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媚玲
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这样的教学思想更加契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教师来说,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能够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教学策略,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引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新领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思考和联想等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突破口,能够提供良好的素材和载体。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在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其意义和必要性,还要分析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这样才能使教学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从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正处在起步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以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作为突破口,能够使教师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素材,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探索语文阅读素材中的知识内容,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阅读教学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
从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生活经验较少,大部分低年级的小學生都还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与此同时,由于语文学科教材的独立性较强,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1]。基于这样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深度教学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和顺序性。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更加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巧妙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模仿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小,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身心发展的影响,使得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中的知识内容理解能力较差[2]。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阅读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能够帮助小学生基于自己的认知积累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积累性
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知识获得和语文阅读素材中的情感,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并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更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积累才能够顺畅的阅读,并且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刻的体现出了积累性的特点。
(三)体验性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内容生动活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阅读教材文本中的内容位于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文本中描绘的情景,并且借助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与教师展开互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知识内容。这样的教学更能够带给学生一种经历,在这种经历下,学生借助实际体验,才能够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和魅力,并且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与路径
(一)活跃课堂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只注重知识内容的教学,而忽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过于被动,思维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就要从课堂氛围入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在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且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和探究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理解,这样的方式才能刺激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小学语文课文《找春天》为例,在这一节阅读课前导入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为学生播放了春天的景色。通过这样的方法,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和视觉感官,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春天有关的认知经验。在此基础上以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根据课文的题目,自己想去什么样的地方找春天?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阅读课堂上畅所欲言,从而唤醒学生的积极体验,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奠定基础,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了这样的基础,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才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一系列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也能够更好的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以小学语文课文《蜘蛛开店》为例,在这篇课文中,学生通过阅读知道蜘蛛开店失败的原因。接下来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也住在森林中,会用什么样的办法帮蜘蛛重新开一家店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增强体验,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表达出来的情感,进而实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三)提出有效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这样的教学策略,也能够使学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提出之后,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并且积极交流自己的观点。
以小学语文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为例,在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针对题目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只小虫子,你会做什么呢?通过这种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且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相互交流想法的过程中,能够从多种角度提出趣味性的回答,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提出有效的问题,使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充分活跃自己的思维,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才能更好的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曲文静.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讨[J].初等教育,2018(02):221.
[2]孟丽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初等教育,2019(14):159.
[3]朱华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天津教育,2020(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