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戏曲研学旅游开发研究

2022-06-15 00:26沈玥涵林枫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研学旅行审美教育

沈玥涵 林枫

摘 要:南京文化是以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辐射周边地区所形成的影响深远的文化圈。南京的白局曲艺是南京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金陵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南京市白局曲艺研学旅行的资源概况、研学意义、研学安排等角度,对文旅融合视角下戏曲研学旅游的开发进行研究,旨在实现南京白局曲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关键词:文旅融合;研学旅行;白局曲艺;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5-0074-03

戏剧是一种融传统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造型、表演等多种现代艺术形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表演艺术。在漫长的艺术发展历史过程中,始终承载着我们人类悠久的现代文学艺术传统和丰富的现代舞台艺术实践,积淀了深厚的舞台理论体系,从而使舞台艺术走入日常生活,是距离我们人类日常生活最近的舞台艺术。戏剧艺术教育也逐渐成为最便捷、最适当的中国审美文化教育之一。

美学家叶朗先生有言:“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才符合美育的根本性质,也就是说,审美活动归结到最终是提升人的境界。当前,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中国课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教育与旅游相融合的一个新模式。将曲艺教育融入研学旅行,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趋势。

一、白局艺术的发展背景

白局艺术的成长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在气候、土壤上非常适宜桑蚕的养殖,因此南京地区的丝织业在六朝时期就开始发展,到了明清已变成了江南地区的支柱产业。除了官办的织造局外,民间更是“万户机杼声”。南京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冬天寒冷、夏天炎热,工人们工作的机房里冬天不可以生火,夏天又不许乘凉,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使工人们在织云锦期间,便对唱、赛歌,在即兴创造的顺口溜中进行排解,这便是白局的起源。因此,白局最初的段子都围绕着机房工人和日常生活,传统剧目有《机房苦》《采芦蒿》《倒城墙》《金陵遍地景》等。

二、南京白局文化资源概况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和文艺青年的拥趸,拥有不少戏剧院团。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盛衰随着南京织锦业的发展变化而起落,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稱。

南京剧场白局说唱是一门属于连续式和三联曲体的江南说唱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白局的说唱曲牌很大一部分都采用来自于明清江南的俗曲和传统江南的民调,富有浓郁的江南文化特色;南京白局的说唱乐器和伴奏一般采用江南民族传统乐器丝竹乐器,如江南二胡、琵琶、三弦、竹笛等,再配上江南板鼓、碟盘、酒醪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打击乐器,演出的音乐出来十分生动有趣。

就白局和苏州评弹进行的对比,发现白局多数是讽刺或幽默小品。评弹创作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介入和优化改良后,评弹的各种词曲手法内容更为丰富,从而使其风格更加强调高雅化,白局艺术却因为自身环境条件的严重限制,一直以来都仍然保持了下里巴人的良好形象。

三、南京白局艺术文化资源利用现状

继2005年南京云锦曲艺乐团正式进入2006年国家第一批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后,在江苏省当地独具特色的汉族民间传统曲艺“南京白局”也正式开始了申遗的探索道路。政府也开展了保护性发掘,保留此项技艺,为南京白局做唱片、录音、记谱,并组织了专场表演。

但是由于当时的白局艺人大多已经转业或者改行。知道白局的技术存在局限性以及它缺乏改革与创新,对今后的发展也就缺乏自信,随着一些白局的老艺术家先后作古,白局也一直濒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必须通过对白局的梳理和挖掘,逐渐建立起一个更为系统、完整的话语言戏曲制度。

四、南京白局曲艺在当前基础教育中的意义

南京白局大戏作为优秀的传统民间戏剧之一,群众文化基础大,历史悠久,因此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欣赏价值。南京白局方言是对南京所有方言的一种艺术文化的升华,南京方言的艺术精髓贯穿在白局的各种说唱表演艺术之中,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传承南京方言和古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现代人深入学习古汉语的语言发音、语法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一)增强学生审美敏感力,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发展

南京的白局艺术在古代在或或某种程度上已经扮演着当代中国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是广泛了解南京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和民族历史和对社会的科学研究的重要学术信息传播载体。同时,南京白局在发展演变中借鉴吸取了扬州清曲和明清俗曲的风格,因此对于研究其他戏曲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白局艺术为依托,开展相关审美教育的研学旅行活动,把曲艺传承的策略进一步落实到相关研学旅行线路设计和课程规划上,让学生真正的通过一系列的研学旅行感受到戏剧美、艺术美,促进学生审美欣赏和艺术批评能力。

(二)培养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南京秦淮白局创作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特色美食、历史神话传说、节庆风情民俗、方言俚语等南京人文和生活的诸多方面,极具金陵文化特色,被誉为南京艺术百科全书。这样的南京本土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新生代不断学习和保护继承。同时它在高艺术素质和水平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主导地位,营造良好的中国戏剧艺术文化氛围,建设高素质水平的中国戏剧艺术文化,需要学校以及全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白局曲艺研学引导学生明白传统文化优美,强调真正的精神美学要在内心道德得到提升。

五、南京白局文化研学旅行线路设计

南京市白局曲艺能够给人带来原生性的自然和文化的特殊混合体验。在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开展南京市白局曲艺文化研学旅行是追求心灵归宿、逃避都市喧嚣的理想活动,满足了游客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寻求“本真”的需要。白局曲艺研学旅游以南京市空间环境为活动场所,凭借南京市独特的城市风光、生态环境、风土人情,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设计集观赏、考察、学习、休闲于一体的研学旅游活动。同时,应结合学生对厚重的南京历史文化的敬畏,在开发旅游产品时,注重将白局曲艺研学课程建设有效地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融合,并结合男女性别差异、出行需求、时间、地点,围绕南京市有代表性的曲艺研学旅行资源进行课程安排。

第一天:钟山—南博之行

在前线大剧院(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55号)探访民国时期的遗族学校,感受南京军区老艺术家的绝代芳华,了解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让研学旅游者接受红色教育,接受社会主义的洗礼。

在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民国馆的老茶馆中,常年展演非遗表演类项目,包括传统音乐、曲艺、传统戏曲,并播放《苏韵流芳——江苏非遗3D巡礼片》。利用丰富的传承人资源寻找更多的学习机会,尝试“从做中学”的方法,逐步积累一批参与度高的观众资源,让研学旅行者更广范围、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非遗传承保护中来。

第二天:感受老城风貌

在兰苑剧场(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王府大街与建邺路交叉路口往北约50米,朝天宫景区观看昆曲演出,通过感受昆曲文化,了解江苏地区戏曲的整体脉络,陶冶情操,培养戏曲素养,让传统文化深入研学旅行者的内心。在甘家大院(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400号)观看南京本地戏剧白局演出,通过学习本地戏曲,了解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渊远流长的历史。在紫金大戏院(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小火瓦巷20号)观看江苏省演艺集团旗下演出,感受不同剧种的魅力,充分了解戏曲文化。

第三天:新城新气象

在南京艺术学院演艺实验楼(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虎踞北路15号)参观南京艺術学院,感受高校的学习氛围,同高校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对本次研学旅游进行总结和抒发感悟。在江苏大剧院(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扬子江大道东滨江公园)和剧院相关负责人了解戏剧的演变与发展,与演员交流学习不同剧种的特殊表演方式,亲身体验他们感兴趣的部分。在南京保利大剧院(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邺城路6号)观看现代歌舞剧,了解西方与东方剧种的不同,感受不一样历史背景、地理因素下产生的不同经典文化。

六、将白局艺术传承融入研学旅行的意义

当前学生的审美趣味具有差异性,而且很难通过理智的培养去框定学生的发展方向,这就使研学旅行中的审美教育很难选择固定课程方案或者选择普遍的游览线路去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审美,这也是当前曲艺教育融入研学旅行的一大困境。

因此在研学旅行的课程和线路设计上,不妨参考一下美学家休谟的观点。他提出好的作品的优秀指标有两个,一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二是经得起文化变迁的考验。那么同样的道理,一个合适的研学旅行场所或者研学事物,也必须能够经得起时间和文化变迁的考验。要在学生审美敏感力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仍然能通过白局曲艺研学让学生自主地产生审美感知,并在研学导师或者研学团队的带领下,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把白局曲艺中美的事物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地加工、改造、选择,让研学实践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审美趣味。

通过引导学生研学南京白局曲艺,使学生的趣味变得越来越灵活和敏锐,欣赏范围会因此而扩大,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因此,开展白局曲艺研学旅行不应是强加给学生某种偏好,而是要让学生在一个研学旅行的过程中亲历多样化的美,从而能够在更加广阔的领域自由地选择。

结语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又是现代化的大城市,戏剧资源异常丰富,在这里不仅有东方的多种戏剧,还有西方引进的新式剧种,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但是整体挖掘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相关的体系,加之戏曲门槛较高,外行人对于戏曲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所以无法达到普及的效果。因此,在南京研学文化旅行日渐成熟,快速发展成为南京市地区旅游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时,规划打造高品质的南京研学文化旅行旅游线路,无疑会提升南京市传统民间戏曲文化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给青少年和知识性旅游者更实在的体验,培养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戏剧艺术的兴趣,让学习和实践完美融合,让文化与旅游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  盛之翰,王美诗,张莅坤,杨淇深,刘泽华,龚良.文旅融合背景下南京博物院旅游贡献度研究[J].东南文化,2020,(1):134-144+190+192.

[2]  沈士明,沈玥涵.翰墨金陵——南京市开展书法美育研学旅行设计规划[J].戏剧之家,2019,(36):202-203.

[3]  隗莉.南京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艺海,2020,(1):158-160.

[4]  沈士明,高雅琦.旅游利基市场的定制营销——以南京市研学旅行市场为例[J].艺术科技,2020,(22):37-38.

[5]  张皓.基于朝天宫博物馆的文创设计与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6]  沈士明,高雅琦.基于P-RMP分析的南京市思政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1,(27).

[7]  胡清媛.江苏紫金大戏院运营现状浅析[J].大众文艺,2011,(1):205-206.

[8]  王忆霏.现代大型剧场多功能扩声系统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9]  沈士明.美学文化教育视阈下研学旅行的开发研究[J].汉字文化,2020,(23):163-164.

[10]  花敏.基于白居易造园理论下景观中时空观应用研究[J].设计,2019,(22):128-130.

[11]  尹凌馨,郭剑英,方学敏.生态与文化视角下扬州何园植物景观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6):47-49.

[12]  沈士明.“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模式与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21,(4).

[13]  张慧,郭剑英.校园景观设计中活动空间的营造[J].设计艺术研究,2018,(6):72-77.

[14]  沈士明,董烨,郭剑英.基于文化基因理论的贵州屯堡旅游活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21,(4).

[15]  花敏.穿梭于景观中的“时空”艺术[J].现代园艺,2020,(2):102-103.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研学旅行审美教育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