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丽
近年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形式主义”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教学教研、主题教育和培训学习等教育活动都“形式主义”化。教师身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育的舞台上耕耘,做着“形式主义”化的戏剧,对学生熟视无睹,危害无穷。
扭曲学生的“三观”
教师是个特殊职业,要“传道解惑授业”,教师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是教书,更是育人。俗话有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某教师为了收集照片做资料,形式化地开展很多的活动,不管活动效果,只管摆拍,学生好像也见怪不怪,默契地“摆拍”。令人惊讶的是,教师布置很多学习活动,学生也根本没有认真、深入地参与,只形式化地“摆拍”照片发送给老师,就当完成任务了。可见,教师做事只讲形式,学生也必然模仿教师。教师的“形式主义”行为,会给学生传递错误的思想信号,会影响甚至扭曲学生的三观,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
妨碍教师的成长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然而,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些行为已经背离了这一初衷。教育工作多了复制,少了创造,多了形式,少了务实。形式主义的实质是功利主义,其根源是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实干,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是做表面文章,虚多实少,阳奉阴违,喊口号多,不折不扣抓落实少。很多教育活动的初衷的确是为了提升教师的能力,但教师无暇顾及,只能应付了事,不能真正发挥教育活动的实质意义,同时,更消磨教师的精力,阻止教师的成长。
导致教师的倦怠
教师年年重复着忙碌的工作,就连假期也要时刻关注工作群的动态消息。教师害怕看到群里的消息,害怕开学。面对年年重复的烦琐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失去了热情,教师的职业倦怠感由此产生。这给形式主義的产生提供了温床。有教师戏说:“教师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不做教师的人羡慕做教师的,一些做教师的却真的不愿意做教师,因为教师难以获得职业幸福感,有的只是担惊受怕。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