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洲
张健健*
进入21世纪,中国老龄化呈现总量增加、加速增长的发展趋势[1]。中国老龄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未富先老”,老年人面对身体衰老,对健康问题也更加容易焦虑[2]。城市开放空间可以促进社会交往、体育活动,以及与自然的互动[3],对于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多种好处[4],并且能被绝大多数人所使用,不受时间和经济条件的制约[5-6]。因此,充分利用开放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交往、运动的机会,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是应对我国老龄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社区公园作为社区内部的开放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7]。而老年人活动需求的满足,则取决于公园的空间构成及相关要素、设施的配置[8]。因此,研究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行为及其与社区公园空间的关系,是提升社区公园品质、满足老年人活动需求的基础。鉴于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本研究中的老年人是指60岁及以上的公民。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研究开始关注老年人与开放空间的关系。国外关于老年人活动与开放空间关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开放空间的距离、尺度、景观和设施等方面与老年人活动的关系。Giles-Corti[9]、Sang[10]、Levy-Storms[11]等的研究表明,距离近、面积大的公园对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更具有吸引力;Kaczynski[12]、Sugiyama[13]、Aspinall[14]、Wen[15]、Lak[16]等的研究则认为,公园的景观特征、设施与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联系更紧密;Hooper等[17]针对公园设施,提出烧烤架、饮水机、灯具、公厕等与老年人的活动关联性较强;Arnberger[18]、Kabisch[19]等在研究中纳入季节因素,提出绿荫、水池、长凳这些元素与老年人夏季的户外活动密切相关。
国内研究一方面从距离、面积和设施等方面研究开放空间与老年人活动的关系,如姚雪松等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活动与公园的距离、设施和卫生环境密切相关[20];翟宇佳等的研究表明,面积较大的公园能促进老年人的活动,而公园中的广场、健身设施区、树林区、滨水区和植物廊架区与老年人活动关联度高[21]。另一方面,部分研究侧重于开放空间的品质与老年人活动的联系,如董贺轩[22]、尤航[23]、麻春晓[24]等的研究表明,开放空间的舒适度、安全性、趣味性和无障碍性等方面是影响老年人活动的重要因素;谭少华等的研究表明,公园空间适宜性、设施便捷性、氛围舒适感、景色吸引度和场地依恋感5类特征对老年人社交活动具有影响[25]。
国内外研究都表明,开放空间与老年人的活动行为有密切关联,但大多是从距离、尺度、设施和环境品质等方面研究老年人与开放空间的联系,对于公园中不同类型的空间及其要素与老年人活动的关联性研究偏少,也缺乏对各种活动在具体空间中发生动因的探究。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市郑和公园为例,通过综合运用行为注记、访谈等方法,以主客观相结合的路径研究社区公园中不同类型空间及其要素与老年人活动行为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社区公园中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动因和空间需求。
郑和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占地面积2.2hm2,水域面积约0.34hm2(图1)。调研对象的选择基于以下考虑。1)公园所在的秦淮区老年人口数量多、密度高。据2019年统计数据,秦淮区常住人口95.27万,人口密度在南京市辖区中位居第二[2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29.1%,位居全市第一[27]。2)公园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半径1km以内没有同类型公园绿地,因此是周边老年居民的主要户外活动场所。3)公园中的空间类型丰富,有利于比较不同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图1 郑和公园区位
本研究总体上分为3个步骤:1)通过实地观察与测绘,定义公园空间的类型,并分析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2)选取样本空间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分析老年人公园活动的行为特征;3)运用数据分析和ArcGIS技术对行为与空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合访谈和Nvivo质性分析,总结出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动因和空间需求。
在预调研阶段,对公园进行测绘,记录公园各类空间的数据,通过初步观测采集老年人的基本活动类型,确定样本空间和观测时间。在正式调研阶段,选择2020年10月的连续3d(包含2个工作日、1个休息日)对样本空间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为7:00—20:00,每小时记录一次,总共记录各种老年人活动3 823人次。在行为注记的基础上结合访谈,深入研究行为与空间及其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根据空间构成方式将郑和公园的陆地空间划分为4类:广场空间、园林空间、建筑空间和特定功能空间(图2)。
图2 郑和公园平面布置
广场空间共有5处,总体来说尺度较大,以植物或建筑要素围合构成,空间较为开敞。园林空间共有13处,空间尺度不大,形态较为自由,具有一定的围合性,景观质量较高。建筑空间是以体量较大的亭廊建筑构成的可供活动的半室内空间,此类空间在公园中仅有一处,为文化长廊空间。特定功能空间是以某种功能设施作为核心要素,定义空间的功能特征。此类空间在公园中有2处,包括棋牌空间(空间20)和健身空间(空间21)。
考虑到研究数据量的需要,在每种空间类型中选取活动数量较多的空间作为样本空间。在广场空间和园林空间中,由于空间1、9包含的老年人活动人数、活动种类最为丰富,因此将其作为这2类空间的典型样本。空间19是公园中仅有的建筑空间,因此作为建筑空间的样本。在特定功能空间中,由于空间20、21各自的主导功能和空间特征都很鲜明,因此将这2处空间均作为样本空间(图3)。
图3 样本空间平面与实景
根据观测数据,在样本空间活动的老年人中,男性占57%,女性占43%。实地观测记录的活动共有25种,参与人数在百人以上的活动依次为交谈、休憩、广场舞、器械健身、看小孩、交谊舞和锻炼①(表1)。这8种活动参与人数占所有活动参与人数的92.68%,是公园中最主要的老年人活动。
表1 公园中老年人的活动及参与人数
1)各空间的活动均存在人流高峰。总体来说,公园在上午和下午各出现一个活动高峰。上午的人流高峰多出现在9:00—10:00,下午的人流高峰多出现在15:00—16:00。广场空间则因为广场舞活动,在晚间出现一个明显的人流高峰。
2)不同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性。棋牌、休憩、器械健身和看小孩4种活动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人流高峰。交谈和交谊舞主要集中在上午,锻炼和广场舞的活动时间分别集中在早上和晚上。
从观测结果来看,不同空间的活动类型和活动人数都存在一定差异(表2)。其中,空间1活动类型和使用人数均最多。空间1、19、20活动人数明显多于其他空间,主要因为它们包含了棋牌、广场舞、交谊舞等聚集性活动。
表2 各空间使用人数及行为分布
既有研究通常将行为加以分类进行研究[28-29],但往往同一活动分类下包含的活动行为对空间的需求并不一致。因此,本研究不对活动进行归类,而是针对8种主要活动行为与5个样本空间进行关联性分析。
为便于理解活动行为与样本空间的关联性,先将样本空间的环境特征和要素构成加以归纳(表3)。
表3 样本空间的环境和要素特征
将8种活动的3d观测数据全部导入ArcGIS软件,可以直观地表现行为与空间及其要素的关系。其中,5种活动与多个空间类型相对应,3种活动仅与一种空间类型相对应。在5种活动中,每种活动与不同空间类型的关联性存在强弱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各空间中的活动者密度②来表现(图4)。
图4 5种活动参与者密度
棋牌活动在空间1、9、19和20均有分布。根据图4可知,空间20、19的棋牌参与者密度较大。棋牌活动在空间20中主要分布于设施区域,在空间19中多分布于长廊顶棚下的座椅或角落区域,在空间1、9中多分布于有遮阴植物的边缘区域(图5-1)。在没有设施的区域,老年人会自带桌椅。总体而言,除了棋牌空间,棋牌活动主要分布于空间的边缘和角落,并与桌椅设施、遮阴要素关联紧密。
交谈和休憩的密度曲线较为相似,两者与空间19的关联性最强,与空间21关联性最弱。同时,2种行为在空间9、20中的密度要高于空间1、21,这表明2种行为更易于在尺度较小、有一定围合性的空间内发生。休憩行为主要发生在设置座椅的区域,尤其集中于亭廊中或遮阴植物下的座椅区域(图5-2)。可见,休憩行为与座椅、遮阴要素的关联较密切。交谈行为的空间选择与休憩行为总体相似,但与座椅、遮阴要素的关联性明显较弱,其分布的位置更加多元化(图5-3)。
看小孩行为与空间21关联性最强,与空间19关联性最弱,与空间1的关联性强于空间9、20。这表明,看小孩行为更易于在较大尺度的开敞空间发生。从观测结果看,绝大多数看小孩行为都位于大面积铺装地面上,少部分发生在健身器械区域,这表明看小孩行为与大面积铺装、健身器械2种空间要素有一定的关联(图5-4)。
锻炼行为与空间9、19、20的关联性强于空间1、21,并且在空间1、20、21中多分布于边缘和角落,表明锻炼行为倾向于尺度较小、有一定围合性的空间。同时,锻炼行为与空间9的关联性强于空间19、20,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锻炼行为对景观质量要求较高。从行为注记来看,锻炼行为多数分布于遮阴植物所在区域,少量分布于建筑空间内,因而与遮阴要素有一定关联(图5-5)。同时,有部分锻炼行为靠近植物、山石等自然要素。
交谊舞仅发生于空间19中,并且多数分布于长廊内有顶棚、座椅和栅格墙的区域(图5-6)。文化长廊内的栅格墙、座椅是跳舞者摆放物品的主要设施,而座椅也是跳舞者休息的主要设施,因此交谊舞与置物设施和座椅2种要素关联较密切。
广场舞人数较多,需要较大尺度的空间。从空间要素来看,大面积铺装地面、照明设施以及用于休息和摆放物品的座椅与该行为的关联较为密切。器械健身仅发生于健身器械所在区域,同时该活动在晚间也有一定数量的参与者,所以与健身器械、照明设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图5-7、5-8)。
通过固定时点的行为注记可以发现,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客观表象推断行为与空间的联系。通过对活动参与者的访谈,则可以了解行为在空间选择时的主观动机,从而与观测结果达到双向验证。本研究在样本空间中采取目的性抽样和滚雪球式的抽样方法选取23名访谈对象,针对其活动的空间动因进行访谈。访谈对象包括男性9名、女性14名,年龄在62~88岁,涵盖所研究的8种活动行为。对访谈信息采用Nvivo11进行质性分析,以此推导出老年人活动所需要的空间特征(表4)。
表4 老年人活动行为的空间特征需求
综合对观察和访谈信息分析的结果,整理出8种活动行为所对应的空间环境和空间要素(表5)。
表5 老年人活动行为与公园空间环境及要素的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尽管不同的活动有各自的空间需求,但是空间的尺度、围合性与开敞性、是否受干扰、景观质量、庇护性是老年人活动空间选择的主要动因,而座椅、遮阴要素、大面积铺装、照明设施、置物设施等则是老年人活动需要的主要空间要素。
棋牌活动需要较为独立、不受干扰的空间环境,所以除了棋牌空间外,参与者倾向于选择空间边缘或角落区域。目前公园中的棋牌空间和桌椅设施不足,多数参与者不得不自带设施在公园内形成自发性活动空间。
锻炼行为对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空间9、19之所以更受锻炼者偏爱,原因在于:首先,空间毗邻水面,视觉景观较好;其次,空间中由于植物、山石、廊架等要素的分隔,具有一定围合性,不易受干扰;最后,空间不临街,空气较好。此外,空间中的山石、植物不仅可以作为锻炼的辅助设施,而且可以充当放置衣物的临时设施。
休憩和交谈2种行为主要是基于其他活动形成的,因此这2种行为的空间分布均较为广泛。由于交谈行为同时与休憩以外的其他活动相伴生,因此该行为对于座椅和遮阴要素的关联性不如休憩行为那么紧密。
交谊舞活动在郑和公园中具有稳定的群众基础,活动的组织性较强,一年四季均不间断。交谊舞活动之所以只发生在空间19中,正是因为文化长廊为参与者提供了能够遮风避雨的空间环境,使得活动一年四季都可以持续。
广场舞、器械健身和看小孩均需要尺度较大的开敞空间。广场舞与大面积铺装、照明设施及座椅关联较紧密,器械健身与健身器械、照明设施、遮阴要素关联较紧密,看小孩行为与大面积铺装、活动设施关联较紧密。空间1、21之所以更受儿童偏爱,一是便于儿童游戏活动及婴儿车的推行;二是为儿童提供了充分接触阳光的机会;三是空间21的健身器械可以作为儿童玩耍的设施。实际上,儿童停留在健身器械处从侧面反映了公园缺乏儿童活动设施这一问题,健身器械承担了儿童活动设施的功能。
本研究以南京郑和公园为例,分析了8种老年人的主要活动与社区公园空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这些活动行为的空间动因和需求。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行为注记中,由于观测样本数量大,只能通过面部和行为特征来辨识老年人,这会影响辨识的准确性;其次,本研究的数据是在较短的时间区间内收集的,欠缺持续的数据积累分析,这会影响结论的全面性;最后,本研究仅针对南京市郑和公园,虽然调研对象在南京社区公园中具有代表性,但是公园样本数量仍不够充足。
未来的研究将拓展调研范围,增加调研公园的数量,在行为观测的同时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准确掌握观测对象的信息,同时通过持续性观测来增加数据积累,从而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比较老年人户外活动与社区公园空间的关联性。
注:文中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注释:
① 指不借助于器械而又难以归类的健身行为,包括压腿、甩胳膊、活动筋骨等。
② 指单项活动在某空间的观测总人数与该空间面积的比值,人/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