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
摘要: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上离不开阅读这一手段。原因很简单,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阅读则是积累的重要渠道之一。小学语文教师不光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机会,还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自身的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因而为了促使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中有着更加丰富的收获,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那教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需要实现问题导学,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他们需要创设阅读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悟体验;他们还需要为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有效策略;小学语文
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是一项有益的活动,他们可以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但要想达到上述所说的阅读效果,那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学生有着很高的阅读效率,否则学生的阅读行为就是白白浪费阅读时间。身为学生阅读路上的引路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审视学生的阅读过程,找出学生阅读效率不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研究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做到对症下药。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过高,缺乏积极思考、学生无法在阅读中投入情感、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不科学都是学生阅读效率不高的原因,为此教师提出了实现问题导学、创设阅读情境和传授阅读方法三种解决策略,并在本文中进行了详细介绍。
一、实现问题导学,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对学生而言,思考是一件十分耗费精力的事情,拥有惰性的他们很难主动付诸思考行为。因而他们在阅读中遇到阻碍时,就会跳过去,等着教师进行讲解。而教师也会满足学生,将所有的知识详细地讲解给学生听,导致学生缺乏思考行为,对知识总是进行死记硬背,阅读效率低下。基于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摆脱对自己的依赖心理,他们要实现问题导学。为什么呢?因为问题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不管是问题的设计、呈现还是解决,教师都需要慎重对待。
例如:在进行《金色的鱼钩》这一篇文章的教学时,如果笔者直接为学生留出阅读时间,让学生展开阅读。那学生的阅读很有可能是浅层次的,他们只会去了解文章的内容,至于文章的语言特点、写作方法和作者蕴含的感情等,他们根本不会去进行思考。因而在进行该篇文章的備课时,笔者决定采取问题导学这一教学方法。此时笔者为学生设计的问题如下所示:1.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该篇课文吗?2.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呢?3.作者有着怎样的写作语言呢?4.作者为什么会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目呢?然后笔者会搜集红军过草地时的资料,作为呈现问题的背景。在课堂上,当笔者将问题呈现给学生时,会给学生留出10分钟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文章的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问题答案。
二、创设阅读情境,增强学生的感悟体验
学生需要阅读的文章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学生很难有耐心阅读完一篇文章,就更不会在阅读中投入真情实感了,此时他们的阅读效率可想而知。因而在开展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阅读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搜集素材,旨在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呈现搜集到的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形声色俱全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的感悟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草原》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其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和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学生如果没有感情地进行该篇文章的朗读,那他们的朗读行为就是无效的,只会白白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在教学之前,笔者搜集了草原和草原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和视频,还有与“草原”有关的歌曲。在课堂上,笔者首先会利用多媒体将图片、视频和音频一起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好奇心。然后笔者会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所看到的场景。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此时笔者会询问学生:“你们想要知道老舍先生是如何描述草原的吗?”由此引导学生展开该篇文章的阅读。此时学生会带着对草原的热爱之情进行阅读,也因此与作者有着情感的共鸣。
三、传授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学生有方法和技巧地进行阅读和盲目进行阅读,会有着截然相反的阅读效果。有了科学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加持,学生的阅读效率会更高。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此时教师不能直接将阅读方法总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先经历阅读的过程,并且探索阅读方法。然后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探索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而提升阅读效率。
例如:在进行《腊八粥》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时,笔者会引导学生探究阅读方法和技巧。此时笔者会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该篇文章的记叙要素分别是什么?2.该篇文章的顺序是什么?3.该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4.该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什么?5.该篇文章蕴含着哪些情感?6.该篇文章蕴含的哲理是什么?学生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逐一解决这五个问题。此时笔者会让学生经历三次阅读,每次的阅读目的都不一样,分别是:观其貌、寻其味和悟其道。在完成阅读之后,笔者会鼓励学生总结阅读方法和技巧,然后上台进行展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笔者会认真倾听,并且指出学生错误的地方,补充学生未提及的地方,进而帮助学生收获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在下一次阅读中有着更高的阅读效率。
总而言之,教学相长的道理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的,他们要想帮助学生充分利用阅读时间,有着很好的阅读效果,提升自身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很有必要的。在研究有效的提升策略时,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学生是阅读的主人,其主体地位不容动摇。教师所研究出来的提升策略必须要让学生有着积极的阅读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学生随之而来的阅读行为就是主动的,他们会积极配合教师的一切阅读教学行为,导致教师的阅读有效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广宇,陈金华.小学阶段学生阅读有效性提升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12.
[2]肖想朝.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0(51):51.28C0F2A0-D34B-4611-ACBB-331503C1C0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