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
摘要:音乐是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学校教育的必需课程,也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保障。如何在落实现代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打破传统,优化教学方法,构建高质、有效的音乐课堂,便成为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但是目前,部分学校还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方面,不重视音乐教学,更不会与时俱进地对音乐教学进行改革,既限制了音乐教学的长足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亟须教师在革新自身教学理念的同时,打造高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以让学生能够享受高质量的音乐教学。
一、紧扣课标要求,构建生本课堂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参与度
课标是教学的大纲。教学中,最恰当的教学是将目标定位在学生发展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关注到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通过图片、视频、游戏和卡片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感官来学习。例如,在教学《同坐小竹排》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这首歌曲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学唱中体验节拍的强弱变化,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和表现3/4拍和2/4拍的节奏变化。由于一年级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主要是通过动、听、说、唱的方式来学习。教学时,教师先用钢琴弹奏,让学生感受优美的旋律,在欣赏环节可以运用小木棍或者铃铛,表现节拍的变化,学唱时结合拍手、拍肩的身体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变化。
2.实行小组积分制,激励全员参与
新课标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音乐课堂而言,教学内容活泼、有趣,无考试压力,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负担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往往都很高,但如果不注意组织管理,就容易使课堂陷入无序、混乱的状态,影响课堂效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组评分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分组奖励制度要求教师首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乐感等,让爱表现的学生带动性格内向的学生,同时每个小组的分工和擅长的音部又有所差别,在学唱环节就可以通过小组范唱让学生对音准有更直接的体验。最后,在课堂结束时必须对小组学唱的效果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的团结意识,也便于激发组间的创新竞争意识。
二、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对各种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个阶段的学生声音充满童真,音色自然,能较为准确地对音调进行模唱。经过反复练习,能对指挥做出正确、恰当的反应,但是同理心发展不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需要运用丰富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可能地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例如,在教学《茉莉花》一课时,教师要突出审美,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1)导入环节运用音乐教学中的呈示法,通过播放著名歌唱家演唱的《茉莉花》视频,营造学习音乐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新授环节,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但在听的形式上设计了多样化听曲,如视频欣赏、音频赏析、钢琴弹奏。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受节奏的变化,教师和学生一起吹口琴,纠正音准。(3)在学唱环节,引导学生利用走步、拍手、捻指等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柔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表现寻找茉莉花的动作,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又如,《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首歌曲调诙谐有趣,乐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現了小猫的可爱与儿童歌曲的浪漫。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吸引学生,也可以结合多种乐器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唱欲望与热情。在新授环节可以运用图谱教学使得学生对乐曲的结构和旋律变换一目了然,图谱与动作设计点线分明。简言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发、鼓励和唤醒。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学生内心充满想象。在音乐课上,要以体验各种音乐活动为主,利用学生爱模仿、爱表演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把学习音乐作为一种习惯,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感受不同音乐旋律和节拍带来的变化。
三、提高专业素养,教授学习方法
专业素养是音乐教师应有的音乐功底和教学能力,它包括乐理知识的积累、音乐思维的渗透和眼光的独特。此外,教学素养还包括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和对课标的理解力,包括优秀的教学设计,课后及时的教学反思,以及把优秀的教学思想融入课堂付诸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学唱歌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当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唱歌技巧,掌握初级的唱歌技能。例如,《顽皮的小杜鹃》一课是一篇典型的学唱歌曲,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欢快地、轻巧地唱歌,难点是用轻巧的声音唱歌。为了让学生发出欢快、清脆的声音,教学前,要先训练学生唱歌的姿势,双脚要间隔一尺左右,可以并排站,也可以前后脚分开站,头、脖子、背像一面墙一样笔直,身体呈挺拔的站姿,便于学生运用胸腹式呼吸,从而发出自然、有力量的声音。其次,唱歌对嘴型也有要求,这首歌曲中杜鹃发出的“咕咕”是“sol-5、mi-3”两个音高,歌唱时嘴巴张大,让学生想象嘴里有一台彩虹滑梯一样,慢慢从高处往低处滑下来。一言以蔽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音乐课也不例外。只有通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学生才会逐渐习得音乐唱歌的方法,从而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总结与探索,在清晰认知音乐教学价值的同时,总结音乐教学问题,并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成长特点与成长需求,不断革新、大胆创造教学策略,带给学生扎实、有效的音乐指导,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深切感知音乐的魅力,并使其产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学好音乐,并获得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雷雷.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核心素养理论运用策略[J].北方音乐,2018(20):182—183.
[2]蒲芝君.小学音乐课堂高效教学策略探析[J].教学考试,2017(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