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平
作业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积极帮助。同时通过作业可巩固已学知识,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对小学数学而言同样如此。作为一门有一定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其学习难度相对于小学阶段其他学科而言更大,学生在理解知识、应用知识方面所面临的难度更大,所以加强对小学作业设计的重视,积极优化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合理把控作业量,以改善传统“题海战术”式作业设计的不足,充分发挥作业的价值和作用,十分有必要。为此,本文围绕“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内涵与目标展开阐述,对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探讨,供参考。
一、“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内涵与目标展望
2021年7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其中关于“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即要从作业总量、作业难度、作业管理等各个方面落实“减负”。对小学数学而言,过重的作业负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业量较大,教师通常依赖“题海战术”达到强化练习的效果,期望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二是作业的难度较大,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作业难度的设计往往存在“一刀切”的现象,这种要求学生“齐步”发展的现象,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所以,“双减”背景下的“减负”不仅是减轻学生生理上的负担,让学生从“大量刷题”中解脱出来,避免过难、过多的数学作业占用学生的睡眠时间、玩耍时间,还要减轻学生心理层面的负担和压力,让学生在学习和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就感,让学生回归快乐学习的状态,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向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转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与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作业设计量较大,学生压力大
数学和语文、英语等学科不同,其对学生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的要求更高,且无法通过背诵、记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了解解题技巧和方法,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题海战术”这一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练习的方式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提升学生对解题方法的掌握。所以,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多存在明显的作业量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课后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作业,从而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作业缺乏层次性,学习效果差
新课改背景下,“减负增效”逐渐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教育目标,而想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然后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有层次性地进行作业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作业获得进步和成长。然而,当前多数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时,仍然未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统一的、一刀切的作业形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较难的作业内容很容易打击其学习信心,而对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作业内容过于简单,不仅不利于其能力的提升,同时重复性、机械性地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本质上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作业本身价值的发挥。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具体举措
(一)控量减负,保证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作业量较大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过重的作业负担容易占用学生较多的课后时间,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生理上的疲劳感,还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双减”背景下,想要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就必须从作业量控制入手,以适量的作业总量减轻“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身心疲惫感。《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在校内可进行适当的巩固练习;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课后作业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内。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需要严格遵照《意见》中的要求,合理把控作业量。同时具体作业设计时,还应加强对下述两个方面的重视:
1援教师预做,评估作业量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但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带给学生心理上的疲惫感与抵触感,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作业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适量、合理。对作业内容的设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课堂表现、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精心筛选,而非单纯地以“完成第伊伊页到第伊伊页的习题”或“完成第伊伊题到第伊伊题”的方式进行笼统的、粗放型的作业设计。在对内容进行筛选后,教师可以模拟班级中一般水平学生的作业情况,以更好地把握作业时长,控制作业量,对作业题目的筛选和规划进行调整,提升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2.家校协同,监控作业时长
受数学学科自身特点及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在面对相同的作业时,学生完成时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小学生自身的约束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容易因精神不集中而导致拖沓、作业时间延长等现象发生,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仅会延长学生课后作业的时间,给学生带来生理上的疲惫感,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此,在教师对作业量进行合理预估与把控的基础上,家长也应做好支持与协同配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对其作業情况进行监控和反馈,以便教师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用时调整作业量与作业的难度,保证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二)创新增效,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
1.设计多样化作业,让数学作业更有趣味性
作业的形式单一、枯燥是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完成数学作业兴趣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年龄小,对有趣味的事物往往更感兴趣,也易于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应注意改变传统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以多样化的设计增强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作业、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重回快乐作业的状态。
2.设计游戏式作业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而游戏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形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游戏教育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心智与兴趣,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思考,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合理地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游戏元素,以提升作业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完成作业。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在给学生布置课堂巩固练习作业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24点游戏式作业”,让学生三人为一组,其中一名组员随机提出不同的数,然后通过加法、减法运算最后求得结果为24。也可以组织开展“竞赛式”作业,由教师在黑板上给出两组相同的计算题,然后将学生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并分别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进行计算,其他学生则在练习本上计算,最后对比两名代表的计算结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且正确率最高者为胜。这样在作业中融入游戏元素,可以赋予数学作业更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设计生活化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作为一门和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实现数学教学和生活的关联,尤其是对认知发展水平尚处于敏感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其思维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如果脱离了生活实际进行知识宣教,通常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自然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和学生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融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通常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不仅课堂教学如此,对数学作业的设计同样如此。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应注意实现生活和数学知识的交会,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经历与体验,帮助学生形成以数学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布置课后作业,如:“找一找自己家中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品有哪些,并对这些物品的长、宽进行测量,从而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可以将作业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在作业中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抱着探索精神、轻松的心情完成作业,从而在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掌握情况的同时,减轻学生完成作业时的心理负担。
4.设计调查型作业
调查型作业也是创新型作业设计的一种形式,其多指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问题的作业形式。通过设置调查型作业,可以让学生自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的认识。“双减”背景下,教师在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时,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调查型作业,让学生在参与调查实践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全新的体验和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调查型作业,即“调查身边经常接触的15位亲朋长辈,了解其中有几个人吸烟,算一算吸烟人数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对周围熟悉人的调查中,在调查中记录吸烟的人数,然后计算其所占比例。这样学生在调查、计算吸烟人数比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数学的统计与整理能力,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此外,通过此项调查,还可以向学生渗透吸烟的危害,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及正确的“三观”。
5.设计分层作业,让作业更有针对性
作业设计缺乏针对性也是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知识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及作业设计,以保证不同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学生所拥有的智能优势不同,通过以针对性、层次化的方式设计作业,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水平的发展。所以,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学习能力、日常学习状况、知识接受能力等,然后将学生划分为提升组(A组)和一般组(B组)。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对于B组的学生,作业内容应以基础性数学题目为主,以加深学生对基础概念、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帮助他们夯实基础的同时,为其带来学习上的成就感。而对A组的学生而言,在作业设计时,则可以适当调整难度,给其设置一些思维探究类题目,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促使其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综合素质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总而言之,“双减”并不等于减掉作业或减掉必要的学习目标,而是要对课堂教学方法及课后作业设计进行优化,以精简的、高质量的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理解“双减”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积极进行作业优化,不断提升作业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使学生从被动完成作业转变为主動完成,促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而非负担,从而真正让学生回归快乐学习的状态,为其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