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训,注重体验

2022-05-30 17:30毛鸿鸣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研训学科教学模式

毛鸿鸣

山区教师是山区教育发展的源动力。全面提升山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山区教育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山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道远,如何利用有限资源,采用合适的研训形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阳山县近年来以磨课为主要形式开展物理学科片区蹲点研训活动,有效促进了山区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山区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 课堂教学能力提升速度较慢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偏低,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课堂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参与度不高。教学不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不重视学科素养的培养,短视而急功近利;缺乏深入的研究,缺少自主设计及优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较慢。

2. 缺乏自我成长的意识和动力

有些教师故步自封,自我感觉良好,对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感受不到专业水平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想学、不想变,缺乏自我成长的意识和动力。

3. 缺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

阳山县有县级初中4所,乡镇初中19所。乡镇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学科教师少,一所学校只有两三个甚至一个物理教师。因此,平时很难有高水平的校本教研活动,缺乏同伴互助及名师指引。许多教师形成了“同事關系即是竞争关系”潜在意识,缺乏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行动与理念。

4. 缺乏外来专家的专业引领

由于经济欠发达等各种原因,教师外出参加高质量的培训活动机会少,邀请专家到校进行高质量的指导与培训的机会很少,参与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机会也少。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山区教师接受新信息、感受新教法的机会少,这也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山区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训活动的组织及实施策略

1. 以主题引领研训活动深入开展

研训有主题,则研训活动目标明确,评价指标清晰,活动有抓手,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确保研训活动深入开展。阳山县2021年初中物理学科蹲点研训活动的主题是“小组合作+导学案+实验教学”。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主动性;利用导学案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加强实验教学,推广区域内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实验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育人功能。

2. 以磨课、上课为主要手段

蹲点活动时间一般为3天。活动前公布研训主题,要求蹲点学校教师按主题备课。第一天,学科组全覆盖听课,全面掌握学科基本情况,了解存在问题,选定磨课教师。课后,专家组及磨课教师进行第一次磨课,以吃透教材、落实课标要求、优化教学设计、推行上述教学模式为抓手。通过不断优化设计,引导蹲点学校教师全程参与、主动参与、深度参与,确保蹲点活动按既定目标有效开展。第二天,磨课教师再上课,课后再磨课。第三天,磨课教师上片区展示课,组织片区学科教师前来观摩学习,参与听课、评课。学科教研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活动总结,以展示课为例,分析推行上述模式的作用、意义,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得失,以及今后学科教学要坚持与改进的地方等。

连续3天的蹲点活动,强化了教学指导的持续性、连贯性,加大了教学改进的跟踪与落实力度,克服了以往那种“当时觉得很有道理,过后置之不理”,对教学改进意见听完就算的弊病,使参与磨课的教师收益最大化。

3. 发挥区域“专家”引领作用

以县教师发展中心学科教研员及县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组成磨课指导小组,担当磨课指导“专家”。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都是来自一线的学科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业绩好,有的曾获教学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有的曾参加省、市级立项课题研究,是县内公认的名教师。一方面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发挥一线骨干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使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

4. 制定个性化研训目标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研训亦应如此,要根据参与磨课教师的不同个性、能力、经历等,采取不同的磨课策略,制定个性化的研训目标。

5. 激发教师自我成长动力

通过3轮的备课、磨课、上课,教师经历了从“做不好”到“做得好”,从“不能”到“能”的转变过程。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设想到实施,经历吸收、消化与创造,反复琢磨、苦思冥想,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过程,感受困惑、痛苦、迷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潜能与动力。

三、活动案例及成效分析

案例1: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时间:2021年3月23日至25日。

课题:八年级物理“怎样描述运动”。

教情分析:丘老师,教龄2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乡镇中学任教,性格较为内向,平时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成绩、教学能力一般,前几年轮岗到小学任教,急需以某种教学模式推动自身的课堂教学变革,促进专业水平提升。

策略与目标:让磨课教师按“导学案+小组合作+实验”教学模式进行第一次备课、上课,根据课堂表现再磨课、上课,着力让教师掌握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模式变革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经过:第一次听课,发现的问题比较多,包括教学思路不清晰、活动设计目的性不强、学生参与度不高、问题讨论不热烈、导学案使用效果不好等。针对存在问题,指导小组建议对课堂进行重新设计,尤其是学生活动及问题讨论的设计,理清各环节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更积极参与,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频率与效度,充分利用必要的小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合理使用导学案。第二次上课比第一次改进不少,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参与讨论的力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体现还不够,建议对学生的讨论更放开一点,要更相信学生。经两次磨课后的第三次上课,丘老师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活跃,课堂效果尤其好,很好地诠释了上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收获与感悟:“想不到我们的老师也能这样上课!”参与听课的罗校长这样评价。丘老师在磨课感悟中这样写道:“这是一次痛并快乐着的经历。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磨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潜能;磨课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案例2:锤炼教学风格

时间:2021年10月19日至21日。

课题:八年级物理“探究光的折射定律”。

教情分析:李老师是县城某学校物理老师,教龄20年。2020年9月刚调进县城学校,2019-2020学年到小学轮岗一年,之前一直在乡镇学校担任教研组长,教学功底较好,有较强的教学自觉性。

策略与目标:基于上述情况,对本次蹲点磨课活动应有更高的目标,除推行上述教学模式外,教师对本节实验课应有通透的理解,能创新、优化各环节教学设计,力争上成一节精品课。通过磨课使教师得到一次很好的锤炼,在实验教学及教学风格上有较大的提升。

经过:磨课围绕多方面开展:新课的引入,如何通过创新实验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如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操作的規范性和问题的指向性(如观察硬币实验),如何优化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教学过程,包括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探究方案,如何基于事实和证据得出结论,在实验课教学中如何更合理地使用导学案等。指导小组与磨课教师展开反复的研论,寻求最佳方案。通过第一、第二次磨课,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不断的解决与优化,在展示课环节,李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节精彩的实验探究课。

教师收获与感悟:李老师写道:“这次的教研磨课,让我成长了不少。因为之前轮岗到小学,所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导学案使用和小组合作学习,很幸运地得到了毛老师及中心教研组成员的指导,让我快速地掌握了整个教学模式。同时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如何利用小组间的竞争优化学习氛围、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探索知识和提升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案例3:激发自我提升的内驱力

时间:2021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

课题:八年级物理“物体的质量”。

教情分析:陈老师,某乡镇中学物理老师,教龄21年。早年曾是一位有追求的教师,教学较投入,肯钻研。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认可度较高,对本次磨课活动可能不太认可。正如他后来在磨课感受中所写:“其实一开始我内心是拒绝的,并不以为然,认为这种活动意义不大。然而此时此刻,我内心是复杂的,因为我认识到,我那时的想法是多么愚钝,思维是多么狭隘。”

策略与目标:面对这样的老师,指导小组抱着一颗真诚之心与他交流,磨课要有耐心。观课时能看出问题,让他认识到自己教学存在的不足。在评课、磨课时能给出中肯的意见及建议,使之有所触动及收获。

经过:首次备课,磨课教师对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细节没有认真思考,第一次上课,对本应要求学生理解的“质量”概念,教学中只是一带而过,对重点内容“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以及注意事项的教学也不够透彻,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课后针对“质量”概念教学,指导小组对他提出了一个较尖锐的问题:“物体的质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吗?”对托盘天平的使用的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悟,注意观察、记录学生错误的操作,并及时纠正。第二次上课,效果未如理想,节奏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课堂教学沉闷,学生学得并不轻松,小组讨论、托盘天平使用的教学设计还需较大程度的优化。课后进行了再次磨课。第三次上课,教学各个环节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优化,得到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陈老师的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终于认识到磨课这种方式是有效、科学的。

教师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次活动,陈老师在物理概念的教学、学生实验教学的组织、小组合作教学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感触较大:“我本以为自己的教学方法在经过多年探索之后已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地步,但我未察觉自己在闭门造车。……感谢有这样的一次经历,暴露了我种种缺点,却让我感觉在快速成长。”一位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能说自己在快速成长,说明活动是有成效的。

四、关于蹲点磨课研训活动的再思考

1. 真诚对待每位参与磨课的教师

能发现存在问题,真诚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对教师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切忌为“显摆”自己“高深”“见多识广”而高谈阔论,为树立所谓的“权威”而要求教师“言听计从”,要能给真意见,能给好策略。

2. 以专业的精神对待每一次的磨课指导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的设计等,都要做到尽量专业。提意见和建议要有理有据,让教师信服,让教师学有所依,对教学、教研、课堂、学生永远保持一颗敬畏之心。要多学习,多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想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潭水。

3. 因材施训

根据参与磨课活动教师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研训目标及研训策略,使蹲点磨课活动成效最大化。

4. 让教师幸福绽放

每个教师都希望能上好课,教好学生,也需要别人的认同与赞扬。要让每一位参与磨课的教师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收获幸福。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研训学科教学模式
【学科新书导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