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铭驿
关键词:运动员转型;学校体育;体育课程;赛制改革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政策也在随之调整。2021年三月,全国政协主席唐江澎教授的一则发言频频引起热议。“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此发言一出社会各界都产出热烈的探讨。更是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确定了此问题并无标准答案。如果当今教育可以完成彭校长的期望,定能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改革破题,让好的教育助力孩子的成长!然而在很多时候,“体育人”“运动生”是被冠以偏见的。仿佛就是学习不好,只有运动成绩的代名词。我们学校体育的发展前提是校内,校内每个学生的文化课都是本职工作,如何在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的前提下,保持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就成了目前学校体育运动队的首要问题。本篇论文探讨的就是以学校体育赛事赛制改革出发,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的影响,以及针对现状学校体育课程安排的优化改革方案。
1体教融合现存问题
1.1体教融合落实不全面
体教融合提出多年,在校落实情况不明朗,以有运动队伍的学校为例。对学校是否有能力开展运动队没有标准审核。是否可以兼顾学生运动及文化课,是否由针对运动队开班,是否针对运动队管理制定相应规则,如对学习成绩的规定。对于只要求运动成绩,对于学习上对运动员学生的一再的降低要求的,只为成绩,不为学生的长期发展。
1.2学生体育课程规程不全面,导致学校无法拟定体育课程基调
目前全国学生比赛对专业运动员的禁止不明确,很多赛事对专业运动员的界定模糊,这就出现了很多专业运动员和学生一起在赛场上一决高下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出现明显是对学生运动员不公平的。不论是在训练时间上还是教育资源上,专业运动员的资源都是优于普通学生的。两者放在一起比赛就会出现学生运动员的心理上的变动。产生强烈的心里落差,打击对运动的积极性。两者在一起比赛也会使带队教练员压力更大,因为大多数教练员带队都是有成绩任务的。为了完成成绩任务不得不在前期占用更多的学习时间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缩短,导致学生运动员无法全面发展。也同时导致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不得不“委曲求全”保障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时间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全面发展。
2发展方向
2.1全面落实体教融合
将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结合起来一起推进。坚决落实,可以使用通过赛前考试的方式约束提高学校运动队的文化水平。可以在学校将各个项目的运动员学生们统一起来上课,规范统一上课进度。也可将学校体育運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学习时间相错开,实现学习训练两不误,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体育运动队入队门槛。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2.2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课程观的转变与方案
体育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面对创新教育,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人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特别是人生观,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层次性.现代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要做到以体育人,育身体、育心理、育社交、育品质、育生活方式、育人生态度、育思想境界、育情感、育心智、育德行、育审美有了这种教育观念,才能使我们正确认识实施创新教育同体育教育学关系才能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和最高要求。
2.3新体育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科学课程观的落实方案
1.合理安排运动员学生的课程进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合理安排运动员学生的课程进度。落实运动员学生在课程中的问题,大多数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落下课程导致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窘境。学校在课程观落实的基础上要积极安排以及跟踪学生课程进度。积极协调好比赛时间与学习任务的矛盾性。如何在不影响学生文化课的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在有效的训练时间内完成最高效率的训练也是引导运动队的学生重视文化教育。从各个角度让学生明白文化教育重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才是解决“体育生”学习问题的根本。
2.在体育课程观的传递上体育教师由体育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设计者”。
在体育教师的课程设计中,要保证体育教师本身有良好的身心素质,要积极开发体育教学资源。要注重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选择,强调价值相对性。大胆提出改革,将学校运动队的队员集中上课,集中时间训练,改变之前一队一时间,一队一规则的现状,统一管理,统一规划。
2.4全面落实职业规划课程
体育课程的实践是体育课程开展的根本目的,不仅是对学生的教学,更是对学生未来服务。对于学生运动员的职业规划选择问题,学校方面不仅要积极落实学生兴趣,更要对有专长的学生运动员定点的实习和考核,在学校学习阶段要积极开展相关必修课程,要让学生运动员提前清晰的认知自我的社会价值,这对与学生运动员的在校学习热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的维系由很好的提高作用。
3结论
体育课程观的优化改革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下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如何摘掉社会对学生运动员的有色眼镜,是我们每一个体育人都要去思考和促进的问题。通过全面落实体育教育融合,学校政策的落实,体育教师正确课程观的传递,提高学生课堂体验,提高学生积极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实效性的教学课程,完善竞赛规程的方式,才能多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整体实力。才能从根本的解决社会大众对“体育生”的偏见,才可以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全方面综合性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乐.大体育课程观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J].体育风尚,2018(09):179.
[2]万延庆.小学体育教师课程观对体育教学的影响[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6):53.
[3]许弘,李先雄.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的困境与思考[J].体育学刊,2021,28(02):7-12.
[4]王家宏,董宏.体育回归教育:体教融合的现实选择与必然归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1):18-27.
[5]张扩林,王全昌,包静. 体育强国视域下深化体教融合理念的演变与发展[A]. 陕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
[6]陈碧浪.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时代,2014(12):186.
[7]钟亮.基于课程观的优秀运动员网络课程实施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5):70-71.
[8]张恒. 大课程视野下学校体育一体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9]王秀红.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体育课模式转变思考[J].科技风,2021(15):49-50.
[10]朱钰辰.中小学体教融合路径优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0):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