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CRP、PCT、SAA 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22-06-07 10:10陈建华刘艳影阳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阳江5296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2期
关键词:冠脉硬化斑块

陈建华,刘艳影(阳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阳江 529600)

人体冠状动脉主要负责将血液输送至心室以维持心功能运转,若该部位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而引发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则易阻断心室血液供应,诱发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严重病症。研究指出[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伴随着一系列血管壁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及发展,不稳定斑块内部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此类斑块是人体继发血栓的重要病变。基于此,对相关血清炎症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跟踪冠心病患者病情发展现状,由此施以针对性治疗。 相关研究显示[2],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属于稳定性较高的炎性标志物,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能够反映全身炎性反应程度,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发挥了推进作用。 本研究对200 例冠心病患者血清CRP、PCT、SAA 水平进行检测后,结合其冠脉病变评分(Gensini)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旨在研究以上各项血清学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 年6 月至2021 年3 月接收的200 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冠脉病变评分(Gensini)对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依据其硬化情况分为轻度组63 例(轻度冠脉粥样硬化)、中度组58 例(中度冠脉粥样硬化)及重度组79 例(重度冠脉粥样硬化)。 轻度组中男31 例、女32 例;年龄33~79(63.89±10.20)岁;体质量指数21~26(24.30±1.52)kg/m2。 中度组中男25 例、女33 例;年龄32~79(62.69±10.21)岁;体质量指数20~26(24.53±1.66)kg/m2。重度组中男37 例、女42 例;年龄30~79(63.18±10.73)岁;体质量指数21~27(24.80±1.36)kg/m2。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诊断标准[3];(2) 入院行造影多体位投照可见左心室主干、冠状动脉及分支血管中任意一支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 排除标准:(1)合并心脏瓣膜、心肌病变者;(2)合并感染性疾病、严重开放性损伤、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者;(3)合并免疫、造血、精神系统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1.3.1 血清CRP、SAA、PCT 水平检测方法 实验室离心(3 500 r/min,10 min)提取200 例患者外周静脉血清,使用西门子ADVIA1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字2008 第2400620 号(更)]以免疫比浊法检测其血清CRP 及SAA 水平。 以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PCT 水平。

1.3.2 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参考《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3]以及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影像学会关于CT 和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相关标准[4]对患者行双侧冠脉造影,注意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血管阻塞程度。

1.4 临床观察指标 (1)回顾性分析200 例患者的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及冠脉病变评分(Gensini)资料,将各动脉节段狭窄程度分别计分(狭窄程度小于25%计1 分,25%~50%计2 分,51%~75%计4 分,76%~90%计8 分,大于90%计16 分)后,与该节段权重系数相乘,各节段狭窄程度分值×权重系数之和即为最终Gensini 评分。将Gensini 评分介于3~26 分者列入轻度(轻度冠脉粥样硬化)组,介于27~41 分者列入中度(中度冠脉粥样硬化)组,分数≥42 分者列入重度(重度冠脉粥样硬化)组。(2)比较不同冠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患者在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方面的差异。 同时,根据患者冠脉病变情况,比较冠脉病变支数仅1 支、>1 支的患者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差异。 (3)基于客观数据评估血清CRP、PCT及SAA 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比较 中度组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高于轻度组,重度组的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各组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比较(±s)

表1 各组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比较(±s)

组别 n CRP(mg/L) PCT(ng/ML) SAA(mg/L)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63 58 79 FP 9.13±1.54 16.70±5.36 33.14±7.30 10.651 0.023 0.57±0.23 1.74±0.31 9.69±2.77 15.274 0.014 11.58±2.58 18.64±5.73 27.42±8.25 6.383 0.038

2.2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CRP、PCT 及SAA水平比较 冠脉病变支数为1 支的患者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低于冠脉病变支数>1 支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比较(±s)

冠脉病变支数 n CRP(mg/L) PCT(ng/ml) SAA(mg/L)1 支>1 支82 118 t P 11.42±3.72 26.35±7.46 8.955 0.030 0.94±0.37 5.37±1.52 14.159 0.015 13.29±3.78 24.73±6.35 7.740 0.035

2.3 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见表3。

表3 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冠心病该病发作机制较复杂,血管痉挛、血脂异常、肥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均为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见[4]。 临床虽能够利用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较准确的诊断,但由于该诊断方式具有一定侵入性且费用相对较高,因此临床倾向于采取易行且相关的检测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

本研究中,200 例冠心病患者经Gensini 评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的升高而持续加重(P<0.05),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 该结果提示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会随冠心病患者冠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以上指标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主要为该部位血管内膜下脂质过度沉积、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所致,以上变化会促进粥样坏死病灶形成,同时降低血管弹性,最终形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5]。 此过程中,机体心室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氧供应,粥样坏死病灶核心所含的多种炎性因子呈现出高表达,以上因子多数集中于易损、破裂斑块当中加重不稳定斑块负荷,进而加速斑块破裂速率,加快血栓形成[6]。 CRP 广泛参与多种炎症反应,其作为急性时相蛋白,能够与单核细胞受体相结合并浸润形成促炎因子,加剧动脉血管壁损伤情况,并在不稳定斑块破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均发挥作用[7]。 对该项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可明确不稳定斑块促炎因子生成及释放情况,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壁损伤程度,进而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可能性进行诊断。 血清PCT 水平一般于人体发生感染、脓毒症、脏器功能衰竭时呈升高趋势,能够反映机体炎性细胞活化情况,常被作为炎性反应预测因子[8]。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部位血管存在大量脂质、纤维组织沉积及增生,而纤维化组织厚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会产生一定影响;一旦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则易加剧坏死灶扩散程度,加速纤维组织溶解速度,进而为炎症反应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生成环境,促使血清PCT 水平持续升高。研究表明[9],SAA 信使核糖核酸及蛋白参与了动脉斑块发展的全过程, 这一因子能够抑制胆固醇脂逆转运活动,从而导致大量脂质成分沉积于冠状动脉血管内壁,同时与巨噬细胞形成有机结合,促使脂质成分深入巨噬细胞内,减慢胆固醇脂的流动速度,进而上调脂质聚集区域内游离胆固醇、胆固醇脂相关因子表达;SAA 不仅在冠状动脉斑块中完成转录工作, 还利用自身趋化巨噬细胞的作用促进冠状动脉斑块生成。由此可见,SAA 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关联密切,对该项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有助于临床对冠状动脉血管内沉积物质含量进行了解,进而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增殖对脂质斑块固化的影响。 综合血清CRP、PCT 及SAA 检测结果,可从冠脉壁损伤程度、炎性细胞表达、脂质斑块沉积情况等多个方面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估,由此得出较为全面的病情诊断[10]。 此外,考虑到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与个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对以上指标施以动态监测,有助于为临床提供心血管事件客观预测依据,尽早采取各类有效措施阻止血液循环异常、补体系统过度活化、炎症反应等引发的机体免疫系统损伤。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其血清CRP、PCT 及SAA 水平呈显著相关性,以上各项指标随着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深、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对以上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情发展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冠脉硬化斑块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人参皂苷Rg1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