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在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需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想要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小学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强化合作研究的意识,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了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工作,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更加迫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重要性,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信息素养。
(一)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基于国家现行教育政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小学教育教学逐渐向信息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行信息化教学。只有具备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发展。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希沃白板、智能黑板、投影技术、投屏技术、学习应用App等的信息技术载体的出现,更加要求教师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育教学。
(二)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教师的专业化知识体系是复杂的,除了能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拓展教师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增加其知识储备量,在教学时能够使用信息化技术,多方面、多样化地呈现专业知识,将较难的专业知识用更加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三)信息化技术能促进教学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核心是教育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信息化的教学实施和设计,实现最优化教学。信息化教学不但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将歌曲、动画、视频、音频、图形等多种形式融入教学,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丰富了小学教育教学的途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打开了教学新局面。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现状
(一)未能充分掌握信息化技术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技能已成小学教师的必备技能。许多教师已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努力学习了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多数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教学能力仍然相对较低,导致教学达不到效果,造成了对信息化技术的浪费。
结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调查结果,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不足主要有以下表现:1.部分教师仅能应用信息技术制作简单的PPT课件,不能熟練地使用信息技术制作视频和音频等其他形式的文件;2.对于新时型教学工具,如希沃白板、智能黑板、投影技术、投屏技术等不能熟练使用,甚至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工具;3.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期望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未深入落实教师培训工作
目前我校培训教师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专家讲座式”和“培训班式”。“专家讲座式”一般是聘请教育专家讲授如何掌握教育信息化技术,总结技术使用经验,并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培训有利于小学教师快速、精准地掌握信息化技术,并将其运用于教学中,但是“专家讲座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结合实际,教师会有“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不知道怎么做”的想法;第二,当专家离开以后,教师缺少后续的指导。“培训班式”指的是通过培训的形式教会教师将教育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课堂中。这种培训方式并非侧重教学课程和教育信息化技术的相互融合,培训的内容无法完全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不能在根本上优化教学模式。
(三)无法正确协调信息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
一些小学教师无法正确协调信息技术和人之间的关系,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着误解。我们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发现,误解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一些教师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产生抵制心理,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二是部分教师过分依赖现代教育信息化技术,他们认为不用信息化新技术就不能正常讲课,偏离了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初衷。教师在教学时不根据教学内容而盲目地使用信息新技术,这种做法忽略了教学的本质。
三、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一)合理协调小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关系
在协调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关系时,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二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方。第一,每个学科都有一定的抽象性,此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针对小学生的行为特点,教师在确定自身的主导作用外,要学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缺少学习抽象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提高小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积极性。
(二)创造条件,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学校要营造适合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氛围,可适当地加大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人力、财力投入力度,配备先进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设备;也要建立合适完整的评价体系,让小学教师之间相互促进、竞争、鼓励,进一步提高教师素养。另外,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如知识管理技术、教学评价技术、信息检索技术、计算机基础、TPCK知识和表达展示技术等,充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可以采用以下步骤:首先,相关专家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向小学教师传授相关知识。其次,把参与培训的教师分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知识专题,每组派出代表进行知识的讲解,通过讲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专题知识讲解提高教师筛选信息的能力,拓展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最后,讨论分享每个教师筛选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不断的分析和反思,总结出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方式。
(三)探索有助于教师自主研究学习的专业发展渠道
就传统的教师培训而言,无论是“专家讲座式”“观摩考察式”“培训班式”,都是教师被动接受的,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在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自主学习讨论会,这样能有效地弥补“专家讲座式”和“培训班式”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采用“1+X”的教研模式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该模式以同年级、同学科为单位,进行专题性教研,解决学科类问题或者探讨课程类上课方式。“1”指的是教研组内一个主备人,主要负责此次的专题教研,进行课例展示;“X”指的是教研组内其他人,就展示课例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探讨更加高效适用的教学方式。此种教研模式能够促进主备人和听课人共同的进步,不仅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发展,更能促进教师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多方面的发展。
(四)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制订专业素养培养计划
学校应在充分了解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现状之后,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素养培养计划,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例如,组织教师定期观看信息化教学比赛视频,其后开展团队项目活动,进一步加强观看视频的意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五)构建新型教学考核体系
要想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更好地提高专业素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完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教学评价体系,它能直观地表现出教师素养。在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不但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而且有了更多专业化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评价时,会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小学教师要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给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协调好技术和教育的关系,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提高自学能力,建立评价考核体系,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这不但能推动教学的发展,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本文是2021年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编号:145202113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