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亚娟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2021年基础教育的1号文件,其倡导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过上学习的好日子。如何让学生过上学习的好日子呢?其主阵地还在课堂上,在教学的持续改进与提升上。
改进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早在2016年9月,教育部就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养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具备能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要改进教学,就需要把握十个关系。
一、学科素养与教学理解
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即从学科的视角理解事物、解决问题。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如果每个学科的教学都能做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全面育人了。所以,教学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和“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而是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从“为什么学”立意,去思考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引导学,以怎样的标准评价学习成果等。学科素养应成为教师理解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教学,才能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安全自由和师生关系
如果说“学科素养”解决的是应给学生补充什么营养的问题,那么师生关系就是指在什么环境下给学生补充营养,学生是安全、自由、快乐的,还是生硬强迫的呢?这是关乎学生生命自由生长的问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求。雷夫的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一章第一节,写的就是课堂学习安全感。雷夫做了25年的小学五年级老师,班里90%以上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移民家庭),毕业时却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学生的品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许多学生长大后进入名校就读。可见课堂和谐民主、师生平等对话是多么重要。
三、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
课堂需要安全感、需要信任和谐,但课堂学习还要有规则,有规范,有最基本的常规要求和习惯养成。这是学生好好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好好育人的基础。教学中不同学科有共性的习惯培养,也有自己学科特点的常规要求。比如同样是读和说的要求,英语课堂的读、说与语文的不同,数学课堂的动手做和科学课堂的动手做也不一样。教学改进首先应加强对学生学科学习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科学習“知识秩序”的良好互动是在遵从一定规则的“形式秩序”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激发动机与教学情趣
激发动机就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被激发动机的学习是主动的学习,学生精神饱满、参与度高,否则就是被迫学习、被迫接受知识。“情趣”既要有“情”,还要有“趣”。如于永正教学古诗《草》时,在最后的背诵环节,设计得很有情趣:教师分别扮演妈妈、哥哥、奶奶等角色,将对字词的理解、情感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有机地融合在有趣的对话之中,寓庄于谐、情趣盎然。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教师自身的状态、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问题的引领等都可以是富有情趣的。
五、任务驱动与思维进阶
驱动性任务是基于教学内容(不是教材内容)所设计的具有统领性、驱动性的问题或情境,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学。于永正老师设计的背诵巩固环节既是情境的创设,也是驱动性任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得积极、主动、高效。思维进阶是指课堂学习通过一定任务驱动(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从低阶到高阶发展的认知过程,即实现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从简单的识记、理解,到运用、分析,再到评价、创造的进阶,不断听到“思维拔节”的声响;并在这个过程中习得思维方法、社会情感以及正确价值观等优秀品格。这是改进教学的核心要点。
六、精讲精练与作业设计
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练习得少,尤其是当堂练习时间少。“双减”政策对精讲精练、当堂练习提出了更高要求。精讲精练的要义在“一课一得”,要有“干货”,不能贪多求全。要做到几个“精准”:一要精准把握学情。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或作业在某个知识点易错的地方。二要精心研读教材。教师要把研教、研学、研练(作业设计)结合起来。三要精巧结合课前预学、课中研学和课尾延学,做到预学掌握学情、研学突破重点、延学迁移巩固。
七、教学研究与专业阅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学则空。”课堂教学备课组、教研组以及教师自身要不断思考、尝试和持续开展教学研究,坚持问题导研。教师改进教学,首先要做一个敏锐的“问题发现者”,发现真问题、真发现问题,问题驱动是研究的基础。其次要坚持重点(专题)研究,善于从发现的问题中抓住核心关键,进行持续的专题研究。最后要坚持专业阅读。研究是需要研究能力的,不论是集体研究还是个人研究,都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地学习阅读。有了一定的专业阅读研究才有后劲,才有教学反思力和持续改进的爆发力,只有“厚积”方可不断“薄发”。
八、优秀班风与良好学风
良好班风熏陶下的班级自然会形成积极向上、持续动力的优良学风,从而对改进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加强优秀班风和学风的建设,主要是建立一种积极奋进的班级文化。首先师生之间要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除师生和谐关系外,学生之间也要有亲密互助的友好氛围,既相互合作、相互激励,又相互欣赏、相互影响。其次加强班委、队委建设。民主选举班委会或中队委,并充分发挥小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最后形成良性的评价机制。做到奖惩分明、奖勤罚懒,体现班级管理的公平、公正,保证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昂扬向上的团队风气必将促进学习。
九、整体思维与教学设计
整体思维方式是指看待或解决一个问题不是线性的思维方式,而是由点及面、整体观照的。改进教学要有整体思维,主要体现几个方面:一是在设计一节课的整体上观照某个环节。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涉及课前解读教材、备课研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等诸多环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这节课才有高质量。二是在一个单元整体上观照一节课的教学。一个小节的内容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只有在单元整体的观照下,才能使教师明确要教的知识重点或学科素养点。三是在这一学科上整体观照一个年级、一个学段的学习。学科素养是在一定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慢慢“长出来”的。只有在学科标准、学科大概念的视野下观照某个年级、某个学段,聚焦学科核心知识、学科关键能力,学生的学习才有意义。
十、家校协同与学习自觉
在“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尤为重要。家校协同的重点是学生自觉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居家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所具有的可持续生长的能力与素养。其基础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和自制力。2021年,教育部陆续下发关于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和体质健康的“五项管理”的规定要求。不论哪一项的管理都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共同治理,也需要家校持续跟进、密切沟通。当然,学生家长首先要转变观念,以身作则,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家庭的养育能力和协同育人能力。
【本文是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改专项课题“基于学科关键能力提升的‘合作互学’课堂教学研究”(20200211)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