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摘要] 新手教师在面对众多孩子时,会更多地注意到表现优异、发言积极的孩子和那些经常调皮犯错的捣蛋鬼们。而有一类孩子,看似性格外向,却内心敏感、好强胆怯,极易因缺少自我认同感产生忧虑心理,他们内心被一块大石头压住,渴望着有人能够帮助他们。本文以学生小苔的成长为线索,记录新手教师与内心敏感却极易被忽视的学生的携手共进之路。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认同;案例研究
一、案例描述
1.“石头君”出现了
一天早晨,正当我声情并茂地带着孩子们早读时,小苔的妈妈硬生生地把小苔拽到了教室门口,当她们站定,我这才发现,小苔的脸上有泪痕。我还没问,她妈妈就开口道:“老师,她今天在家闹着不愿意上学。”我很疑惑,摸着她的脑袋,怎么会呢?她平时是班里很乖的孩子呀。“她说今天有体育课,害怕体育老师会因为她不会跳绳批评她。”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相信老师吗?这件事交给我,可以吗?”她看了看我,点了点头,这才不情不愿地进了教室。
之后几天,小苔每天都按时来上学,下课后也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玩得火热,我以为这块“小石头”被我给消灭了。
2.“石头君”再升级
好景不长,一天早晨,小苔被她妈妈拖着向教室走来。小苔紧紧扯着妈妈的衣服哭闹:“我不要来学校!我要妈妈坐我旁边!我今天要回家!”任妈妈怎么哄,任我怎么劝,都不愿意进教室上课。幸好这时,我的配班老师前来帮忙,我们轮流和小苔聊了许久,最终各退了一步,达成了“协议”:只要小苔想妈妈,就找老师替她给妈妈打电话,有了这样的安全感,她这才走进了教室。
此时,我意识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这块“小石头”仿佛变异了。放学后,我与小苔妈妈进行了深入交流。
3.“石头君”从哪来
这种情况在小苔读幼儿园的时候也发生过,不愿意来上学的理由也如出一辙:觉得自己跳绳不够好、觉得自己画画不够好看、觉得自己的书写不够美观……没想到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对自己的要求如此之高。小苔的爸爸经常需要加班,她每天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她想更多地获得别人的关注,可是她性格过于腼腆,不敢积极表现自己,只会通过默默做出的一些成果,让自己满意,让别人满意,因此她做任何事情都格外认真,甚至产生了一种偏执,一旦做得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便会逃避,久而久之产生焦虑情绪。
二、处理流程
1.给予关注,正面鼓励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小苔在言语行动上都很低调,从不出头,做事格外认真,每次检查读拼音,她都能获得三颗小星星。我在班级选拔拼音小助手时,刻意看向小苔,她畏畏缩缩,想举手又不愿意举。我鼓励她做我的小助手,从那天起,小苔每天都会提前來到学校,一进教室就自动进入角色,颇有几分小助手的样子。其他小朋友有不会的拼音,便去问她,会叫她一声“小苔老师”。每次听到这个称呼,她都会腼腆一笑,接着便认真地带领其他小朋友去读。渐渐地,这块“石头”就这样被挪走了。
2.趁热打铁,缓解焦虑
小苔一天天地开朗起来,我觉得是时候趁热打铁,将这块“石头”粉碎。小苔写字习惯写了又擦,我实在看不下去,便走到她的身边,指着快要被擦破的纸说:“你再这么擦下去,纸都要哭了呢!”她害羞地笑了笑,说:“我觉得我写得不好看。”
“这还不好看!”我故作夸张,要让她知道,她做得已经很棒了。“这个作业我都会忍不住多给几颗星星!你看窗外的小树苗,它们也是一天天长大的,哪有一下子蹿成参天大树的呀。”
她眨着大眼睛,认真地思考。“我们练字也是一样的啊,也是一点一点写得更好呢,可千万不要写一个擦一个,这样你就看不到你的字慢慢‘长大的过程啦!”她似懂非懂,不过那一页的字,她没再擦了。
从那之后,她脸上焦虑的表情也消失了,出现的是阳光般明媚的笑容,我想,这块压在小苔身上的“小石头”,已经在慢慢粉碎了吧。
3.追根溯源,播撒阳光
小苔的例子给了我警示,许多像小苔一样默默无闻的孩子很可能因为缺少老师的关注而产生焦虑与不适应。小苔这样的孩子是正在经历社会关系的断层阶段,初入小学的孩子渴望被他人认同,渴望体现自我价值,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面对他人认同感的缺失和家长、教师的双重期望,孩子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由此产生适应性障碍。
我们的目光应该落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孩子们的心里,我们的目光就像阳光一样温暖有能量,当阳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便会被唤醒,粉碎石头,奋力开花。
后来我也会经常在课上点她和其他“小苔花”们回答问题,给他们多一些表现机会,每次看到他们被表扬后脸上浮现的笑容,我都会觉得特别暖心。
三、案例反思
1.给予平等关注,建立自我认同
教师是影响学生自我认同构建的重要变量。教师的关怀能帮助学生培植良好的自我意识。初入学的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依赖于老师、家长、同伴的态度,调节情绪和对抗挫折的能力十分有限,如果在新环境中长时间缺少关注与认可,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受损。如果教师及时关注“每一个”,努力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自我,那么可能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2.强化心理导航,渡过适应难关
学校里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对学生尽快适应崭新的学校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期望教育”能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密感。班主任是孩子学习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师长,班主任对学生适度的期望,适时地开展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增强学生自身心理的调试功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满足入学阶段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
在入学适应的问题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表现。不同的孩子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各有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导致入学适应能力上有快有慢,有的甚至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班主任的职责就是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渡过入学适应的难关。
3.做好有效协调,促进持续发展
要与任课教师协调好教育对策。小学一年级新生初入校园,除了和班主任直接接触外,还要和任课教师建立联系。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保持教育目标一致,教育教学中设计适宜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保证适应程度的可持续发展。
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家教顾问。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陪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是帮助学生克服适应性问题的关键步骤。与家长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在家庭教育上,适时地为家长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家长携手帮助孩子走出适应困局。
[参考文献]
[1]范萍莉.爱在真诚: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探析[J].成才之路,2020(08).
[2]徐燕.我与“淘气包”过招——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J].贵州教育,2020(02).
[3]马琳.慧心滋润 精彩绽放——小学班主任工作案例[J].启迪与智慧(下),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