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措施

2022-05-30 02:35:46刘尚超
数理天地(高中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

刘尚超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在教育界的进一步推广,对广大高中数学任课教师们提出了越发严格的教学要求.教师们不但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探究水平,运用创新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设计优秀的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式教学就属于创新的模式之一,它建立在各种数学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自主分析与思考的形式去探究数学理论知识.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措施,以供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改;问题驱动式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主要是以问题作为媒介,使学生们根据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模式.与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去解决问题不同,它是先有问題再去探究理论.

在教学中,可以将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法当做一种逆向的教学过程,它的教学效果要远高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地激发广大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基于此,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但要求教师们牢固掌握教材上的内容,还需要把握好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考虑到当前阶段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基础.

1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1.1 高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定义

所谓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其实是一种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们形成对问题的自主分析、思考与解决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和以往的教师们先讲解知识,学生再去解题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主张调动学生们自主探究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先对教材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掌握,为他们设计难度适宜的引导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广大高中生的探究欲望,活跃他们的思维水平.

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能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或者游戏式的趣味形式实施问题驱动,这就便于学生们充分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地提升教师的课堂质量和效果.

1.2 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阶段,通常是教师占据着课堂主导的位置,学生们则是被动地去学习理论知识,这样的课堂氛围十分枯燥没有活力,教师们期望能增加对学生的教学时间,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但是却常常导致学生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遵循新课程标准改革需要的,需要重点发挥广大高中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则需要对学生实施引导与帮助,在二者互动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探究、思考与解决.

在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重点锻炼学生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在探究中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广大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时,首先需要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学生们对问题才能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探究中,迎接各种挑战.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环境下,高中生们的学习处在探究的环节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们也需要通过对问题的逐一突破,实施层层总结,从而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所以,科学合理的问题驱动才能使学生们的学习具有正确的方向引导,教师需要发挥作为课堂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考虑学生当前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出科学多元化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问题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可行性.问题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设计,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其二,教师可以创设连续性的问题,这样能在层层递进中,使学生们对知识产生研究欲望,深刻发掘问题的本质,掌握更多的知识;其三,问题需要具有真实性,这样学生们才能依靠已有的认知去探究与思考.

2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1 精心巧妙地设计多元化问题

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基础是先设计出多元化的问题,问题的科学合理性对学生们自主分析与探究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

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不但需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还务必要综合学生的年级、日常生活情况和实践水平,保证设计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在分析数学问题的时候需要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难易适中的问题,在循序渐进中提升难度,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问题具有引导性与探究性,使设计的问题能够满足不同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在由简到难的过渡中,不但能提升广大高中生的解题速率,还能辅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教师必须依据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科学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锻炼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其次,教师还需要深刻地掌握教师和学生二者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有的数学教师设计的问题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造成学生们很难主动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影响了课堂学习的效率.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是自问自答的形式,有的教师面对学生们的回答,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帮助,这样就造成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使学生们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能有效地引导与帮助学生.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概率事件有哪些?运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结合日常所见,学生们会提出买彩票、大转盘抽奖等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们分析大转盘游戏中奖概率的计算方法.以上的探究学习内容不但可以激发起广大高中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开阔,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对随机事件与概率产生深刻的认知,实现学生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2.2 创设生活化的具体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联系学生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实际,这样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这是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老师需要帮助学生们从生活实际的表面现象去发掘事件的本质,培养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实际问题的水平.老师在创造生活化环境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他们认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让孩子们可以在自身的努力探索下找到更深的知识的秘密.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孩子们可以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上,借助别人的启发或是自己的稍微努力,就可以达成的一个相对有挑战性的目标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问题驱动式教学的时候,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教师必须创建模型,探究知识之间的规律;其二,教师要给学生们做现场的展示,针对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情境;其三,教师要运用铺垫的形式,给学生们营造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实现知识互相之间的转移衔接.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内容《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教师就能运用对话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课本甲的封面上的两条对边x和y是何种关系.学生们会回答是平行的关系.之后教师提问学生们,课本甲的封面的边x与课本底面的平面α是何种关系,学生们会回答是平行的关系.然后,数学教师要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让同桌的两人将两个课本擺放成其他的位置关系,思考课本乙的封面上的对边m和n的关系以及m和底面平面β的关系.这样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们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但是结合学生熟悉的身边的课本内容,就有了一层铺垫,学生们理解起来会越发容易,从而更好地满足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2.3 运用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广大高中生的自主探究思维,使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创设的情境,这样不但可以充分集中学生的学习关注力,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还能发挥出问题驱动的效果.

数学教师创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但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还能够运用有趣的游戏方法等,这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充分考虑教材上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问题.

首先,教师创设的情境不但要结合教材上的知识点,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才能有效吸引学生,保证学生能充分的融入情境中.

其次,教师务必提前准备好严密的教学方案,辅助学生们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顺利激发探究的欲望.

最后,教师设计的情境需要具有分层化,结合学生们的理解水平,实施有效的引导,这样会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实现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 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人教版教材《椭圆》内容的时候,就能提前为学生们设计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绳子、图钉等去自主绘制大小不等的椭圆形状,之后让学生们分析,是哪个变量影响了椭圆的大小.学生们在亲自动手操作以后,再结合小组互动的形式去分析与思考问题.其一,绳子的长度保持不变,调整图钉的位置,椭圆会改变大小吗?其二,将两个图钉重叠,能绘制出怎样的图形?其三,固定绳子的长度以及两个图钉的距离(固定的图钉的距离是可以变化取值的),会形成怎样的图形呢?教师在设计了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下引导下,学生们就能自主地逐层渐进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在自主分析以及合作互助中熟练的理解与掌握学习知识,充分巩固理论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们自主去解题,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椭圆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日常教学的时候,务必要主动创新与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关注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关键性.此外,还需要将问题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们的问题观念,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们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探究水平与学习能力,如此才能有效增强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品质,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玉兰.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3):9.

[2]柴翔宇.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55-56.

[3]卢东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68):77-78.

[4]郝慧.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数学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08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1:00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9:20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8:31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4:54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