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市人民医院 山东邹平256200)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给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卫生服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的网底,护理人员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始终处于一线,在灾害发生时充当着重要角色。只有当护士具备基本的灾难应对能力或拥有迅速有效的反应能力时,卫生系统和卫生保健人员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成功应对[1-2]。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滨州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现况,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滨州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在职在岗的947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来自3家三级甲等医院(58.2%)、6家二级甲等医院(41.8%)。其中男64名(6.8%),女883名(93.2%);年龄:<21岁4名(0.4%),21~30岁381名(40.2%),31~40岁443名(46.8%),>41岁119名(12.6%);受教育程度:大专136名(14.4%),本科795名(83.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16名(1.7%);职称:护士122名(12.9%),护师346名(36.5%),主管护师444名(46.9%),副主任护师及以上35名(3.7%);工作年限:1~5年242名(25.6%),6~10年318名(33.6%),11~20年288名(30.4%),>20年99名(10.5%);应急准备继续教育学分情况:无391名(41.3%),<10分195名(20.6%),>10分361名(38.1%);参与救援情况:自然灾害113名(11.9%),事故灾害100名(10.6%),公共卫生事件152名(16.1%),社会安全事件14名(1.5%),无568名(60.0%)。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查阅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姚溪[3]研究基础上设计滨州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调查问卷,经3轮预试验、7名专家讨论和深入分析,对部分意义不清的条目进行修改,最终确定量表有8个维度、53个条目。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组织协调、预案编制、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现场救治、信息交流、公众教育、主观能动性等。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24,标准化后Cronbach′s α为0.883,问卷得到了7名护理专家及填写人员的认可,信、效度良好。
1.2.2 调查内容 问卷题型均为选择题,内容除一般资料外分为8个部分:①指挥、协调和评价;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护理预案的编制、培训和演习;③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缓解;④监测、预警;⑤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⑥信息报告、交流和发布;⑦公众教育和人员培训;⑧主观态度和能动性。
1.2.3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由所在医院护理部牵头,协调各科在职在岗护士填写,全部回收。
1.2.4 质量控制 问卷调查表附有对调查项目的详细说明,向调查对象阐述调研的意义,并对题目作出书面解释等。回收的数据资料采用双人双录入法,以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接受现场救护专业培训情况 二级医院接受现场救护培训护理人员277名,未接受过现场救护培训护理人员119名;三级医院接受现场救护培训护理人员442名,未接受过现场救护培训护理人员109名。三级医院接受现场救护培训率高于二级医院(P<0.05)。
2.2 不同科室参加现场救护情况 参与现场救护的护理人员为:门诊21名(75.0%)、急诊79名(84.9%)、监护病房36名(38.3%)、手术室23名(47.9%)、护理部5名(45.5%)、住院部217名(50.2%)、其他科室136名(56.4%)。未参与现场救护的护理人员为:门诊7名(25.0%)、急诊14名(15.1%)、监护病房58名(61.7%)、手术室25名(52.1%)、护理部6名(54.5%)、住院部215名(49.8%)、其他科室105名(43.6%)。
2.3 不同工作年限参与现场救护培训情况比较 参与现场救护专业培训:1~5年105名(11.11%)、6~10年171名(18.06%)、11~20年184名(19.43%)、>20年57名(6.02%)。未参与现场救护专业培训:1~5年37名(3.91%)、6~10年47名(4.96%)、11~20年104名(10.98%)、>20年42名(42.40%)。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参与现场救护培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同级别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文件更新知晓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不同级别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文件更新知晓情况比较(名)
2.5 不同级别医院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规划、培训效果、健康教育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级别医院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规划、培训效果、健康教育情况比较[名(%)]
医院是各类患者诊疗的公共场合,随时需要应对自然灾害、交通意外、生产事故等突发事件。医护人员需掌握心脑肺复苏技术、创伤包扎、止血、固定技术、转运护送伤病员技术、烧伤急救等救护技术[4]。因此,提高突发事件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能力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且通过多样化、多渠道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突发事件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的专业培训方面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P<0.05)。因急救中心护理人员岗位特殊,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能力较高。低年资护士护理知识、技能、现场急救、医疗救治、判断复杂病情经验不足,会出现处理不及时、判断不准确的情况,易引发护理纠纷,值得护理管理者高度重视。
应急预案是针对重大事件或灾害,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订的相关计划,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性文件[6]。而应急预案管理是对预案进行编制、执行、评估、修订、完善的过程,是应急救援高效、有序开展的基础和保障[7]。目前,应急预案的针对性、适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标准化亟待提高,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滞后,持续改进机制尚未形成[8]。本研究与相关研究一致,各医院已有突发事件应急护理预案的编制、培训和演习,但存在应急预案更新不足,培训与演练流于形式等情况。若遇到突发事件时处理不得当,延误救治时机,将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值得护理管理者高度警惕。
健康教育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9]。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可使公众正确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避免发生大范围的社会恐慌,且可动员全社会力量,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10]。医院是开展公众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不仅需提高专业人员的防范意识和应对技能,还需结合培训需求及培训效果,提高健康教育能力。传统的突发事件中护理人员能力教育和评估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临床取向,同时对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来说,培训内容大体相同,影响培训效果[11]。因此,进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尤为重要,根据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可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在近两年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的占比为51.00%和31.57%,距理想状态差距较大。科学的培训计划是影响护理人员应急和健康教育能力发展的制约因素,通过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合理制订培训内容可提高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是应对突发事件的主力军,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对人员伤害的无预见性,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理论知识扎实、技术精湛、抢救技术过硬,还要有重大灾难的应急能力。护理管理者应致力于突发事件护理应急预案的编制、培训、演练,以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治能力,真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