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它以快速、便捷的信息提供方式以及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极大地推动当前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对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思维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小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对德育教育的模式进行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关键词:新媒体;中小学德育;教学模式创新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作为研究人们思想行为变化规律的教育学,面临着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在新媒体环境中,中小学教师在面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新媒体融入其中,提高虚拟环境中学生的德育素质,并利用网络平台来对学生的开展德育教育,将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扩大德育教学的范围,推动中小学德育模式的创新。
一、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德育的机遇
(一)丰富德育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中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会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并且德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固定,缺乏对社会热点以及时事政治新闻的关注,内容更新迭代的速度比较慢,并且教师也为关注到中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社会中的重大事件的关注度严重不足。在新媒体环境中,极大地丰富了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学生获取德育信息途径也更加广阔。学生能够借助新媒体平台来搜集自己感性的内容,根据自身的兴趣来查阅相关的德育资料,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能够从汇总获取更加真实地感受。新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校得以广泛地运用,并且呈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德育PPT、微视频、图片等等,教师可以相关的德育资料通过移动设备分享到班级中供学生查阅,不仅改善了中小学德育的形式,还能有效的丰富了德育教学的内容,增添了德育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德育课堂中收获更多的内容,在感染力强环境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德育课堂教学的效果[1]。
(二)丰富德育教学形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拓展了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还能够丰富德育教学的形式,打破传统德育可以教学的在时间、地点上的限制,学生在学习德育内容的过程中,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摆脱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利用生活当中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丰富的德育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接受德育的方式更加广阔,不再将目光的局限于教材和黑板上,而是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以及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将曾经的单一化的黑白视觉冲击转变为五颜六色的图画、视频以及音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赋予学生独特的体验。总而言之,在新媒体大环境中,为中小学德育的开展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在此过程中,德育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课的形式来填补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对学生的素养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新媒体使得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也拉近了德育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更加具体化。
(三)优化德育教学环境
新媒体的出现为中小学的德育的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互联网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观看视频或者阅读文献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素养,并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其中有一部分学校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德育课堂的效果,会向学生布置具有鲜明特色的德育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来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且通过对资料的阅读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德育的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提升。新媒体的出现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够通过相关的平台来和班级中的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表的言论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动向,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班级中学生思想方面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德育的挑战
(一)对德育内容可控性提出的挑战
传统的中小学德育课堂中,教师讲述的课程内容是我国教育方针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体,是以国家和政府的文件、法律法规和教材为教学依据,以正确的教学模式来对中小学生开展的正面教育。传统德育课堂的内容过于单一化,并且其中抽象性、概括性的内容比较多,实践性的、可操作性的知识比较少,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比较大,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并且会导致学生对德育课堂教学形成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新媒体环境下,极大地丰富了德育教学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网络上庞杂的信息资源也会对学生的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小学的学生还未具备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因此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消极的影响。学生所接受的德育内容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挑选的在课堂中呈现的内容对学生的思想的影响微乎其微,网络上不同的声音会对学生的思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阻碍,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学生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想的影响,会使得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怀疑,学生也会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导致学生的道德意识比较低,行为习惯也出现异化,学生之中会呈现出不同的道德观。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教师的德育教学提出了挑战,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将其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3]。
(二)对德育教学形式提出的挑战
传统的中小学的德育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素养,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同时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学生也不会高效率地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育开展的时间和空间。在新媒体大环境中,为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线上教育的开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地点方面的限制,而线下课程的开设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将传统教学模式的精髓延续下来。“线上+线下”的模式下,德育的时间和地点不再固定,学生的一些碎片化时间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如晚上睡觉之前、饭后等等。新媒体技术下的中小学德育课堂,更加方便、灵活和快捷,使得教师的工作内容更加繁杂,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对教师素养和能力提出的挑战
在传统的中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素养。但是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德育资源的匮乏,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获取资源单一化的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的提升。中小学德育教学中是以教材为主体,除却教材之外,学生很难能够接触到其他的学习资源,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产生崇拜的心理,而学生的这种现象能够有效地推动德育课堂教学的开展,学生也会从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程内容本身,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对学生的素养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也会充分展现出来。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内容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来不具吸引力,甚至还会出现一种现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进行解答,学生懂得的内容比教师更多,使得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被充分调动起来。而教师若想要打破这一局限性,需要在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各种挑战,并从中不断地学习德育相关的内容,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自身的能力[4]。
三、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德育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创设“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在面对中小学生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将其融入德育课堂教学当中,学校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库,教师可以将自己寻找到的素材上传到资源库中,而其他教师也可以直接通过资源库来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节省了教师筛选资源的时间,教师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多地开展德育课堂教学上,而德育资源也可以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寻找相关的资源,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备课环节,然后让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在线的开放课程,线上和线下课程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在这一时期形成雏形,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尚未形成,互联网中的庞杂的资源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引工作,帮助迷路的学生重回正途。教师在设计线上课堂内容的过程中,可以以网络课程为主,尽量减少其中非教育类视频的数量,并且确保德育教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教师能够合理地控制。除此之外,教师在开设线下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对线上课程的反馈,将学生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呈现出来,并及时地给予纠正和引导,启发学生尽心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思想的发展和进步。线上理论课程的出现,丰富了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形式,同时其新颖性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线上课程的学习中,并且线上课程的开展打破了线下课程在时间和地点方面的局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德育相关的内容,还能够有效地节约学校的成本,借助新媒体,教师可以向学生分享更多的德育教学资源,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
(二)创设“校内+校外”的实践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收获更多的成长和进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和小学的学生虽然年龄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身心都尚未发育完全,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也还需锻炼,因此,教师在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真切地感受,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也只有实践才能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仅仅通过教师口头讲述或者观看视频,学生无法换位思考。因此,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以及校园当中,教师要积极地开展种类丰富的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真切地感受,体会到德育的现实意义。
中小学可以定期组织学校的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瞻仰红色革命圣地,参观我国的名胜古迹;另外还可以组织开展春游、秋游、军训,以及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在真实的、直观地体验中加深对社会对国家的了解,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校内+校外”的实践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帮助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提高中小学德育的效果,将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创设“自主+互动”的学习模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在面对中小学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时,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的培养,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陶冶學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能够朝着教师的预期发展和进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而“自主+互动”的学习模式,能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起到良好的教育,也会呈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将会在这一时期形成,因此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借助新媒体的特点,中学和小学可以创设一个共同的教育平台,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德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发布在平台中寻求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在德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呈现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其他教师也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背景下,为中小学德育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能够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来丰富中小学德育教学的内容,还能够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还能够优化德育教学的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也为中小学德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要求教师对德育教学的内容认真地斟酌,对德育教学的形式进行革新,教师自身也要通过大量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推动德育模式的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校内+校外”的实践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借助“自主+互动”的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李玲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
参 考 文 献
[1]戴玲.立德树人视域下创新德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平安校园,2021(11):55-57.
[2]张淼,辛巍巍,唐励铭.廊坊市域大中小学统筹党史学习教育创新模式研究——以三河市大中小学德育共同体为例[J].吉林教育,2021(29):68-69.
[3]杨世荣,逯富红.“四融入”模式下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研究——以静宁县城关镇学区东关小学为例[J].新课程,2021(38):233.
[4]郭小娟.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小学德育现代化管理模式[J].家长,2021(2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