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在高中建设社团来培养学生特长、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已成为必然选择,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哲学角度出发,人才观首先体现为发现、考查学生是否有思辨性与批判性,这是独立思考最宝贵的品质,并且要体现“学生第一”的理念,确保构建全新的社团格局,促进高中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高中;学生社团;组建方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3-0186-03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High School
Student Associations
SUN Yuwei (The No. 1 Middle School of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it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build clubs in high school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ecialties and enrich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life.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From a philosophical point of view, the concept of talent is first reflected in discovering and examining whether students are critical and critical, which is the most valuable qua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t must reflect the concept of "students first" to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high schools can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Keywords】High school; Student association; Formation method; Operation mechanism
1.高中学生社团的建设意义
(1)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阶段建设社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之为社团的组建和运行建言献策,同时能够为其提供展现自我的機会和平台,促使其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释放压力,还可以各种优质的活动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合作,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促进社团工作的高效开展,并有效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2)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组建和运行社团时,学生必须参与其中,无论是制定制度,还是开展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策划,而且多数时候,为了使社团活动有序开展,学生还要进行分工合作,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发光发热,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能够锻炼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临场反应能力和组织调度能力,继而不断强化其综合素养。
(3)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更多与自身爱好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但知识之间往往是相通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社团活动,有时学生需要展开深入探究,进行跨学科学习、多学科融合学习,且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会不断拓展,最后得出较为完善的结论,这能够促进其养成格物致知的习惯,也可以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促使他们在深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学习品质。
2.高中学生社团的组建原则与策略
(1)组建原则
第一,补充衔接原则。学生社团不是独立存在的团队和群体,其建立的初衷是丰富学生的生活,同时要与第一课堂对接,起到拓展、延伸、补充的作用,以便使学生储备更加多元的文化知识,同时不断训练其各种技能,使之在社团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高中学校在组建社团时,必须遵循补充衔接的原则,一方面需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对应的社团;另一方面则要关注学生所学的文化课程,包括语数英、政史地等,据此调整社团的功能和作用,同时设定好活动的类目,使之尽量贴合文化课程的需求,成为一种“隐性课程”,使学生在社团中也能储备更多素材和技能,建构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第二,自主民主原则。学生社团的组建不是一种强制性的活动,而是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发成立、自愿加入的,即便学校或教师会出面干预社团建设,也必须以学生为核心,给予他们充足的自主权。为此,高中社团的组建要坚持自主、民主的原则,即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社团、自由加入想参与的社团,确保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更为主动地配合各种社团活动,真正有所得,还要体现“民主”理念,允许学生参与社团建设、提出各种建议和策略,并设计各种活动方案推动社团工作的开展。由此,学生社团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促使学生在参与中实现自我发展。
第三,社会交换原则。每个学生都拥有参与或退出社团的权利,多数时候,参与是因为兴趣,退出是因为个人诉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未获得等价的利益。那么,要想使社团更为顺利地组建,同时保持生命活力,就必须落实社会交换原则,即给予每个参与社团的学生应有的权利,认真听取他们的每一个意见或建议,然后据此调整社团的各项规则、活动形式,同时要分享社团中的各种资源和信息,让参与者感受到作为主体应有的待遇,使之付出得到收获,从而在交换中保证社团组建的质量。
(2)组建策略
第一,制定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开展一切社团活动的依据,也是社团能否成功组建的关键,因此,高中学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新高考理念来设定社团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关注校内已有的各个学科,立足整体设定社团组建目标,确定组建对应社团的目的、意义及需要达到的效果,然后围绕这些设计社团组建方案、后续工作计划等,保证高中学生社团更为健康地运转 。
第二,及时配备教师。高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成年人相对薄弱,且社团中很多活动的开展必须由专业教师指导,因而,在组建学生社团时,学校必须要为每个社团配备教师,以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开展。当然,为了保证教师团队在社团活动中的权威性,学校必须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根据其负责的社团着重训练他们的专业素养,也要提高带社团教师的工资待遇,满足其物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社团组建的成效。
第三,投入经费,保障社团的发展。为了使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作用,学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支持社团的各项工作。如当社团需要开展活动时,学校要根据情况划拨经费,确保设施、器材完善,使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而为了让组建后的社团得到长足发展,学校还要设立基金,以奖励那些在社团工作中兢兢业业的学生,从而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同时要以定量的资金保障社团的日常开支,也要善于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拉赞助等活动获取活动经费,然后开展对应的活动,以此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3.高中学生社团的运行原则与机制
(1)运行原则
第一,自治原则。学生是社团的主体,社团活动的开展以及运行机制的制定都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因此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使之通过自治来提升社团的运行质量。此时,要注重落实自治原则,允许学生在社团内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以此强化其主人翁意识,让他们通过合理分工来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创造,合力提高社团的发展质量,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运行。
第二,平等原则。在社团运行过程中,还要践行平等原则,即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都可以为了社团的发展而提出各种建议,也都能够参与社团管理。具体来讲,高中学生可以在各自参加的社团中平等对话,若遇到不合理的事件,可以及时向社团管理者反馈,而每次开展活动之前,也需征集社团成员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诉求,同时发动所有人的力量制定活动方案,无论哪个环节没有做好,成员们都可以大胆指正,并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社团才能有效运转 。
第三,统筹原则。高中学生社团的运行必须符合学校的发展战略,也必须与教学系统、管理系统等建立联系,通过统筹管理来保证其科学运作。因此,社团必须遵循统筹原则,在运行时与学生发展、教学管理等工作保持相同的步调,而学校也要分别从全局和个体出发,给各个社团分配合适的物资,保证其能够顺利开展各种活动,实现良好运作。
第四,科学管理原则。有效的管理是社团正常运行的前提,因此需落实科学管理原则。首先,学校和负责各社团的教师以及学生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更多管理社团的新方法,拟定更为科学的社团运行方案,其次,在管理社团的过程中,所有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理念,基于本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来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善于转化和创新,使之更加符合本校社团的发展需求,最后,要善于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来推动社团各种工作的开展,从而使之更为健康和有序地运行。
(2)运行机制
第一,保障机制。学生社团的运行必须要有各种保障,学校必须提前做好各种工作,免除社团的后顾之忧。第一,学校要关注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在其通过投票任职后,要求他们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实践,使之迅速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了解社团的实际情况,然后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或是设计各种活动,学校还要选派教师对这些学生干部展开培训,教他们各种与人沟通的技能、组织活动的经验,同时基于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培养其责任心,使他们遵守规范,按照规定参与或组织社团活动;第二,经费和物资是学生社团中常遇到的问题,学校要加大保障力度,提前为各个社团编制经费预算,同时成立基金会、设立申报制度,确保社团在组织活动前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还要为其提供各种物资,如活动需要音响设备、相机设备等,从而推动社团活动的开展;第三,要完善运行制度,可与社团干部、成员一起围绕日常工作设定相应的制度,如申报制、问责制、社团行为规范、社团干部任免制度等,由此促使相关工作按照秩序推进,有效约束和引导社团成员的言行,辅助增强社团的发展成效 。
第二,服务机制。学生社团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服务功能,所以在具体运行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理念,突出社团的服务功能,从而吸引更多成员参与,并促进成员自身素质的发展。此时,学校和社团指导教师要及时干预社团建设,以服务学生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如利用信息平台构建管理体系,确保及时、有效地解决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坚持与时俱进,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导向,不断优化社团的功能、结构,使之成为文化课程的补充,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简化管理程度,引导老社团带领新社团发展,以便在良好的氛围中推动校内社团的发展。
第三,考评机制。社团的正常运行还需要有相应的考评机制来作为支撑,学校、教师与社团要达成共识,围绕社团的发展制定科学的考评体系。具体而言,学校和教师可以围绕社团的类型、功能设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同时关注日常运行情况,根据每次活动的开展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分,然后将其纳入最终的考评结果中,也要关注社团每阶段花费的经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并给出评分,之后联系其他指标共同计算,得出不同社团的总评分,据此开展表彰活动。由此一来,每个社团都能够在考评机制的约束、管理下不断向好发展,也都会为了长足进步而不断创新,有助于切实提高运行质量。
第四,激励机制。在推动社团运行的过程中,成员们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也很重要,此时就需要采用激励机制,有效唤醒他们的内在动机,使其更为主动地参与、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激励社团成员。学校可与社团管理教师一起为每个社团制定发展目标,而教师要和社团干部一起为每个成员制定目标,以此通过目标激励来促使每个人不断进取,社团管理教师还可以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以社团文化感染和引导每个成员,使他们将社团工作当作分内之事,并能够挖掘自身潜能,推动社团的发展,也要善于采用情感激励方法,通过及时且有效的沟通满足社团成员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感觉到被需要,明确自身在社团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社团工作,以此推动社团的健全发展。还要不断完善社团的激励制度。每个社团干部和成员都在社团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往往因职责不同,所做出的贡献也有所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分工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通过量化每个人的工作成效来确定其工作结果,并进行奖励,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要针对每个学生在社团中的实际表现给予激励点评,保证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增强其工作自信。
總而言之,高中学校和教师需立足学生的实际,根据他们的喜好和需求来组建社团,也要考虑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灵活调控社团活动的开展频率,还要制定科学的运行机制,使各项工作都能顺利推进,并积极创新,使社团永葆活力,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勇.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考试周刊,20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