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挺,马玲,姚文亮,徐和平,张明亮,张端军,周玉良,陈胜辉#(南昌市生殖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江西 南昌330001)
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是泌尿男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病率约占10%,其中青壮年时期为多见,据统计半数以上的男性在其一生当中或多或少会有前列腺炎类似的症状[1]。 其症状以盆腔区域局部疼痛不适、排尿异常以及影响生活质量为主困扰着广大男性健康。 国内外对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都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中医传统医学本无前列腺炎疾病命名,经查阅古籍医书发现该疾病常常以 “少腹痛”、“精浊”及“淋证”等范畴记载。 CP 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可归纳总结为本虚标实,根据辨证论治体系认为中医辩证本虚多因肾气亏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标实多因气滞、血瘀等病机[2]。 归纳总结该病病机多有湿热、气滞以及血瘀共同形成“浊瘀”致病。中医中的针药联合疗法治疗CP 具有一定的特色,其中穴位埋线疗法是改良式的针灸,也是一种长效针灸。其原理是将可吸收性线置入相应穴位内,达到解痉止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及调和阴阳,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3-4]。 而本研究旨在利用消瘀排浊的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方法,结合理论基础,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兼以通络排浊,进而改善CP/CPPS 的症状,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8 月我院男科门诊收治的CP/CPPS 患者80 例,按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 例。 试验组年龄(33.40±7.25)岁;病程(17.00±7.05)个月。对照组年龄(32.85±7.04)岁;病程(15.90±7.07)个月。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选标准参照2014 年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及《前列腺炎》拟定[5-6]。 中医学[7]CP/CPPS 的诊断标准参照《前列腺病中医诊疗学》。 (1)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尿时有滴白,或尿热尿黄,或伴有阴囊潮湿,或少腹、骨盆区域及会阴部坠胀不适等,舌质或紫暗或红,苔黄腻或厚或薄,脉弦或滑或涩等;(2)肛门指检:以按摩疼痛、局部弹性差、质地硬、腺体饱满与否等。排除标准:(1)前列腺肿瘤;(2)神经源性膀胱炎;(3)前列腺增生;(4)近期行泌尿系统手术者;(5)过敏体质,对试验药物有过敏者;(6)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有心肺部疾病者;(7)未遵医嘱或自行放弃拒绝受试者等予以剔除。
1.3 方法
1.3.1 基础治疗 所有受试者均被给予健康科普教育: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尤其戒酒;避免久坐、久站、熬夜;规律合理排精,多饮水多排尿。
1.3.2 治疗方法 (1)试验组采用中药汤剂联合穴位埋线。 主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当归10 g、桂枝12 g、川芎12 g、赤芍10 g、丹皮10 g、桃仁10 g、茯苓10 g、皂角刺12 g、五灵脂10 g、蒲黄10 g、薏苡仁30 g。 穴位埋线:常规局部皮肤消毒,术者洗手,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用镊子夹取一段已消毒备用“0”号羊肠线,从一次性埋线针前端穿入后接针芯,用右手拇、食、中指捏住针管,在所选穴位埋线时选取所需的羊肠线,针与皮肤成一定角度快速向下进针,进针深度以局部解剖部位不同做适当调整。穴位产生酸、困、胀等感觉后轻推针芯至底部,将羊脂线推入穴位,拇指和中指捏持针柄退出针体,确保羊脂线完全推出不能外漏。然后将针尖退出皮肤,用无菌棉签压迫针孔约30 s,并敷医用创可贴固定约2 d。 操作后患者休息5~10 min,无明显不适方可离开。 穴位: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水道(双)等,上述穴位随证加减。(2)对照组给予前列舒通胶囊,3 次/d,3 粒/次,口服;前列安栓,2 次/d,1 粒/次,塞肛。口服药物和外用均为4 周为一个疗程,穴位埋线1 周/次,4 周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4 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NIH-CPSI 评分、肛门指检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前列腺常规指标。 其中NIH-CPSI 评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订》;肛门指检评分标准见表1。 中医症状评分标见表2。
表1 肛门指检症状评分表
表2 中医症状评分表
1.5 疗效评判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NIH-CPSI 总评分减少60%;有效:症状部分消失,(NIH-CPSI)总评分减少3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减少不足3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s 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NIH-CPSI 评分、肛门指检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NIH-CPSI 评分、肛门指检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NIH-CPSI 评分、肛门指检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NIH-CPSI 评分、肛门指检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NIH-CPSI 评分、肛门指检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比较(±s,分)
中医症状评分对照组组别 n 时间 NIH-CPSI 肛门指检评分40试验组4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 P 22.32±8.133 13.22±6.129 21.51±8.214 10.73±5.464-2.286 0.013 10.23±4.212 8.06±2.612 11.15±4.164 6.50±2.245-2.971 0.004 14.12±5.214 11.80±4.457 14.71±5.326 9.02±4.426-2.564 0.011
2.2 两组前列腺液常规结果比较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见表4。
表4 两组临治疗后前列腺液常规结果比较
2.3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疗效比较[n(%)]
古籍医书中早有类似本病的相关记载,根据古籍记载提到:《素问·痿论》中记载:“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医宗必读》云:“心动于欲,肾伤于色,或强忍房事,或过服淫秽方,败精流溢,及为白浊”。 由此可见,本病病因复杂,与相火妄动、所愿不遂或忍精不泄,肾火郁结;房事不洁,湿热毒邪下注、败精瘀阻;久病伤及肾阴、肾阳等因素有关,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
基于上述传统医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解剖学提示,前列腺组织结构及微观解剖具有复杂性的理论,周围血管丛及腺管丰富、走行弯曲且腺管口口径较小,前列腺管道呈直角或斜形进入尿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前列腺分泌液的排出,久之有利于微生物的堆积造成前列腺充血淤积,若久治不愈,形成炎症,可归纳为“浊瘀”,进而导致前列腺局部的硬结、肿胀及瘀滞现象,出现前列腺的症状[8]。贾金铭教授[9]认为,临床上CP 的发病以虚实夹杂而为病,湿热内蕴常伴气滞血瘀,肾气亏虚,湿热是标,肾虚是本,淤阻是发病过程中进一步的病理反映。周少虎[10]认为CP 患者大多数长期慢性充血、肿胀及疼痛,致使前列腺腺体内淤血形成,使局部微循环障碍致病。 郁春等[11-12]认为本病虚实夹杂者居多,临床可归纳分为湿阻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气滞血瘀证型,而湿热毒积易于瘀结,聚而难散,认为血瘀贯穿着本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始终。周俊杰等[13]认为瘀血病机既是CP 的病理产物,又是引起CP 发生的重要因素,血瘀入络,阻塞前列腺腺管,浊瘀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之进而导致局部疼痛的发生。 王民和等[14]认为湿热病邪是重要的病机,湿和热下注精室,久则瘀滞精室,扰乱精室久之便形成“精浊”,精浊之慢性病理关键是精室瘀阻。王琦教授[15]认为CP 的病机特点归纳起来是瘀浊阻滞,“瘀”不仅指血瘀,还包含瘀积不通,指前列腺导管常因腺管管腔的狭窄特点,致使前列腺导管内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久而形成络阻而发病。笔者认为本病以标实病机为主,兼有虚证,而实证中湿、热、瘀及滞等秽浊的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阻塞前列腺腺管,影响局部微循环,进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结合中医外科学疮疡中的发展周期,上述情况类似于疮疡中的初、中期阶段,疮疡治法中消、托法是运用不同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以及托毒外出,将炎性分泌物等浊物排出,是一切肿疡初中期的治法总则。 而本研究旨在利用疮疡内治法中的“消、托”法并用,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活血通络,软坚散结,兼以消瘀排浊,以桂枝茯苓丸和失笑散、透脓散加薏苡仁,组成益气通络排浊方,本方是集桂枝茯苓丸[16]《金匮要略》、透脓散《外科正宗》及失笑散《证类本草》三方合为一体,该方予补气血、活血祛瘀、托毒透脓于一炉,佐以薏苡仁健脾利湿,以达通络排浊,辅以扶正之效。 君药:黄芪、皂角刺。黄芪,性味甘,微温,具有益气托毒,鼓动血行,为疮家圣药,生用能益气托毒,炙用则能补元气而无托毒之力,且有助火益毒之弊;《药品化义》:“黄芪,……诸毒溃后,收口生肌及痘疮贯脓,痈疽久不愈者,从骨托毒而出……”。《本草汇言》:“黄芪……驱风运毒之药也……痈疡之脓血内溃,阳气虚而不愈者,黄耆可以生肌肉;又阴疮不能起发,阳气虚而不溃者,黄芪可以托脓毒”。 皂角刺,味辛,性温。 功能:搜风、拔毒、消肿、排脓,能够托疮毒,促进早溃,消肿排脓。《本草汇言》:“皂角刺,拔毒祛风,凡痈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 黄芪、皂角刺合用共奏疏通因湿热、瘀、滞等络阻的前列腺腺管,紧扣本病病机,共为君药。 臣药:丹皮、赤芍及桃仁味苦而微寒,即可活血化瘀,又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且赤芍能缓急止痛;桃仁,味苦甘平,能破血、活血祛瘀共为臣药;佐药:桂枝、当归、五灵脂、蒲黄、茯苓及薏苡仁。 桂枝辛甘而温,具有温通血脉,以助通行瘀滞。《本草纲目》云:“……内托痈疽疮痘,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腹毒”。指出了桂枝能够托毒化脓的功效。桂枝配伍共达益气、温通血脉,能辅助君药加强通络化浊的功效。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和血补血,除积血内塞,重用黄芪配合当归即当归补血汤,是补气生血的代表方,有补有通;五灵脂、蒲黄性甘温,具有祛瘀活血,散结止痛;茯苓,甘淡平,健脾渗湿祛痰,以助于祛瘀之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缓消癥块;薏苡仁,味甘淡凉,具有利湿健脾,清热排脓。 《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盖因湿胜则土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 配伍桂枝、当归、五灵脂、蒲黄、茯苓及薏苡仁共达活血祛瘀,健脾利湿,能够有效改善前列腺局部微循环,并协助君、臣药将络阻之浊毒得以排出。使药:川芎,性味辛温,入肝胆经,能散能升又能引经,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灶,作为使药。
穴位埋线疗法为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对CP 的治疗有着独到的作用机理。 而现代研究[17]认为穴位埋线对穴位、神经以及整个中枢能产生一种综合的作用,能加强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的回流,增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改善前列腺以及盆腔的微循环,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徐三文[18]认为埋线疗法后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大,改善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浊瘀理论的中药汤剂穴位埋线疗法对CP/CPPS 患者的作用机制观,经课题观察总结发现,经联合使用能缓解CP/CPPS 患者盆腔局部肿胀疼痛,并降低了NIH-CPSI 评分,改善患者的前列腺症状,为患者解决前列腺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疗效可靠,用药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为临床上诊疗CP/CPPS 提供新的思路,可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