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曙光
【摘要】问题导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解放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学生既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不断创新和突破.然而,问题导学法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双向提高.如何使得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效能,这应该是教师必须考虑的.本文主要围绕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下面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应用策略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具备灵活的思维和不断质疑的精神,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法以一种极具创新性的特点赢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教师不仅要充分意识到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应该合理地利用问题导学法进行知识讲解.教师有效地使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并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有效利用问题导学法创设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参考以下五个教学途径熟练地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
一、合理设计问题,满足学生需求
在问题导学法的引用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注意问题的合理设计,因为只有合理设计问题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融入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引用一些超纲的问题,就可能严重导致学生在课堂导学阶段不明白其表述的内容有哪些,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合理性问题的构建就成为教师需要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应用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进一步地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教师设置导学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如果教师在导学阶段能够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大纲所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以及本班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进行问题设置,既不能使问题过于简单,使得学生丧失挑战自我的积极性,又不能使问题超纲导致难度过大,不利于学生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在涉及问题时,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并总结学生常容易出现的易错点和混淆点,根据学生常容易出现的易错点和混淆點进行问题的设置.另外,教师还要清楚问题导学法是以问题引入本节课所讲解的知识点的,从而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围绕本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才能使问题发挥最大的效用.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函数”的过程中,由于三角函数中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这四个函数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对这四个函数有所混淆,特别是正弦与余弦、正切与余切之间的名称、关系及相应的图像都可能存在混淆的情况.因此,在讲这节课时,教师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将四个函数及其相应的性质、图像很好地区分开来,不至于在解题时出现分不清类型的情况.又如,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了解正弦与余弦的图像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再提出正弦函数性质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在学生解答正弦函数的题目之后进行余弦的讲解,最后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进行解答.通过这样三步的方式再加上合理设置相关的问题,教师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不会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
二、有效结合生活,激发学生热情
在问题导学阶段,教师一般需要引用生活化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提出的生活化问题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相应实例了解数学知识点,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就不再是在课本上固态呈现的,而是能够立体化的、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他们设计导学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导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出的生活化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其讲解的生活化知识点中.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趣味性的生活实践为学生设计导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学习状态中.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又充满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现象.因此,许多关于生活的数学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并解决.教师提出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会引导学生回归现实、回归生活,而不是总沉浸在抽象的课本世界中.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时要注重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生活气息融入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问题进行一个初步的预测和回答.然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先学习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再解释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种数学现象发生,这样问题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学生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例如,在教学“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如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形象地展示一些有趣的空间图形或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形状,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在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如通过这个视频或图片,我们可以观察到哪几种图形?它们都包括哪些形状?让学生回答.通过这种问题式引入课堂的方式,教师能让学生提前对于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带着相关的问题进行知识的学习.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如采用三角形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独特优势?采用蛋壳形状的屋顶有怎样的说法?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到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
三、巧妙运用问题,锻炼学生思维
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具备综合性的思维,如逻辑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多种.逻辑性思维需要学生对问题有一个严密且逻辑的思考,通过严谨的解答步骤,将问题答案呈现出来.辩证性思维需要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考量,合理思考问题.发散性思维会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性思维会使学生突破常规,不局限于常规回答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领悟数学世界的真正奥秘.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用问题导学法进行引导,不断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要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培养塑造的过程,与学生一同成长.教师在导学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因为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许多教师在初中阶段可能并不会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能力长期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构建学生的思维引导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从而让学生在完成数学题目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相应的题目时可以为学生设计对应的逻辑性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就能体验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严密逻辑性,从而了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防止学生由于在课内的学习过程中因各种压力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例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两根棉线带到课堂上来.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演示平行、相交与垂直三种情况,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演示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展现出自己认为所有可能存在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提出两根棉线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对于学生提出的结论进行展开,形成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然而,教师可以通过将棉线产生运动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线动成面”这一动态过程.通过不同的变换方式,教师能让学生思考会形成怎样的平面图形.在这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实践来证明自己的猜测,而证明自己猜测的这一过程会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0E23D170-5B0E-4562-B58B-1228142B59C5
四、差异分层教学,创设高效课堂
在学习过程中,每名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态度都是不同的,他们对问题的接受程度也不同.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師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就要合理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问题,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不同难度的问题会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拥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应考虑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导入性问题,引导他们突破自我;对于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以之前学习的知识为基础设计一些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新知学习.教师在问题导学的设计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的知识点可以不需要分层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教师有时需要为学生拓展数学知识点,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学习过程中.当教师拓展数学的相应知识点时,如果学生无法融入课堂状态中,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降低,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问题导学法进行分层应用,从而实现高质量的问题导学应用,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环境中.分层导学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演变,能够让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思考.例如,在学习“投影视图”一节课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学习这些有难度的空间图形时,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明显化.这种状况的形成也在提醒着教师不能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一概而论,采用同一种模式教学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想学习的知识量不够,而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步伐,导致对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如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空间几何题目,让他们获得一种挑战自己的满足感,培养这些学生养成迎难而上、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简单图形的投影,如正方体、长方体等构造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这种简单的题目让这些学生能够找到满足感,进而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至于让这些学生自暴自弃,丧失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五、提升专业素质,有效引导学生
许多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只是让学生以自身的能力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虽然这样做能够让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发展,但是并不能解决学生在面对难题时缺少探索能力等众多专业素养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数学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了解数学知识,才能通过学习数学这门课程了解到理科学习过程中的优良素养.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数学能力.然而,这样并不是高效数学课堂的开展方式,只能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短暂增强,不能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以自身的能力获取更多的进步空间.另外,在使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为学生进行良好的知识输出、态度输出.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不断完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的缺漏和不足,从而创造合理且科学的数学教学课堂,帮助每名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能力.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逐渐被教育行业广泛的应用.例如,目前较为优秀的腾讯网课、猿辅导等网上教学直播逐渐被家长、教师和学生接受,教师在面对庞大信息量输入的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网上教学的优秀案例改善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风格,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又如,教师在教学“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由于其图像的复杂性以及函数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这类题目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提前观看网上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吸纳优秀教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进而为学生呈现一节知识丰富、氛围和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加深与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学校能够培养出更为全面的人才.教师通过问题导学法对初中数学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申燕超. 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东西南北:教育, 2020(8):285.
[2]黄明辉. 初中数学运用问题导学法提高教学有效性探讨[J]. 学苑教育, 2019(20):64-65.
[3]龚秀娟.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与教学策略探析[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9):43.0E23D170-5B0E-4562-B58B-1228142B59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