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娟 高桂桂
摘 要: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中职学校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门各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对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不断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有助于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巧妙创设课堂教学的导入语,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弹性施教,充分互动以构建师生共同体,精心挖掘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升华课堂内涵,抓好课后反馈促进课堂延伸,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期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课程思政 课堂教学实施 合力育人
课程思政是指依靠、借助于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非思政课程的教学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中职学校教师应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思政素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门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对接,充分发挥这些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渗透优势,将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意识建设,成为“会放盐”的“好厨师”。
一、注重集体备课,善于抱团取智
真正的好课,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论证,集多方智慧的、最优化的教学研究成果的呈现。它一方面固然需要施教教师本人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非专业知识、人文历史以及自然科学文化有广泛的涉猎和积累;另一方面更需要集思广益,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精心打磨。
教师个体由于个人经历、知识构架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局限,备课授课必然存在盲区。要想让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需要教师们发挥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共同研究课程,在努力构建“育人同心圆”的共同目标中实现“头脑风暴”,打造课程思政好课,使学生享受到最优化的教学成果。
同时,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理应践行工匠精神,应结合课程内容、学情特点,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备好每堂课、上好每堂课。
二、创设巧妙开场,进行兴趣导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情,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新课导入语。
例如,在药物色谱分析课“珍菊降压片中芦丁含量测定之色谱条件的确定”的导入时,教师可播放质量不合格药品致人死亡的相关视频,引发学生深刻感悟“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作为未来的药物质量控制人员,务必不忘质检初心,保障人民用药安全。这样导入新课发人深省,能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强烈职业责任感。
又如,在数学课“函数的表示”导入中,教师通过播放百岁山矿泉水广告视频,讲述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公主的凄美爱情故事,从其中的函数用图形表示即心型线导入新课,既深深吸引学生,调动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兴趣,又充分展示了函数之美,使课堂富有人文气息。
三、借助突发事件,因势利导,灵活施教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赖于具体情境而充满动态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学生在课堂中涌现的思想、行为是教师无法预见的,而这些临时产生的课堂资源,有一些就能够成为课堂思政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具体情境,及时捕捉学习活动中瞬間生成的课堂资源,灵活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并向纵深拓展,巧妙进行思政教育。
例如,某学生上课玩手机,教师走到他的身旁,微笑着轻声说:“手机里有一种情感,叫作关注。当你盯着手机时,我知道,那是老师对你的关注不够,所以我要走近你,在你身旁多讲一会儿。”如此幽默的批评,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又能让学生轻松接受、知错改错,同时也警示了其他学生,增加了课堂的温度,迅速将教学节奏拉回到正常的轨道。
四、充分开展互动,构建师生共同体
清华大学曾做过调查,发现中国和美国大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师生互动的多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与学生互动,有助于构建愉快的师生共同体,实现春风化雨、教学相长。
一是教师经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并予以肯定,可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是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学生特点,适当开展丰富生动、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游戏、微辩论、情景再现、实操演练等。如在语文课“诗经·蓼莪”的教学中,在学生深切体会到诗作抒发的失去父母的孤苦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情后,教师可设计“晒一张全家福”的活动,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引发其幸福分享或是愧疚、反思,勉励学生孝敬父母、珍视亲情,从而自然而然地将古代经典诗歌的鉴赏学习与孝心教育、亲情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教师将信息化教学平台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创设活跃课堂。例如,在唐代诗人名家名作赏读课上,教师精心设计飞花令、看图猜唐诗、为书房命名、仿写诗句接龙、小组合作创作歌颂抗疫英雄的诗作等活动,利用A+课堂派平台,通过现场调查、随机提问、在线抢答、发射弹幕讨论、在线测试、表现奖励加星等方式与学生充分互动,巩固旧课,学习新知,将家国情怀的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等,与诗歌鉴赏、写作方法的学习有机融合。
五、深入挖掘内涵,促进课堂升华
在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结合知识讲授,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励志铸魂。
(一)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拓展
教师可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专业特点,适时引入学科发展史,科学家、大国工匠、行业优秀人物的典型故事,知名企业的创新创业案例,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安全生产方面的典型案例等,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科技强国、职业道德与素养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总结归纳升华课堂内涵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并以思维导图等形式呈现,精心设计板书展示教学重点,结合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挖掘思政素材,以升华课堂内涵。
例如,在语文课“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了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的原因是内外兼修后,可组织学生讨论,举例列出像居里夫人一样美丽的人,从而明确:所有美好的人和事都有美的共性,都执着追求、坚定刚毅、献身工作、精益求精,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践行工匠精神,为科技强国努力奋斗。
在英语课“我有一个梦想”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演讲的背景,在课堂拓展环节可组织学生围绕“该演讲对美国种族主义问题的改善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当今美国种族主义现状如何”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不断爆发的种族歧视抗议”“各国抗疫比较”等展开讨论,使学生在对比中增强爱国之情和制度自信,期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和平世界。
(三)亮丽结语彰显教育情怀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还应用心设计漂亮的结束语,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彰显教育情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语文课“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结束语:“青春无问东西,奋斗自成芳华!让我们树立远大理想,专注于追求内在美,努力践行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技能强国之路,做内外兼修的美女、帥哥!”这样的结尾生动而富有文采。
语文课“师说”的结束语:“习总书记说过,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们都是‘追梦人,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这样的结尾富有激情,充满力量。
六、关注课后反馈,拓展延伸课堂
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检测与反馈,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和反馈指导,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社会,促进学生巩固所学、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力求将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在演讲与口才课“赞美的语言技巧”一课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在一个月里坚持每天有效地赞美三个人;一个月后,当学生学了“演讲的技巧”,教师则要求大家以“赞美是温暖的阳光”为主题,结合坚持赞美他人一个月的体验和感受撰写演讲稿,设计得体手势,上台进行脱稿演讲,并将佳作展示于校园网。以此对学生进行文明、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帮助他们养成真诚赞美他人的习惯。
总之,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责任重大,教师应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整合通用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结合课程特点和具体学情,精心挖掘思政素材,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施教,在知识传播、技能传授中巧妙融入价值引领,如盐入水,体现课程思政教育隐性功能和显性功能的统一,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润物无声,合力育人。
参考文献:
[1]张威.高校自然科学课程体现思政价值的意蕴及路径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6).
[2]欧平.高职高专课程思政:价值意蕴、基本特征与生成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20).
(作者单位:朱小娟,江苏省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院;高桂桂,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