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送给孩子童年的一份厚礼

2022-05-30 13:31沈峰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童谣一棵树整本书

沈峰

童谣,民间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适合于儿童吟诵的短小的口头韵文艺术形式。在低年级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童谣教学不可或缺。怎样引领学生快乐读童谣,感受童谣的乐趣呢?本文将从多样诵读、理解元素、创编童谣三个方面进行童谣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多样诵读,亲近母语

整本书阅读童谣教学中,可以放开字词句段篇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整本书,激发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乐趣。在读童谣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童谣,尝试多种方式诵读的方法,让学生觉得童谣不再是无声的文字,而是有韵律美的,从而让学生爱上读童谣。

1.创读童谣,读出乐趣

(1)师生配合读童谣: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的带读,目的在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放慢速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感受语言和节奏,学习教师的语音语调,为之后的变换形式读做好铺垫。

在师生配合读中存在变式,即一句话中,教师读一部分,学生读一部分,可以把不同部分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好,在带读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学生读童谣好像在做一次又一次的游戏挑战,从而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会更想读好童谣。

(2)生生配合读童谣:可以是同桌配合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配合读等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尝试自主读懂童谣,激发读童谣的兴趣,如在“趣味猜字谜”这堂课的设计中,指导学生读的环节,笔者采用生生多种方式配合读的办法,配合的难度一次次升级,挑战在加大,学生对诵读童谣的兴趣与快乐也在不断提高。

(3)亲子合作读童谣:可以把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带回家中,与父母一起读,增进亲子感情,激发阅读兴趣。

(4)诵演结合读童谣:对于一些节奏感强,每句话的韵律基本相同的童谣,可以带着动作表演读。一开始可以用拍手、跺脚、拍肩等方式读,目的是让学生把一部分精力用在动作上,增加读的难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在多种朗读尝试之后,对于一些词句会有自己的理解和反思。紧接着可以把自己的理解表演出来,读一读,如在“花园四角方,里面真荒凉,只有一棵树,种在园中央”这个字谜童谣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手势演出“四角方”“真荒凉”的样子,也可以发挥想象与同学配合、与教师配合边读边演。在有趣的表演读中,学生能体验到“我读得真有意思”的乐趣,从而不会对读童谣产生畏难情绪。

(5)变换句式读童谣:有些童谣,在不改变其原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句式的重组改编,重组之后的童谣更有新意,更能传递出童谣的活力。

①变换句子的顺序。

变换句子顺序就是将童谣中的句子前后顺序重新调整变换,可以是正序读或者是倒序读,让学生体会到变化的快乐。

②变换童谣的长短。

童谣的长短可以变换,或者是调整一些字词的位置,或者是减少一些字词,在变换之后变成一首新的童谣,让童谣读起来增添一番别样的韵味。如在“趣味猜字谜”中,笔者根据童谣的特点,将其进行了两次长短的变化。

把童谣变长:

花园里面四角方,

有一棵树真荒凉,

仅仅种在园中央。

把童谣变短:

花园方,真荒凉,

一棵树,在中央。

这首字谜童谣由原来的每句五个字变成每句七个字或是三个字,有利于让刚接触阅读不久的低年级学生快速了解童谣的内容。

③为童谣增加衬字,复沓读。

衬字是指在童谣中加入另外的字,使语言更充满趣味,也能使童谣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更加贴合,加了衬字之后的童谣能让学生更有新鲜感。而部分内容重复,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把重要内容反复呈现,能够加深学生对童谣的理解。他们因而可以尽情地读,将自己对童谣的喜爱用声音传递出来,如在本节课中,笔者做了一些改动:

花园四角方,四角方呀四角方。

里面真荒凉,真荒凉呀真荒凉。

只有一棵树,一棵树呀一棵树。

种在园中央,园中央呀园中央。

改动之后,这首童谣变得更加形象化与口语化,更能唤起学生的诵读兴趣,他们会在充满新奇中一遍又一遍地读,越来越爱读。这样的变换给读童谣增加了一分生气与灵动。

2.品读童谣,读出节奏

童谣朗朗上口,因为在编写的过程中注意韵律和韵脚,如七言的童谣大部分都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来停顿,如“正月/甘蔗/节节高,二月/青果/两头黄,三月/梅子/酸汪汪,四月/枇杷/满街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正月”是指时间,“甘蔗”是指水果,“节节高”是水果生长的状态,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就可以划分好停顿节奏。再比如五言的童谣大部分按照“二三”的节奏来划分停顿,字谜童谣“火”:“一人/真糊涂,腰挂/两葫芦,喜欢/松柏树,害怕/江和湖”,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试着读出理解,如果每次都靠教师给出停顿,学生一直都不敢尝试,那么,他们理解反馈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3.悟读童谣,读出情感

童谣读出了乐趣,读好了节奏,还要读出情感,这要靠学生的自主交流以及教师的问题引导,比如童谣《山歌好比春江水》:“浪送船行风送帆,唱起山歌湾过湾,山歌唱破千层浪,闯过一滩又一滩。”这是根据剧本改编的童谣,有一定的情节,其中的意象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学生在读童谣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体会情感。教师可以说明这首童谣是根据一部电影中的山歌改编的,并提问学生:电影中的主人公刘三姐在唱山歌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通过“山歌唱破千层浪,闯过一滩又一滩”,能体会到坚定向前、不怕困难的豪迈气势,学生再把自己的理解带入读一读,更能读出童谣特有的韵味。

二、理解元素,贴近生活

在教学中,要用有趣的方式对低年级学生不理解的事物进行解释,使童谣真正走進学生的内心。如:

花园四角方,

里面真荒凉,

只有一棵树,

种在园中央。

(谜底:困)

在这首谜语童谣中,学生不能理解“荒凉”这个词,笔者就用图片的形式给学生看,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荒凉”就是周围没有人和物,并试着说说生活中哪里比较“荒凉”,这样就能更好地理解童谣中词句的意思。再比如字谜童谣:

天上一梁短,

地下一梁长,

中间立根柱,

力量大无边。

(谜底:工)

学生不理解“梁”字的意思,教师可以板画房子,并试着让学生说一说“梁”的位置,准确理解“梁”在生活中的意思。再请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童谣的意思,这样读着、讲着,学生便会沉浸在学习童谣的快乐中。

三、创编童谣,润泽心灵

整本书阅读童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群文探索之后找规律,积极地进行创编,并且要抓住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后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创作的巨大成就感。

如在阅读《小槐树颠倒歌》时,可以先换一换,要符合颠倒的规律,提问学生:小槐树除了结樱桃,还可以结什么?学生可能说“香蕉”“苹果”,都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变换中拓宽思维。

小槐树,结樱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打着号,

抬着大车拉着轿。

蝇子踏死驴。

蚂蚁踩塌桥。

木头沉了底,

石头水中漂。

小鸡叼个饿老雕,

老鼠拉个大狸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也可以再编一编,让学生放手创作,比如在“小鸡叼个饿老雕,老鼠拉个大狸猫”这两句中让学生试着创作属于自己的颠倒歌,可能是“白天月亮高空照,晚上太阳天上走”等等。让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对已有童谣的句子进行仿说。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

猜你喜欢
童谣一棵树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童谣里的童年
你是一棵树
快乐童谣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一棵树七个人
一棵树(外六首)
窗外,一棵树(外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