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揽月
[摘要] 心理辅导是班主任教书育人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心智还未成熟,自我认识易出现偏差,在家庭环境和自身性格的综合影响下,易产生行为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干预,合理运用镜像效应,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念,建立良好的班级形象,让学生重拾自信,在学习技能、行为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心理辅导;学生行为问题;镜像效应;镜中自我
一、案例描述
小时是一个聪明但顽皮的孩子,性格有些执拗。他是班级的班干部,工作能力很强,因此他的家长认为他是一个好学生。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时常和同学发生矛盾。作为班主任,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些问题,可是家长并不完全相信。
四年级时,小时在排队时踢到同学的脚,那位同学的脚受过伤,伤口当场裂开出血。在我的教育下,小时虽然道歉了,但是坚持认为自己是无意的,且对方本就有伤,态度并不诚恳,这令对方家长很不满,在班级群里议论此事,随后其他家长也提到小时曾经伤害到自己孩子,这让小时爸爸不但颜面全无,而且颠覆了自己对孩子的认识。
当天下午放学后,小时爸爸严厉批评了他,谁知小時不仅顶嘴,甚至动手打家长。小时爸爸一怒之下让小时滚出去,小时一气之下竟然真的跑出家门。深夜10点,屋外风雨交加,他仍未回来。小时父母急忙联系警方、老师,紧急排查周围地区,但是一夜无果,直到第二天清晨6点40分,保安在小区门口看到小时。原来小时晚上遇到大雨,跑到爸爸工作的地方避雨,然后在此待了一整夜。凌晨5点,小时饥肠辘辘,便偷偷回到小区门口,但是碍于面子迟迟不肯回家,在小区门口徘徊。
小时回到家后,我第一时间和家长联系。家长要求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学校其他老师和同学,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经过深入沟通,我发现无论小时本人还是他的父母,都十分在意其他同学的目光。
二、问题分析
小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一般问题学生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主义,不但影响行为习惯,而且影响学习成绩,通常朋友也不多。而小时与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低年级时也没有明显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且由于工作能力较强,他多次担任班干部,和同学们的关系也算融洽。回顾他的成长,我发现他的问题集中爆发在四年级。
那么这一年对小时而言有何不同呢?第一是家庭的变化。由于疫情影响,他的爸爸换了工作单位,需要将更多时间从孩子的身上转移到工作上。对于从小就是“掌中宝”的小时而言,家人的关注度变少了。第二是学校的变化。小时虽然聪明,但不够勤奋,低年级时能靠着天赋优势取得优异成绩,然而随着年级升高,小时发现取得好成绩越来越难了。对于习惯成为人群焦点的小时而言,同学艳羡的目光变少了。综合这两点,小时发现,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不一样了,而他又是一个异常在意他人目光的孩子,这导致他产生了极大的焦虑。这种焦虑让他变得无法容忍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课堂上,一旦老师指出他行规上的不足之处,他就与老师“唱反调”;下课后,同学与他稍有摩擦,他便表现得比以往更为暴躁,而且绝不轻易认错;回家后,他更是听不得父母的一句批评,顶嘴成为家常便饭。
更糟糕的是,作为班主任,我会和他的家长沟通这些变化,但是他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没有时间去真正了解孩子,以为这是男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再加上小时低年级时各类表现相对较好,如今他在家中也是“报喜不报忧”,所以他的家长每每遇到老师和其他同学家长的反馈,都认为是小题大做,没有重视。
当踩伤同学的脚后,小时虽然道歉了,但坚持不认错,这种看起来有些矛盾的表现,可能正是源于他认为“同学眼中的我”变了;而这位同学的家长在家长群中提及此事后,他的爸爸没有细致了解情况,尤其在其他几位家长也提到类似的事情,肯定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总是惹是生非,暴怒之下,言辞更为激烈,小时发现“爸爸眼中的我”也变了。这种认知让本就在意自己形象的小时完全无法接受,使父子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造成了离家出走的后果。
虽然小时最后回来了,但是这些同学矛盾、亲子矛盾却一样都没有解决。带着这些矛盾,他会不会一错再错、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小时一家最后对我提出的要求,也让我意识到小时之所以如此在意别人的目光,可能与他的家庭氛围有着密切联系。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他的成长始终埋着一颗定时炸弹。
三、干预措施
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称之为镜像效应。这一效应来源于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镜中自我”理论认为:社会好像一面镜子,人们可以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镜中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从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出发,我发现小时受个人性格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从一个全面发展的班干部,变成一个叛逆自我的问题学生,“镜中自我”的认识改变是最大原因。从这一心理出发,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干预措施:
1.引导小时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念
小时过分在意他人的目光,又不肯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很明显他没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念。所以,我主动约小时谈心,第一步就是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观念。谈话中,我告诉他,不论别人如何评价你,都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你只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好自己就可以。当你做得好的时候,别人自然会欣赏你;当你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别人虽然会指出你的问题,但只要你改正,别人一样也会看到,并不会留下不好的印象。其他人看待你的眼光是由你的表现决定的,如果想改变老师的印象,上课就得态度端正;如果想改变同学的印象,就得多站在同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轻易产生摩擦。随后,就上次伤到同学脚的事情进一步和他沟通:也许在你的认知中自己的问题是不大,但同学无辜受伤,无论是否有意,道歉甚至赔偿都是必要的。站在那位同学的角度考虑,本身受伤了还看到你这样的态度,只会更加难过。最后,再次强调,当你对同学友好,同学也会善待你;当你的眼中充满风景,同学对你的看法也会满是风景。
2.幫助小时建立良好的班级形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给人一种“器重”的暗示,能增强人的自信心。问题学生比优秀学生更需要教师、同学、父母的信任和期待。小时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从一个相对优秀的学生变成了行为问题学生,这种心理落差之下,光靠内在的教育是不够的,也需要外界给予的支持。所以,我要让他感受到学校里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价依然很好。首先,满足他的需求,对其他老师和同学保密这次离家出走的行为;其次,在班级里多次表扬他,帮助他建立良好的班级形象;然后,发挥他工作能力强的特点,让他重新担任班级小干部。在运动会、游园会等历次活动中,让他承担小组领导任务,这样同学们也可以发现他的才干,帮他重拾自信心;最后,调整他的座位,让他坐在班级前列,更方便各科老师关注到他。在这一系列措施之下,大家对他的评价明显变好。
3.建议小时父母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
家校沟通也是面对学生行为问题必不可少的一步。小时家长的问题有三:第一是对孩子的关心变少了,对孩子的真实情况不够了解。第二是面对孩子没有正确的态度,有时太过宠溺,有时又太过粗暴。第三是自己的面子观念太浓,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认识观念。从这三点出发,我进行了家访,和小时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第一,动之以情,通过列举小时在校表现和与我谈心的内容,告诉他们家长了解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第二,晓之以理,通过列举身边其他学生和家长的例子,告诉他们过于严厉和过于宠溺都会对孩子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要多听听老师的建议,在家配合引导,做得好的地方,也要及时表扬。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对孩子的认识会影响到他本人,所以既要多方面了解,也不可过于重视面子,要遵从孩子的本心本性。
四、教育效果
小时的自我评价:不再担心老师、同学和父母不关注自己,课堂表现改善很多。同学们也看到了我的工作能力,之后的班干部竞选中更多人愿意选择我。我觉得学习更有动力,和同学关系更为融洽,面对父母也不轻易顶嘴了,有时候还会主动说出在学校做得不好的地方,父母也没有轻易责备我,而是引导我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也能更好地接受,低年级那个全面发展,被老师、同学、父母喜欢的自己好像又回来了。
老师的评估:小时真的改变了,同学不会找我告他的状了,最难得的是他又找回了自信,上课发言更加积极。最近的游园活动,他带着一个小组布置班级教室,得到一致好评,同学们有事也愿意找他帮忙了。在心理辅导上通过运用镜像效应,我基本达成了教育目标,实现了学生行为问题的改变。
家长的评价:一开始还有所担心,但是发现小时和同学们关系渐渐变好,课堂注意力更为集中,重新找回自信,展现出工作能力之后,慢慢认同了老师的育人方式,愿意逐渐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更加积极地和老师沟通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家庭教育方法,我们的亲子关系也趋于缓和。当看到小时为班级游园会忙上忙下,和同学们配合良好时,我觉得这就是最美的风景。
总而言之,当学生眼中的老师、同学和父母变成了风景,老师、同学和父母眼中的学生也会变成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