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明
摘 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也需要结合语文教育新诉求,科学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去,继而建立更加高质量的语文学习环境,确保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得以提升。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倡导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体系,分别从识字教学角度、阅读教学角度、口语教学角度、写作教学角度、综合实践教学角度探讨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希望能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起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7-0185-04
Reflect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ZHOU Yongming (Jiangtan Primary School, Tongwei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educators also need to combine the new demands of Chinese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n establish a higher-quality Chinese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ensure that the core literac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is perspective, advoc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Chinese teaching system, resp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cy teaching, reading teaching, speaking teaching, writing teaching,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to explor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oping to fully integrat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tegration; Thinking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现教育改革任务的过程中,会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思考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机制问题,然后引导小学语文教育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融合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程,是后续学生开展阅读、进行写作、融入口语交际、实现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会以识字教学为主导,新教材的识字量有所增加,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方式进行,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恶,继而难以确保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可以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去。
第一,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架构识字游戏,在电子游戏的情境中去学习汉字的结构、汉字的拼音、汉字的组词、汉字的造句等知识,可以使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兴趣。比如,有一款《走迷宫》的识字游戏中,其中涵盖了很多小学低年级的汉字知识点,并且以动漫人物形象架构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互,这样自然可以使學生对汉字的理解朝着更深刻的方向进展。
第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识别记忆一些难写难记的生字,继而确保他们的识字量可以不断提升,掌握更加高效的识字技巧,继而进入更加理想的识字学习格局。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咏柳》时,有一个汉字“碧”是很多学生识别记忆的难点和重点,教师结合这样的问题,就使用flash制作了对应的动画情境:王姑娘和白姑娘,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玩耍。生动形象的人物设定与汉字的结构融合起来,呈现具体性的场景,可以迅速帮助学生记住对应的汉字,在后续需要使用这个汉字的时候,学生可以迅速想起来对应的动画场景,继而可以很快将其写出来。
从上述的融合过程来看,识字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效能在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架构识字情境,辅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记忆对应的汉字,以确保学生学习的识字量可以不断提升,为后续各个板块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个课堂上教师就在结合文本进行重点词句的讲述,可能会穿插示范朗读的环节,再者就是让学生进行默读和朗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调动,师生之间的交互、生生之间的交互也比较少,课堂呈现死气沉沉的状态。如果在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去,由此实现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很有价值的。在此环节,可以尝试的角度主要有:
其一,基于信息技术,实现语文阅读情境的构建,尤其对于一些与学生生活关联不大,脱离学生认知范畴的文本,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此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对应内容的呈现,引导学生进入实际情境。再现的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知字里行间的情感,思考文章背后的价值观。以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面旅行》为例,学生对于蟋蟀、牛肚子等都不是很了解,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应的理解迟缓的现象,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就依照文本的内容,使用PS软件设计多张动漫图,展现整个故事的节奏,在这样的内容呈现中,学生仿佛在阅读对应的绘本。动漫图与实际文本文字之间的交互,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并且对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更加深刻的感知。
其二,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去梳理文本的内容,架构对应的思维逻辑,在此基础上确保更好地掌握阅读素材。比如,在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阅读课堂上,教师就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来归结课文中的观点,很明显学生已经熟悉了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的技巧,将读书作为关键词,然后对每段语句内容进行诠释,在深度理解之后,将其转化为对应的图文并茂的关联词,依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整个文本内容的梳理,这样在思维导图绘制完毕之后,学生也就掌握了本次阅读素材的核心内容。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融合的过程中,其焦点在于可以实现文本的再现,此时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架构情境、创设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锻炼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习惯,继而确保自身的阅读素养可以持续提升。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融合策略
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属于短板所在,很多语文教师对此板块不是很重视,认为与应试之间没有关联,平时课程也比较少,课堂上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也不多,自然难以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以锻炼。另外,从实际口语交际课程来看,口语交际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意识比较低,师生交互质量不高,这些都会对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造成不良影响。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可以切实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去。
其一,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去说话,使他们在被触动之后,进入语言输出的状态。比如,在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课堂上,教师提出了对应的问题:你喜欢什么动物?这种动物的趣体现在哪里?只有少数学生来讲述,还有很多学生可能已经选择了对应的对象,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也不知道如何去诠释。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会将大家一起去动物园的视频引入其中,播放这样的视频,让学生去回忆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哪种动物是自己最喜欢的,这种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了这样的信息刺激之后,更多的学生举手来想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于是实际口语交际课程的质量就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其二,巧用信息技术的能动性,確保文本的文字或者图片转化为动态的情境,在这样的多媒体情境中,声音、姿态、动作等要素都可以很好地交互起来,学生也可以迅速进入对应的口语交际格局中去。比如,在二年级上册《做手工》口语交际课程上,口语交际的重点问题在于:要讲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是如何去做的?对于这样的课程,教师会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制作过程拍摄下来,然后对照自己拍摄的内容向大家讲述自己做的是什么,在对应画面呈现的时候,需要保证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够跟上,依靠这样的方式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语言,呈现实际的口语交际成果。当然,如果是在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的话,此时还需要家长提供帮助,由此生成对应手工作品的视频。可以鼓励学生将其上传到共享平台上,大家可以点击观看对应的实际操作步骤,在此基础上进行交互,这样可以使语言交互的空间得以拓展。
从上述口语交际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来看,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构建想说的语言交际环境,生成语言交际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更好地去表达自己,去与同学、与老师进行沟通。
4.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融合策略
教学大纲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作文教学要求,这就需要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切实依照实际诉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善,此时就可以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效能,继而使写作教育教学质量可以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节点有:
其一,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拼图训练可以成为重要的实现路径之一。比如,在《这儿真美》的写作课程上,教师就选择了一幅校园风景,将其拆解成为不同的碎片,然后架构对应的拼图小游戏,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的方式,将对应的碎片还原出来,继而呈现对应的风景照片,学生迅速对这样的风景内容产生兴趣,对于不同碎片中的信息进行探讨和分析,完成实际的拼接任务,这样就可以看到对应的画面。上述的信息输出已经为后续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实际写作教育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得出观察结果,依靠这样的方式,慢慢进入信息输出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实现口语交际能力的锻炼。
其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架构写作与生活的桥梁,确保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生活,实现热爱生活情感的培养。比如,在《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会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去:在课前准备的时候,要求学生去互联网上找一些优美风景的图片和资料,将自己去过的地方作为焦点,展现对应的门票或者照片或者录像;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去过的地方呈现出来,并且在一边呈现照片和视频的过程中,一边讲述自己的感受,依靠这样自我经历的讲述,实际上学生已经为后续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写作板块,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发挥如下的效能: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节,构建生活与写作的桥梁,让学生进入乐于写作的状态。
5.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板块可能与其他课程产生关联,并且积极架构语文学科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合理进入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状态,继而使小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不断提升。比如,某教师以信息技术为途径,实现对应综合实践性活动的优化,实际活动的主题是快乐的夏天,是以作业的方式来进行:第一,学生寻找自己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夏天的课文,对于对应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回忆,进行归结,使用思维导图将其呈现出来;第二,去寻找夏天的植物、夏天的动物、夏天的水果,并且使用绘图软件将这些元素绘制出来;第三,观察夏天夜晚的景色,了解夏天的气象知识;第四,找到描写夏天的好词好句,找到夏天的古诗词,尝试对这样的好词好句或者古诗词进行鉴赏,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自己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夏天。详细来讲述,本次实践活动的步骤为:首先,班级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组合,每个小组成员需要对自己负责的板块有清晰的了解,有的负责摄像,有的负责上网查资料,有的负责绘画,有的负责进行诗歌鉴赏,有的进行PPT的制作。本次活动的时间周期为两周,要求学生小组可以商定对应的活动时间表,然后依照进度表进行,小组组长需要切实做好进度查询,确保学生可以使用互联网,使用信息技术来做好对应的信息归结和作品呈现工作,最终会以PPT的方式呈现实际结果。在最后每个小组会将自己的资料成果呈现出来,上传到群共享平台,其他小组可以对这样的成果进行打分,提出对应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可以在此环节进行评价,学生可以结合对应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以确保进入查缺补漏的状态。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信息技术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融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依然成为学生开展任务、进行学习、获取资料、彼此交互、相互评价的重要媒介,已经与实际语文学习的板块充分关联起来,要懂得正确认识这样的价值。当然,在上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手段的优化,还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切实发挥技术指导效能,这样实际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融合,继而发挥对应的融合效应。
6.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融合
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们经常用简单的导入介绍新课,使学生的课程学习只是书本知识。就小学语文课而言,这种教学方式不切实际,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基础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形象生动、内容多样、动态拓展、易记忆的新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常利用各种形式和组合资源优化教学效果,如电影、视频、动画、声音、文字等。小学生对色彩丰富、可爱生动的动画或人物非常敏感,所以通过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
比如,教课文《火烧云》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看一张自己拍的或者在网上找到的照片,然后简单地用PPT讲解火烧云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在学生兴奋的讨论中,由教师列出一些与云有关的自然现象,拓展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以兴趣为出发点,组织学生构建学习小组,自己浏览网站,找到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包括欣赏鱼鳞云、卷云、高积云等,扩展学生学习视野。分组完成后,各组成员开始认真查找资料,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举手示意老师,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相应学习问题。之后,让小组成员讨论他们找到的信息,并仔细记录最终讨论的结果。通过这一方式,使學习语文不再枯燥,让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变得有趣、刺激。在小组报告中,成员们互相帮助,并得到教师的指导,其学习效果也会获得进一步增强。
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融合
语文教学可以融入生活化元素,延伸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生活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素材。要想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有深刻认识,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生活资源丰富的氛围,让学生主动走入生活当中并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有效推动生活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比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文章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手段收集“花生与落花生”的相关资料,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锻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学习范围,拓宽视野,更好地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深刻含义和情感。另外,要想推动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探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了解到花草树木为什么在春天发芽,为什么在秋天收获果实等自然生活现象。信息技术的应用会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并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同学,从而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从固化的学习转向生活化,并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和能力,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和生活化结合教学效率的提升。
8.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需要切实结合各个板块教育的诉求,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进去,师生需要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继而确保可以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去,由此架构高质量的语文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得以锻炼。
参考文献
[1]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03).
[2]郑飞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着力课程形态解决错别字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5(03).
[3]李莲.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语文建设,2015(33).
[4]潘海音.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2022(04).
[5]陈国宏.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研究[J].科学咨询,2022(03).
[6]俞小霞.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22(01).
[7]王玲.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J].科普童话·原创,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