“四维一体”为途径、以“多元协同”为支撑的“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

1.德技并修,培养新时代职业女性

学校基于学生发展实际,以“巾帼励志班”办学思路为遵循,以素质和能力发展为导向,探索并制订了“巾帼励志班”“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德”指的是学生的道德、精神和心理素质,具体包含六大核心内容:爱党爱国、感恩奉献、励志成才、艰苦奋斗、自信乐观、精益求精;“技”指的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具体包含: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一方面,通过“德”的教育,引领和促进学生“技”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技”的教育,托起和支撑学生“德”的发展。“德技并修”体现了“德”和“技”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二者同等重要。

2.四维一体,全方位打造女孩教育环境

在“德技并修”的引领下,学校系统打造“四维一体”的女孩教育环境。“四维一体”指通过重构和优化课程体系、企业实习、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四个人才培养维度,使之成为一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育人体系。

(1)课程体系

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统领,筑牢专业技能根基,切实为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女孩铸造人生发展的信心、勇气和能力。一是开发电子商务、学前教育、财会、公共课等多门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开设花艺制作、民族手工艺制作、直播电商、家政服务与管理、巾帼创新创业案例等多门个性化选修课程;二是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创建芒果电商产业学院、骆驼全球购电商创业孵化园、民族手工艺传承创新等基地;三是依托地域党史教育、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文秀优秀品质等资源,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民族技艺、传统文化、美食文化等融入专业课教学;四是实施“一季一赛”创新创意竞赛活动,开展“晒家乡美短视频”“手工艺制作”“芒果电商营销”“职业礼仪”等比拼活动,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能力;五是组织开展插花花艺师、电子商务师、家政服务员、茶艺师等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和“1+X”证书考试,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BD309BD6-0EBC-4948-BD0D-6CE35FE18B63

(2)企业实习

学校努力建设“学校+企业+基地”模式,与广西百色金岛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永恒集团、香港理想教育集团等30多家区内外企业长期合作,加强学生的企业实习实践,校企共同培养人才。一是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明确行业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制订合理的学生实习方案;二是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确保教学体系、实习实训与行业企业岗位标准相适应、相融合,建成了电子商务、会计、学前教育等多个实训基地;三是通过“双导师”“师带徒”及现代学徒制,由企业导师或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人员指导学生完成岗位实践任务。通过企业实习,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理念,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3)社会实践

学校积极探索“实践育人”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如成立巾帼志愿“阳光站”服务队、“文秀先锋”志愿服务队、“河小青”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等,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美丽乡村”清洁工程、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敬老爱老活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职业教育活动周、“三下乡”社会实践、“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家乡建设和发展。社会实践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4)第二课堂

为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促进其道德、精神和心理品质发展,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红色革命教育、感恩励志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优秀女性系列培训工程等各种特色专题讲堂。同时,开展每学期“五大课堂”、每月“一节一品”、每周“特色社团”等系列活动(如图1所示)。

3.多元协同,聚合力量支撑女孩接受高质量可持续的教育

(1)多方聚力,搭建协同教育创新平台

学校利用民族文化技艺非遗传承基地、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平台,联合市妇女联合会、文化和旅游局、共青团市委等政府部門、群团组织,邀请各界优秀女性开展“精英讲堂”讲学,弘扬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红色基因。同时,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创新创业”“感恩励志”等主题报告,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实现志向;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爱国情怀。

(2)校企协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秉承“共建共育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理念,根据女生的专业特点,与区内外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办学、产教融合。同时,校企联合实施“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对接“生产”的水平,建立完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把生产过程融入教学中,将企业的岗位标准、生产标准引进教学标准,通过现代学徒制使教与学过程更加真实。实现人才培养过程衔接、课程设置共商、师资队伍共育、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优化了协同育人模式。

(二)紧跟e时代,搭建“立体多元”的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发展平台

学校充分运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搭建“巾帼励志班”数字化综合教育体验中心,建设数字化课程录播直播双向流媒体、VR实习教育3D虚拟场景、VR安全教育与学生心理与情绪评估评测等教室,设置国学、党建与爱国等特色课程,并设立相应宣传e站,进而实现课程数字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同时,搭建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巾帼励志班”精准助学成员库、文化科教数据库、教学成果库、校企合作及升学跟踪服务库,涵盖“巾帼励志班”精准助学帮扶、学生心理与情绪评估与安全预警、教学知识成果与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及升学跟踪服务系统,从而实现精准教育帮扶、特色化教育教学管理及就业升学等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三)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开展特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为立足当地实际,面向市场需求,将民族文化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学校融入地方民族文化,在“巾帼励志班”设立“右江麽乜”民族手工艺传习点,成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攀爬坡杆项目训练基地,培养学生“四会”——会一首民歌、会一项民族手工技艺制作、会一项民族体育运动、会一道民族美食烹饪。同时,学校定期开展“右江麽乜”民族技艺制作技能比赛、“三月三——非遗进校园”等民族文化特色活动,培养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发展空间,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拓展更多平台。用优秀的民族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学会感恩,回报社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树立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形象。

三、“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边疆民族地区“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的成效

(一)学生受益面广,促进民族团结与进步

“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边疆民族地区“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历经10余年实践,共对3 690名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女孩进行培养,这些女孩毕业后就业创业2 526人、升学1 164人,就业率达100%,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巾帼励志班”中,少数民族学生占85%以上,90%以上的少数民族学生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自发感恩党、感恩社会,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巾帼励志班”创新育人模式在校内起到了标杆作用,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全区各类竞赛并考取各类等级证书,共获奖288项,其中一等奖52项、二等奖98项,获奖率超过80%,考证通过率90%以上。2015级学生参加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作品“麽乜·永结同心”代表广西中职组荣获全国一等奖;2016级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比赛,职业生涯规划类荣获二等奖;2015级学生参加2018年世界职业超模大赛亚洲风尚盛典,荣获新锐模特奖、广西赛区亚军。BD309BD6-0EBC-4948-BD0D-6CE35FE18B63

(三)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学校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自治区三八红旗手、自治区扶贫培训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7人次。近年来,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共获奖45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出版教材21本,发表论文38篇,取得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9项,立项省级教改课题17项。

(四)学校办学综合能力彰显

学校会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被列为自治区示范特色专业。学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四星级学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治区扶贫培训先进单位”“广西三八红旗集体”“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荣誉,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平均水平,承担国家提质培优项目。同时,学校办学影响力显著提高。

(五)示范引领效果显著

“巾帼励志班”育人模式分别在全区扶贫培训、中职招生经验交流会、八桂职教“文明风采”培训推介会、自治区妇联现场会等做了先进经验发言8次;接待来自尼泊尔交流团、全国政协民宗委、全国商业行业指导委员会等国内外考察团12批次,吸引区内外社会各界68批次考察交流,育人经验被区内多所学校借鉴应用,为区内外的教育扶贫及乡村振兴职业教育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让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女孩和其他家庭的学生一样拥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能力和素质,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巾帼励志班”为平台,构建“德技并修 四维一体 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利用国家“雨露计划”助学补助,整合社会资源及力量,关注农村困难家庭女孩弱势群体,从强化感恩励志教育、弘扬传承奋斗及乐于奉献精神、涵养爱国情怀、培育良好的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增强和提升自信心等方面培育和加强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是帮助其成为有高尚情操的新时代职业女性、实现人生出彩的根本和保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稳定屏障,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高玉峰.中国职业教育扶贫:从全覆盖迈向全面精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

[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3]郑洪利,张驷宇,孙会扬.“三方协同、四维一体”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6).

[4]宋耀辉,梁小丽,杨锦秀.職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标准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21(13).

[5]张俊青.广西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6).

[6]吕莹璐,增权.高校贫困生的能力建设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广西边疆民族地区社区教育发展路径研究”(2018AA015)、广西职业教育2019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实施教育扶贫的研究与实践”(Z-Y-2019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马玉林(1967— ),广西田东人,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英语教育;王艳妮(1984— ),广西田阳人,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美术教育;李春鹏(1986— ),通讯作者,湖南邵阳人,广西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与改革发展。

(责编 蓝能波)BD309BD6-0EBC-4948-BD0D-6CE35FE18B63

猜你喜欢
边疆民族地区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比较分析
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教育统计工作问题研究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与党建工作互动障碍研究
在边疆民族地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