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晖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意见还提出,要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以问题为导向,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双减”政策下,应如何有效地缓解因学业压力给学生带来的不良焦虑情绪?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現状
深圳市宝安区桥头学校原为农村小学,后改制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中小学教学班66个,中小学生3300余人,其中八成以上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根据学校2019-2020年学生心理状况统计情况,心理情况欠佳(有心理问题倾向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不在少数,且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人数占比从2019年的84.24%下降到2020年的82.56%,心理状况欠佳(有心理问题倾向或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人数占比从15.76%上升至17.44%,具体见表1。可见,随着年段的增加,学生心理问题有加重的趋势。
为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校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1]开展测评。在初中部各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418份。根据得分将被试学生分为高分组、中分组、低分组,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越高。其中,高分组人数占比13.23%,中分组人数占比73.29%,低分组人数占比13.48%。从分布情况看,大部分被试学生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表明仍有部分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有待提高。
为进一步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初中部73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研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进行调查。量表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具体见表2。从表2可知,在高分区中学习焦虑人数占比为12.95%,仅次于身体症状(13.90%);若将高分区和中分区合并统计,8个维度中学习焦虑人数占比最高,为84.88%。
二、学生焦虑情绪缓解策略
要有效缓解学生焦虑情绪,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全面、真正落实“双减”政策,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态。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落实“双减”的领头人,要精准施策,确保实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改变传统的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发展观,摒弃狭隘的以分数论英雄、以名次比能力的观念,树立科学、全面、健康的教育观、发展观。既重视学业成绩和分数,也科学对待学业成绩和分数,淡化分数的导向功能和评价用途。既要加大公办学位供给,让家长和学生“有书读”,不为学位发愁、焦虑;也要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让学生“读好书”。
学校是落实“双减”的主力军,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切实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学校管理干部,特别是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学校发展观和教师发展观,辩证、科学、理性对待教师教学成绩和学生学业分数,不唯分数来评价教师。对于教师而言,要正确对待学生分数和学业成绩,努力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变化,传授学生更多且有效的调节心理的方法等。
家长是落实“双减”的参与者。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双减”政策不可能有效推进。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改变行动。一方面,要改变害怕“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增强对教育功能和学生成长的理性认知。学习、掌握更多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以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家庭生态保障孩子心理健康。
社会是落实“双减”的保障。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双减”就不可能有效落实。要遏制社会上炒作“状元”“名校”“成功人士”“学区房”的不良风气,要抵制“学历鄙视”“投机取巧”等不良行为,营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脚踏实地去奋斗”“付出都有回报”的良好氛围。社会风清气正,降低各种不良舆论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便能从社会不良氛围的裹挟中解放出来,焦虑情绪得以舒缓。
学生心理健康需要良好教育生态做保障,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双减”政策的真正、有效落实。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取得实效,需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多方协同,老师、家长、学生多方合力。
参考文献:
[1]胡月琴,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 心理学报,2008(8):9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