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

2022-06-09 09:45刘正兴
民族文汇 2022年1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培养核心素养

刘正兴

摘 要: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教学的热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包含了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政治认同意识、公共参与意识、科学法治意识等等,是需要学生长时间培养与锻炼,才能够切实掌握的素养。目前,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教学的主体性,教学内容只注重在教材知识中,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本文将从情景教学、小组教学、案例教学三个方面,阐述培养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培养

现阶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导学生文化学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才能够符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但是,针对当下的教学缺陷,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高新教学的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导学生,改变教学中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政治认同意识

政治认同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与传统精神,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党的政策与纲领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较少,难以深入的认知政治认同概念,对党的领导性认知不深刻。此时,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开阔教学的视野,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根据教材知识的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学习环境,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

例如:在教学《人民当家做主》课程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人民代表大会,让学生分析人民代表大会的内涵与作用,以增强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知。通过观看人民代表大会的视频与图片,初中学生能够认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形式”等等。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不同的学习情景,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目标等,使学生正确认知人民代表大会,了解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权利,使学生热爱拥护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可以发挥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利用情景教学教导学生时,需要树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教学的目标,才能够为学生制定良好的学习计划。除此之外,在学生切实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课,营造生本课堂的教学环境,以此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焕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力。

二、利用小组教学法,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公共参与是国家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需要了解的权利与责任。初中学生意识的培养关系到未来国家发展的态势,所以增强公共参与意识,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需求,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要求。目前,部分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授课中,未能将核心素养的有关知识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从而制约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意識的构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小组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性的能力,让学生自发地增强公共参与的意识,发展学生学习的效能。

例如:在教学《积极奉献社会》课程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探究“为什么要关爱他人?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和奉献社会?公共参与是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小组通过学校与家庭的教育与个人思想观价值观,能够初步解析关爱能够赢得友谊,获得他人的尊重;服务社会能够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了解更多的事物等等。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小组进行点拨式的教育,规范学生的思想,教导学生“关爱就是关心与爱护,不仅能够温暖他人,也能够温暖自己;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生活与成长离不开社会;服务与奉献是一个良好的品质,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友谊”等辅助性内容。此时,让学生简要思考,再让学生观看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对学生起到拨开云雾见青天的学习感觉,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在学生了解到服务社会与奉献社会的价值与作用后,教师便可以引申教导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提高对公共参与意识的理解。

三、使用案例教学法,构建科学法治意识

法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热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内涵、提高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运用等方面。初中学生在当下的学习中构建法治的意识,不仅能够符合当下的学习需求,还能够使未来的成长更为安全、稳定。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教导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的案例中构建法治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法律在我们身边》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以下的案例教导学生。

案例:3月31日11时55分,河南省潢川县小学生,在丰台区富风桥东韩庄子路口步行由北向南横向穿越机动车道时,被由西向东驶来的李某驾驶的公共汽车当场轧死。

设问“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交通法规》,如在道路上行走时,要走人行道,靠路边行走;在没有民警指挥时,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等。由此,可以为学生引申出身边处处有法律,法律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找寻生活中的常见法律”的作业,改变枯燥的书面作业形式,使学生在开放的作业中探究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由此,学生能够有效了解“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法律的特征”等等知识点。初中学生在深入了解到法律在生活之中的内涵后,有助于提高对法律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需要选择符合教学知识的案例,才能够起到辅助性的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初中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培养核心素养,既能够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习的意识,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析生活中的事物,同时发展良好的思想品质,为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要帮助学生健全思想观与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才能够达成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海琼.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3):7-8.

[2]葛红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教育界,2021(11):30-31.

[3]高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S2):15-1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培养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