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目标下初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2022-05-30 10:48郑雅青
天津教育·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初中生动物核心

郑雅青

核心素养是指个人学习与成长过程中的若干项关键能力与素养,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决定性影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也基于人的成长发展需要,要求各国教育加强核心素养培养。中国教育界以核心素养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科教育特点与要求,进一步对每一门学科中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具体细化,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核心素养提供指导。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基本维度:科学探究、社会担当、科学思维与生命观念,它既影响学生成长,同时也体现生物学科特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视为核心素养的一种细分,但是育人的目标追求始终如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基于育人目标追求探索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也促进生物教学品质提升。

一、在思考中培养探究精神与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中国古代就非常强调思考对学习的价值。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也愿意接触学习新知识,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传授知识”为特征的教学思维模式特征存在,导致很少学生去主动质疑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缺乏深度思考,因此整体学习品质不高。没有思考,也就难以产生问题,而问题则是探究活动的起始点,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之后,在合理的引导下,他们才会愿意去进行探索,追寻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思考分析,因此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才会得到发展。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需要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在学习“动物的主要类群”时,教材中介绍目前生物界常见的动物类型及其基本生物特征,这也是教学的主要知识。然而有的学生感觉在身边能够观察和看到的动物种类并不多,于是产生了一个疑问“影响动物类群分布的因素都有什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初中生物教材中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多详细的论述。当学生确定了问题之后,就会开始思考。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当前的一些情况,然后制订实践探究计划,去附近社区,周边郊区等不同的生态体系中进行针对性探究调查,了解动物种群分布情况,然后结合资料来思考影响动物类群分布的因素。当然,具体的探究活动并不完全局限于亲自探究,也包括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探究,如各种视频资料,还有专业分析等。经过学生的多途径的分析与探究,可以了解到影响动物类群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含内容比较多,如地域因素、环境因素等。在地域因素方面,某些动物种群只分布在某些特定区域,如大熊猫在中国西部地区,而袋鼠主要分布在澳洲地区,并且这种地域影响是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在环境因素方面,比如骆驼就更适合干旱的气候,而两栖类动物一般生活在有湿地的地方,鱼则必须生活在水中。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为因素对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尤其是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区域,如在小区里的小公园,基本上也只能看见鸟类与某些小昆虫,很少能够看见蛇类、蛙类或者其余小动物,这就是人类活动侵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导致动物类群分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一些城郊区域,这一点尤为明显,或许在郊区存在一片荒野湿地,里面生存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然而当城市扩张,将该地块列入规划之后,不管是开发成小区,或者建设成公园,都会导致该区域的动物类群分布产生巨大变化。由上可见,学生在思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然后据此进行探索,最终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学到了书中论述的知识。

生物学本身就是拥有诸多未知领域的学科,探索精神与探索能力是学生学好学透生物学所必备的素养之一。在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之路上,一定要有探索精神,让学生思考并展开探索,在探索中积极思考,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与思维的整体进步。

二、在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与担当

从社会发展层面来讲,生物教学有必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是基于生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分析的。如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它关系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个体生命健康。学生若仅仅在课堂上学习了解环保理念知识,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担当意识的效果远不如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方式。通过社会实践方式,学生将会切实感受到各种污染的危害,从而更愿意去探索解决社会污染问题的方法,并且还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生态环境改善做一些事情,诸如做环保宣传,做好家庭垃圾分类等方面内容,这就是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的体现。

现代人都知道现代生活生产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此种行为是不对的,因此需要爱护环境,并且保护好生态系统。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并了解了环保观点,学习环保知识,但终究缺乏现实体验,因此难以真正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就调查周边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生活污染与生产污染。当学生看到河道里漂着各种垃圾,河水发臭,水面上被油污覆盖,各种小鱼小虾绝迹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灵层面的触动,从而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基于更广阔的视野,从更大的范围以及更长历史时期进行实践探索。长期以来,人类对动植物的认知都是基于其社会经济价值,如植物可以用于燃烧取暖或者用于建筑,动物可以当作食物,于是大量砍伐植物并且捕捉动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如中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发展等。当今社会意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之后,也会主动修复生态环境,不仅经济成本极高,而且修复需要大量的时间。在生态修复过程中,也需要广泛运用各种生物知识,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中国虽然成功修复了部分荒漠生态,但是付出的成本代价非常高,且修复速度是极度缓慢的,同时修复规模也极其有限。在动物保护方面,某一物种的消失基本上是不可逆转的,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动植物种类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之后,则悔之晚矣。当学生了解了这些理念之后,就会积极参与社会环保活动,并且日常生活中对动植物保护活动也会更加尽心尽力。通过生物课程教学,让学生具有环保理念和意识,对社会环保工作的开展是有积极效果的,会获得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

理论上来讲,生物学是一门科学;从现实角度来看,生物学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担当,可以有效完善学生的社会认知,引导他们从生物科学角度来思考社会发展问题,并且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在研究中培养科学思维与逻辑

许多时候,教师都低估了初中生的研究能力,在合理的引導以及有意识的培养下,初中生是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对初中生来说,他们可以将书中的一个个知识点视为研究任务,然后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路径,最终得出研究结果。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与逻辑理性素养将会得到发展。生物是存在客观规律的,学生的研究活动就是为了找出客观规律,然后运用规律推动生物科技发展与应用。初中生不乏想象力,若他们的想象力能融入科学思维与逻辑理性元素,则他们的学习成长就会更快。

由于认知尚浅,初中生的研究活动或许不会特别严谨,但是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思维与逻辑理性,将成为他们宝贵的素养。以细菌真菌知识学习为例,在正常情况下,肉眼是很难看见细菌或者真菌的,但是细菌真菌却又真实地存在于学生身边的每一个地方。学生可以尝试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准备一个玻璃杯并装满纯净水,然后放置在室内的某个角落,杯子上盖一张纸,防止灰尘掉落进去。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很明显看到杯中的水开始变化,水的颜色变了,甚至闻一闻还会有某些气味,这实际上就是细菌在水中繁殖的作用。有些生物科学现象虽然无法直接肉眼观察,但是可以通过推理的方式来获得知识,这就是科学思维与理性逻辑的作用体现。生物学中很多知识,都是研究者在某种生物现象与规律的启发下,然后提出某种假设,再通过实验方式进行验证的。比如,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就是孟德尔对生物性状表现问题产生了兴趣,认为一定是有某种因素在人的性状表现中产生影响作用。于是他选择豌豆作实验,通过选用不同性状的豌豆作为亲本,如花色不同,或者扁圆外观不同,然后进行种植培育,观察子代豌豆的性状表现,因此发现了遗传定律。当然,在遗传定律中也发现了某些特别的存在,不完全符合遗传定律,于是基因变异理论又被提了出来。遗传定律被广泛应用于选种育种,如为了提高某种植物果实的口感,就尽量选用口感好的亲本来培育种子,经过多代有意识的培育,则可以显著改善植物果实口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有逻辑性的问题,促进其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相对于知识的学习,他们也会思考,能用逻辑理性去分析判断事物,对学生成长而言更有价值。再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学生知道阳光下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那么灯光是否具有同样的效果呢?学生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如分析光的组成来分析,或者直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研究活动是重要的生物学习路径,初中生在研究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种科学思维与逻辑理性。通过研究活动开展,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会变得更符合逻辑理性,同时思考问题也会更注重科学原理,这是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强的体现。

四、在感悟中培养生命观念与意识

生命观念与生命意识也是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的一种核心素养,它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懂得珍爱生命。可见生命观念与生命意识不仅具有学科知识特点,同时还具有一定现实价值。地球并不只是人类的地球,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地球。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进化与发展,才形成如今丰富多彩的生物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任何物种都有生存的权利,同时每一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存在,它们对维持生态圈的平衡与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类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或者好恶而大量捕杀某些生物,这很容易引起生态灾难,甚至最终伤害到人类自己。

在地球上,任何生命形态都是值得珍惜与敬重的,这一点或许有的学生无法理解。草原的生态系统相对比较脆弱,其生态平衡很容易被打破。曾几何时,人类为了保护自身和牲畜安全,大规模猎杀草原上的狼。然而随着草原狼数量的减少,草原的兔子和鼠类就失去了天敌,他们开始疯狂繁殖,并且大量啃食植物和打洞,加剧了草原的荒漠化发展。尤其是鼠类,大规模的繁殖发展还容易传播病毒。人类生活在草原上,也自然会深受其害。有的学生讨厌老鼠,殊不知老鼠也是整个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它是蛇类、猫头鹰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若是有一天,老鼠都死掉了,则以老鼠为主要食物的生物种群也会出现萎缩,甚至灭绝。同时,鼠类中的小白鼠还是人类重要的生物医学实验材料,为人类生物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也值得尊敬。整个地球的生物圈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若是人类为了自身利益和好恶破坏了此种平衡,就会带来某种无法预知的生态后果,这实际上是一种生命观念意识的体现。在过去,中国一度将麻雀视为有害鸟类,对其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捕杀,导致麻雀种群迅速缩小,同时各种植物害虫失去了一个重要天敌,因此农地山林很容易爆发各种病虫害,近年来加强了对麻雀的保护,其种群规模有所恢复,生态环境自然也会得到改善。除了从生态角度认识生命之外,学生还要从自我角度来培养生命观念与生命意识,人的生命从孕育到成长,都是充满了神奇的,生命非常宝贵,因此学生要爱惜生命,尤其要珍惜自身的生命健康。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且不爱锻炼,身体素质很差,因此容易感冒生病,这就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

生命是宝贵的,对任何生物来都是如此。不管是动植物还是人类,甚至包括各种微生物,实际上都在努力地生存。相对而言,人类的生命意识与生命观念更加强烈与清晰,这是人类独特的优势。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宝贵,从而热爱生命,这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育人的宏观教育目标下,初中生物教学通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式来引导初中生更好地实现生命成长。在初中生的成长历程中,生活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核心素养显然更为关键。引导他们积极探究,主动思考,培养一种理性的精神,让学生能承担社会责任,并学会珍爱生命,成为一个合格的未来社会公民。

(邱瑞玲)

猜你喜欢
初中生动物核心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最萌动物榜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动物可笑堂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