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设计策略探微

2022-05-30 21:07秦雨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周长图形探究

秦雨婷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促使学生掌握必备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推理能力,主张教师在数学结果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化认知,探寻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通过高效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以此来拓展数学概念认知、培养数学方法技能、构建清晰完整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数学感悟与数学思维,理应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任务。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为例,结合课堂实践,探讨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

一、重视思维引导,营设问题情境

思维培养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因此在数学练习课的设计方面应首先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掘,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数学基础着手,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透过精巧课堂教学活动营设,在问题解决的情境当中让学生深化数学认知、透析数学概念,并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练习教学为例。笔者以“空间观念”数学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如下习题课堂教学设计。

1.图形想象。问题①:点在平面上的运动,可形成哪些几何图形?答案:直线、非直线(曲线、折线等)射线、线段,等。问题②:线段在平面上移动,可以形成哪些图形?答案: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问题③:(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梯形)如果想得到“三角形”“梯形”,线段应该如何运动?答案:三角形需要3条线段首尾相连,梯形需要先平移,再连接。

2.上手操作。让学生们拿出格子绘图图纸,要求学生在图纸上画出他们所知道的所有三角形、四边形。

3.引发探究。邀请学生代表来介绍自己所画图形,在学生介绍基础上,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①三角形具有哪些特点?三角形有哪几种类别?②四边形有哪些特点?两个三角形能组成一个四边形吗?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等,通过边、角、平行、垂直等关系,来探究不同类型四边形的特征,就单元核心概念进行整体梳理。

通过这样的数学练习课设计,凸显对数学“空间观念”思维全面培养。借助空间想象与上手实践,系统梳理了本课空间几何图形中所涵盖的点、线、面等基础知识,通过探究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中边角关系、线段关系(相交、平行、垂直)等,建构起对单元几何图形概念整体认识,引导学生在练习探究中实现对几何图形性质宏观把握,在体验感悟中探寻数学知识的本源及关联,极大体现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方面的强化与训练。

二、加强新旧关联,创设探究情境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应在学生现有基础之上进行创造性设计,在单元知识系统等整体架构下探寻相关数学知识的“生长点”,通过“温故”而“知新”,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探究,发展数学应用,在合作探究、学习反思中熟稔相关知识,促使数学思维深度发展,形成高品质的练习经验,并由此迁移到日常做题练习当中去,有效增强练习课的教学效果。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律的整理练习课》教学为例。笔者从知识关联角度,进行了如下练习课教学设计:

1.知识回顾。在课堂上出示27、73、48、52等4个数字,要求学生随便选择其中两个数字,形成加、减算式,进行运算。结合学生运算结果进行讨论,找出其中错误原因,探寻数字加减运算规律。

2.引导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加法算式,发现其中隐藏算数规律:发现一:27+73、73+27、48+52、52+48等,加数的位置虽然变了,但结果没有改变(加法交换律);发现二:27+73、27+52、48+52、48+27等,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改变,算式的和也会随之变化。发现三:将这4个数进行相加时,(27+73)+(48+52)=100+100=200,这样的运算结合最快捷简便(加法结合律)。

3.练习拓展。结合新旧知识关联,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下,笔者进行了如下课堂练习设计:

①比较大小(在○里填入>、=或<號);

97+13 ○ 13+97, 97+13 ○ 97+15

97-13 ○ 97-15, 65+14 ○ 14+67

②比较大小(在○里填入>、=或<号);

△+16 ○ △+19,☆-3 ○ ☆-5

③比较下列算式中△与☆的大小。

△+22=☆+16,△-11=☆-9

通过上述练习设计,既实现了对本单元教学中“加法运算律”的梳理与回顾,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充分引导,学生们在习题探究中充分利用算式的位置变化来探寻数学解题规律,发展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整体意识思维,有助于数学综合素养生成。

三、勾连生活经验,构造应用情境

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所学来解决日常生活常见问题。新课标将“问题解决”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之一,可见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而言是何其重要。对于数学练习课而言,教师不仅要在抽象数学情境中发展学生思维,更应该具体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精巧课堂设计,凸显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在数学实际问题探究中,发展数学解题策略,锤炼数学能力,提升数学自信,发展数学素养。

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为例。本单元重点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长、宽、边长及周长等相关概念,通过测量、公式计算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对两者的边长、周长等进行求解,以深刻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性质,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单元整理练习中,笔者从生活经验入手,进行了如下练习课教学设计:

1.嫁接生活。课堂上向学生出示常见电器——电冰箱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并思考:问题①电冰箱由几个平面组成?答案:6个平面,分别是正面与背面,侧面与侧对面、顶面与底面。问题②:这6个平面是什么图形?答案:都是长方形。问题③:这6个平面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正面与背面相同、侧面与测对面相同、顶面与底面相同。

2.深入探究。问题①:如果要计算电冰箱正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答案:正面长方形的两条边长。问题②:如果要计算电冰箱侧面、顶面的周长呢,需要知道哪些条件?答案:需要分别知道侧面与顶面的长宽是多少。

3.设计习题。假设知道电冰箱的高为22分米,宽12分米、深8分米,求这个电冰箱的6个面的周长之和是多少?学生在面对本题数学问题时,会先通过生活经验假借,将立体的冰箱图形借助个人想象,抽离成6个长方形,然后借助之前的平面关系思考,提炼出(正面周长+侧面周长+顶面周长)×2的求解思路。

类似的练习设计可以延伸至与长方形、正方形相关的所有生活用品,体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增强对单元相关概念知识的深化认知,提升数学应用能力。本题设计突破平面几何限制,将问题探究的范围引入到立体层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培养数学素养提供了绝佳教育契机。

四、重视教学层次,完善知识结构

数学课程强调教学严谨性,主张在抽象逻辑的应用中体现数学学科之美。数学课程严谨性不仅限于治学,更体现其在课程设计与学习组织中的结构化特征,通过典型材料选取,用以揭示数学现象,体现数学规律,在数学问题探究与解决中传递数学逻辑抽象学科特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既要遵从学生的学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又要兼顾数学严谨缜密学科特性,借助精密化的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在结构化的数学体系中链接严谨教学活动,使数学课程回归以生为本的教学主体,凸显数学课程乃基础性学科的育人本色。因此,在数学练习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既要依托教材,更要突破教材,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营设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促使不同水平学生均可参与其中,获得数学不同体验,赢得数学能力层级发展。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周长练习课”教学设计为例。结合本单元知识结构,在深刻洞悉班情学情基础上,笔者针对圆周长练习课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巩固技能。向班级学生出示圆形,引导学生思考:①已知圆的直径、半径,如何求圆的周长?答案:根据圆周公式C=πd,或圆周变形公式C=2πr可求;②引导学生梳理圆的周长、半径、直径、π等之间的关系,深化对圆周公式C=πd,C=2πr,d=2r等基本概念认知。③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圆的直径或半径?通过d=C/π,r=C/2π,再次梳理圆周计算公式中周长与直径半径关系。④基本思维延展。如何求半圆周长、1/4圆周长,1/16圆周长,将教材设计的圆周长求解学习向圆弧(圆周的部分)长度计算方向进行拓展,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2.深化学习。通过如下图形(见图1)的习题设计,引导学生思考:①比较两个图形中的阴影部分面积;②比较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周长;③计算两个阴影图形的周长;④引导学生讨论:本题中阴影图形周长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3.探寻规律。围绕如下图形,引导学生探寻图形的周长计算规律(见下图2):①图中第1个图形中,大圆周长与三个小圆周长之和,哪个长度大?答案:假设大圆直径为d,三个小圆直径为d1、d2、d3,则大圆周长为C=πd,三个小圆周长为c1+c2+c3=πd1+πd2+πd3=π(d1+d2+d3)。因为d=d1+d2+d3,所以C大=c1+c2+c3,大圆周长与三个小圆周长之和相等。②图中第2个图形中,大的半圆周长与三个小的半圆周长之和,哪个长度大?答案:与①相似,假设大圆直径为d,三个小圆直径为d1、d2、d3,则大的半圆周长为C=[12]πd,三个小半圆周长为c1+c2+c3=[12]πd1+[12]πd2+[12]πd3=[12]π(d1+d2+d3),因为d=d1+d2+d3,所以C大=c1+c2+c3,大的半圆周长与三个小的半圓周长之和相等。③假设图中第三个图形大圆半径为2,求阴影部分的周长。答案有二种:方法一:直接计算法:C阴=[12]C大圆+2×[12]C小圆=[12]×π×2+π×(2÷2)=2π。方法二:简便计算法。阴影部分图形周长=大圆周长=πd=2π。

综上所述,练习课是巩固数学知识,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数学练习课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习重复,更是通过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增长数学经验方法,提升数学解题策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意识及创能力,是促使学生从“知道”到“做到”、从“学会”到“会学”渐次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周长图形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巧算周长
分图形
找图形
周长小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