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欧毓幸
基于人体腹部肌肉正常解剖结构,双侧腹直肌间距距离≤2.0cm 为正常,>2.0cm 提示腹直肌分离。妊娠期间,女性因子宫增大、激素水平改变,腹部肌肉随之发生形态改变,伴随着妊娠期间体重增加,肌肉力量不断变小、肌肉被牵拉,促使分娩后产后腹直肌分离,胎儿过大、腹壁薄弱的孕产妇发生率显著偏高。产后最为常见并发症为腹直肌分离,会对形体美观造成影响,甚至会引起生理功能改变,对产妇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超声为临床腹直肌分离程度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之中,可获得显著成效。但当前对产后腹直肌分离超声特点的系统性分析研究较少。本文就超声用于评估产后女性腹直肌分离相关情况作如下综述,现报道如下。
腹直肌分离:左右两个腹直肌分离,主要评估为腹直肌之间连接白线拉伸、变薄,同时是指腹直肌间距离增加、腹白线宽度增大。腹白线形态学差异性是对妊娠内压力增加的一种适应。依据报道显示,第一次怀孕至产后12 个月孕妇,妊娠21 周腹直肌分离率患病率为33.1%,产后6 周为60.00%,产后6 个月为45.5%,产后12 个月为32.6%。当产后复查时间晚、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大、产后体质量指数低时,产后6 周腹直肌分离发生风险性显著增加。妊娠会引起荷尔蒙变化,当子宫增大时,会对腹壁施加机械应力、骨盆前伙伴或不伴有腰椎前凸、腹内压升高、剖宫产及多胎妊娠等遗传条件缺陷,均是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相关因素。腹直肌分离程度较大时,往往会对腹壁功能造成影响,包括姿势、躯干稳定性、呼吸及胎儿分娩等多种作用受到影响。因此,有关腹直肌相关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对保持女性健康尤为重要。
超声作为评估肌肉形态的重要手段,可直接测量腹直肌分离距离,并间接反映出肌肉激活程度。相关研究指出,产妇产后4 天开展腹直肌分离检测,超过半数分离在2 指以上。孕期,孕妇腹直肌通常会出现生理性分离现象,临床表现不明显,产后多数可自行恢复,但对于分离距离较大患者,则会转向病理性腹直肌分离发展,腹壁结构改变,甚至会改变腹壁功能,对腹部肌群稳定性产生影响,30%左右产妇在分娩42 天腹直肌仍然无法恢复正常,则归属为腹直肌分离病症。Ali A T对多种方式评估腹直肌方式进行Meta 分析,Pearson 相关显示卡尺、超身测量相关系数r=0.66~0.79。卡尺、超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78~0.97,上述两者之间复测信度、评价者间-评价者内信度高,表明对腹直肌评估上,超声、卡尺为有效方式。研究指出,超声影像下指导患者仰卧休息位、仰卧起坐及深呼吸收腹三种体位,20 例产后妇女、4 例普通妇女分别在脐上2cm、脐下2cm 距离测量,经超声测量同一患者,此时内部信效度偏高,隔2 天检查,内部信效度除仰卧起坐时脐下2cm 组内相关系数仅为0.5 外,其他组内相关系数均维持在0.7~0.9。超声作为一类简便、经济无创的检查模式,可在孕妇身上重复开展,并依据患者不同体位、不同腹内压开展,且有助于临床对腹疝诊断。
随着高频超声在肌骨方面的推广和应用,现高频超声已成为肌肉检查的主要应用方法之一,经高频超声探头测定腹直肌分离,图像直观、灵敏度高,可快速准确诊断。与传统手测、尺侧方式比较,实施高频超声干预,肌肉、肌腱膜、腹白线等解剖结构直面,显示出腹壁的解剖结构,并做出腹直肌分离程度、是否存在腹壁疝等情况。当前文献报道中对腹直肌标准、测量位置报道各不相同,当前无国际国内标识。研究指出,未生育女性实施超声测量,可从以下三个参考点进行,当未育女性正常情况下,以剑突下腹直肌间距不超过15mm、脐上3cm 位置不超过22mm,脐下2cm 位置,不超过16mm。研究指出,解剖学研究结果分析,针对45 岁以下患者,若脐上1cm 超过10mm、脐环位置超过27mm、脐下方超过9mm 时,需考虑是否存在腹直肌分离。针对45 岁以上患者,若脐上1cm 超过15mm、脐环处超过27mm、脐下方超过14mm 时,需考虑是否合并腹直肌分离。当前多数学者指出,正常腹直肌不超过2cm,一旦超过2cm 时,则考虑出现腹直肌分离。
超声应用于产后不同时期腹直肌分离评估中。研究指出,产后3d、42d、6 个月、1 年产妇腹直肌间距呈现不断缩小趋势,对其原因分析:妊娠期间子宫增大会挤压腹直肌,因此引起腹直肌分离,伴随着妊娠结束,腹直肌可自行恢复,数据提示大部分产妇至产后1 年尚未恢复至2cm 以内。经超声可得出产后不同时期产妇腹直肌间距情况,有助于后期拟定有效康复治疗,防范产后腹直肌分离不断加重。研究指出,对收入的产后妇女开展超声检查,漏诊率为2.0%,阳性检出率为50.0%,传统腹直肌分离腹部触诊法漏诊率为14.0%,阳性检出率为36.0%,P <0.05。且两种方法对孕28 周、孕32 周、产后4 周、产后5 周腹直肌距离测量无差异性。孕35 周、孕37 周、产后1 周、产后2 周、产后3 周存在差异性,表明超声检查精确度更高。
妊娠阶段因子宫以及内分泌双重变化作用下,腹部肌群会受到松弛素干扰以及机械性压力影响,因此腹直肌呈现出松弛、变薄现象,腹直肌间距增加,进而出现腹直肌分离。腹直肌分离以孕期、分娩后多见,多胎、高龄、多产均为产生腹直肌分离的高危因素。而目前临床将腹直肌距离腹中线位置超出2cm 作为诊断标准。若早期不及时干预,会呈现不可逆腹直肌分离病症,从而影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目前超声作为临床常见辅助诊断方式,其中高频超声具有较高特异度、准确性及灵敏度,相比较传统指测法、CT 等,优势明显,可有效动态评估腹直肌分离情况,方便早期防治,使其预后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