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2022-05-30 23:29柯文拼
天津教育·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角度文本阅读教学

柯文拼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做好阅读教学对丰富学生语文积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鉴赏评价、创新创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当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细读不到位的问题,学生无法深刻领会文章的要义与内涵,影响其自身发展。文章联系现阶段教学实际情况,对做好语文阅读文本细读教学的意义加以阐述,从层次教学、角度教学、方法教学三个角度分析细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具体意义

其一,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有利于提升其知识积累效率。区别与传统阅读学习,在细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品鉴学习,在这一阶段深刻品味具体的词语句式、段落结构,从而积累更多优美华丽的辞藻,学习更多的段落布局方法,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其二,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发展,有利于提升其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细读过程中,学生细致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写法、意义与传达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与情感之美,审美素养得到提升。同时,细读时学生对文章留白处进行评价、赏析、联想,创新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教学困惑

现阶段的初中語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理解层次不够深入。教师停留在文本层面的阅读教学,未对文章深处隐藏的意脉、形式、风格、情感进行深入的分析,细读未走入文章核心,使学生无法感知文章深邃的内涵。第二,切入角度过于单一。课程中教师以“教”为主,只从学生的角度切入细读,学生无法在课上变换角度思考文章,导致思维模式的僵化。第三,细读方法传授不到位。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其阅读学习事半功倍,而错误的阅读方法则会降低其阅读效率,影响其能力的发展。由于教师对细读教学的认识不到位,仍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阅读教学,因此学生无法抓住文章矛盾、文章关键内容,会存在理解片面的问题。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

(一)精准把握细读层次,培养文章感知能力

细读层次不分明会导致阅读课程结构混乱,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理解与吸收。要使学生在文本细读过程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韵味,理解文章的整体风格和情感表达,教师要从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1.微观品味词语句式,提升语文感知能力

从微观层次细细品读文本内容,可以实现学生与文章的深度交融,使其理解文章细微之处的意义与内涵。阅读文本的微观内容主要指的是词语、句式,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字音、字形、词义,让其根据字、词的构造感悟句式含义,理解文章语境,从而提升其语文感知能力。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对这篇课文的微观细读内容、体现制成表格(见表1),以表格引领学生从字词、语句两个微观层面感悟文章内容。表格运用时,教师先与学生进行对话问答,将问题答案展示在表格的“解析”栏中。在学生掌握微观感受的方式、方法后,教师举例具体语句,让学生在“解析”栏中填写感知内容,以此有效培养其语感。

2.宏观赏析风格结构,提升理解分析能力

宏观层面的细读包括风格、文本组织结构、文本意向、文本感情的品读,强调对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的阅读理解。课上,教师要精准把握语文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及重难点引领学生从宏观层面细读文章,让学生读透、吃透文章。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并回答问题:“思考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文章分为两部分:(1)描写“我”在百草园的无穷乐趣的部分;(2)回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事情。从宏观入手,教师继续提问:“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问引思使学生回到原文中,寻找问题答案: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了“我”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包括百草园美丽的景物、美女蛇故事、雪地捕鸟等,表达了作者追忆童真生活,喜爱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第二部分主要描写了“我”在三味书屋的经历,包括书屋与先生的介绍、初见先生的经历、偷偷去后花园玩的经历、师生读书的经历等,表达了作者反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这时,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了文章内容、情感及写作结构,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写作顺序、主题思想,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与思想的感悟。

上述案例,教师着眼整体引导学生感知文章句段含义及主题思想,使其从宏观层面把握文本内容,从而提升其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二)精准切入细读角度,提升深度阅读能力

1.教师角度切入细读,提升文章品鉴能力

从教师的角度切入细读,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思考“我该怎样剖析文章”“我该怎样让学生理解文本”“我该从哪几个方面提出问题”等问题,使其在思考以上问题的过程中深度理解文章内容。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具体的教学方法转换学生的学习角色,使其可以认同“教师”的角色,并积极地从教师的角度思考文章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其文章品鉴能力。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我是小讲师”教学活动,构建学生讲堂,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设计教学目标与教学问题:(1)目标设计: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文章蕴藏的深刻哲理;(2)问题设计:《紫藤萝瀑布》主要讲了什么?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文章围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文章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文章中哪些部分体现出了作者情感的变化?

组织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对文章提出问题后,教师再引导其思考:“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正确解答以上问题呢?”引领学生思考文章细读的途径、解决阅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对《紫藤萝瀑布》“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进行深度剖析,感悟花儿由衰转盛、人生美好与生命永恒的意义。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阅读教学问题,使其提出各种与文章相关的问题,并引发其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这样,学生可以全面地、细致地品读文章,实现对文章整体、细节的全方位品鉴。

2.作者角度切入细读,提升阅读反思能力

阅读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学生无法精确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的思想、主旨感受不到位。细读教学中,教师可引领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切入,通过换位思考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与感知。对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其从创作的角度出发思考文章的构建意义、文章的深层内涵、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反思能力。

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课的教学为例,为引导学生从作者角度思考文章,教师出示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侏罗纪公园》电影片段,主角大恐龙的第一次正式亮相,两个小朋友因为误开照明灯,让恐龙嗅到了生命的味道,当两个孩子还在车中不知道如何躲藏的时候,恐龙俯身从车顶攻击,手无寸铁的孩子用毫无抵挡之力的车玻璃抵挡,尖叫声和恐龙吼叫声混在一起……

【资料二】:在距今约2.3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地球上消失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很多相像之处,身体外表掩盖着鳞片,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受了气候较为暖和的三叠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布满生存惊恐的白垩纪,最终消失在地球的历史长河中。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观看、阅读这些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想法?”以视频资料、文字资料驱动学生探究“恐龙灭绝”问题,使其产生“恐龙是怎样灭亡的”“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到恐龙灭亡的真相”等想法,体会作者阿西莫夫科普写作的初心。之后,让学生带着科学求真、科学探索的情感阅读《恐龙无处不在》,使其从作者的角度思考“板块构造”“大灭亡”“撞击说”等科学概念,体会文章语言简明精练、规律性强的特点,学习作者勇于探究未知、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上述案例,教師出示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加强学生对作者创作意图、创作观念的了解,使其与作者产生共情。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阅读、思考文章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进一步提升其深度阅读能力。

(三)准确应用细读方法,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1.矛盾还原实现细读,提升辨证分析能力

教学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逻辑、审美价值、文章意义的深度思考,加强其对文章本质的理解。细读文章时,教师可将矛盾还原法应用到阅读课程中,通过揭示矛盾、比较艺术形态与原生形态的差异,加深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知,加强学生对作品实用价值、认识价值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其辨证分析能力。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引领学生将文章第一句话“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与第四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一句话进行对比,提出问题:“‘实在是不平凡的与‘极普通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由文章令人生疑的部分引发学生的批判与思考,增强其深度阅读的兴趣,使其主动对第五、六、七、八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辩证分析。通过对比矛盾,学生从内、外两个层面感受白杨树: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没有“婆娑的姿态”,外表极为平凡;白杨树生命力强、耐严寒,耐干旱,固土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它的内在品质并不平凡。通过深入文章,挖掘矛盾之处,使学生理解作者托物言志,赞美北方农民、哨兵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宝贵品质。

上述案例,教师提炼文章的矛盾之处,通过对比引发学生正、反两个方向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还原本源,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辨证、深度分析能力。

2.寻找空白实现细读,提升联想创新能力

一些作者为了使文章更加凝练,语句更加含蓄,在文章中过多留白。然而留白过多会增加文章不确定的特质与空白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理解难度。细读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挖掘作品的留白,并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补白”,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联想、思考留白处情节推进、人物对话等内容,提升其深度阅读、联想创新能力。以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社戏》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对文章中“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察觉了”一处的留白展开提问:“外祖母是怎样察觉的?”在教师提问下,学生联系上下文提出想法:“‘我没有胃口一天没有吃东西,母亲哄着‘我吃东西的时候被外祖母发现了。”“‘我一整天怏怏不乐,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被外祖母发现了,外祖母还问‘我为什么不开心。”通过对文章片段的补白,学生对“我”看社戏前的波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进一步理解了母亲、外祖母同意双喜提议时的心情。这样,学生通过联想补全了文章未提及的生活片段,联想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对作者少时向往热闹、追求自由的童趣心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作者母亲、外祖母对作者的关怀、爱护之情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综上所述,做好文本细读教学工作,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教师要认真分析现阶段阅读教学中的不足,结合细读教学的具体要求优化教学体系、调整教学角度、创新教学方法,以此引领学生深入品鉴文章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角度文本阅读教学
神奇的角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角度不同
人啊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