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津
[摘要] 班级积分制是班主任最常用的班级常规管理制度,本文基于常规班级积分制度优化策略的实践,从盘活积分的机会、拓宽积分的途径、制造积分兑换的多种可能性等方面入手,发掘积分背后的价值,进一步优化班级管理制度。
[关键词] 班级管理;积分优化策略;班级积分制
班级积分制是班主任常用的学生过程性评价机制,它将学生的各类表现情况以积分量化的形式进行评定,进而激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促进班级群体的共同成长。
班级积分制具有方式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年龄跨度大等特点,深受班主任的喜爱。那么,身处积分制核心位置的学生又是如何看待班级积分管理的呢?我对实施积分制的40个班级近1700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班级积分制喜爱度的调查,收集了1690份数据,结果显示:真正喜欢班级积分制的学生有186人,仅仅占了问卷总人数的11%。从学生对积分制的喜爱和讨厌的理由分析可以看出,常规积分制度存在“积分量化刻板导致机会难求,加扣分赛道单一带来差距悬殊,积分兑奖形式简单造成期待减值”等弊端(如图1)。
从数据反馈中有55%的学生处于对积分无感的状态,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积分制生活后,常规的积分已激不起他们的兴趣,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积分策略,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机能。
一、盘活积分机会,体味人生滋味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会采取加分多扣分少的方式,但在积分量化结果出来之后,只有极少数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需要改变积分量化的刻板思想,努力盘活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
1.周期性清零制——“空杯”重启
学生都喜欢“节奏明快,早出结果”的比赛,班级积分制可以一个月作为一个赛季。每一赛季结束,原先的积分兑换清零,重新开始积分,为赛季积分失败的孩子们创设新的开局机会。换一个角度看,清零也可以理解为放下曾经的优秀,让上一个赛季积分的优胜者站在新起点出发。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空杯”效应,让学生既不被这个赛季的成功所迷惑,也不需带着积分失败的包袱上路,只有不断清空,才能开始新的进步。
2.反转加分申请——“试错”再来
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一旦积分差距悬殊,没有重来的机会了,有些孩子就选择不再去改变,也就意味着班级积分赛制对他失去了效应。因此,在需要全员都过关的积分项目中,我们应该创设“反转加时赛申请”的机制,允许学生申请重新再来,让他们学会不放弃任何可以让自己进步的机会。
3.翻倍积分预约——“自律”加持
积分制度中还可以创设“加倍积分”预约的机会,以一周为单位,当新的一周来临之前,积分排名在后十位的学生可以提前和老师预约新一周积分翻倍,翻倍从两倍到四倍不等,让学生自行评估、选择。如果新一周中,预约“加倍积分”的孩子能完成一天的常规积分指标,那么他的当日得分可以翻倍,如果做不到,则以同样的翻倍扣分。这是一种以自身信誉作为担保的翻身仗,也是每次孩子遇到积分挫败时寻求逆袭的机会。
一周只有5个学习日,需要坚持的时间较短,这样的“加倍积分”成功率就比较高。相当于给垫底学生很多次逆袭翻身的机会,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就算“加倍积分”预约没能达成最佳效果,也能形成脉冲式前进的有趣场景。例如,小金几乎每个周期都过来预约翻倍积分,第一次坚持两天就做不到了,但是这两天他得到了翻倍的机会,后三天他因为违约,又被翻倍扣除了三天积分,积分结果为负数。一周的积分周期结束清零后,他会再来一次。他发现自己只要做到三天认真加油,就可以让积分变得比原来多很多。这让小金每周有两到三天甚至全周处于认真的状态。
坚持每天做好自己是需要通过时间历练的,而“加倍积分”的预约让缺乏自律的孩子自行圈定了一个新规则,促成他们的波段式成长,这样的波段总体趋势是积极向上的,每一个回落助力下一个反弹的新高度。虽说不能实现完全自律的结果,但能在主动寻求机会中“反复跌落,反复上扬”成了我们期待看到的最佳效果。
二、拓展积分赛道,促进自主成长
常规积分制的途径是单行线的效果,要求每一位学生依照规则积分比赛。而优化后的积分制在途径上可以是这样的:
1.“多元積分”注重学习素养提升
同样的领域可以用双线并行或是逆向思考的角度去开拓积分形式。特别是基于学生学习素养提升的积分,更能注重全体学生的成长,实现全员进步的总动员。以学业为例,很多老师喜欢用成绩作为积分的内容,而这不仅是学生们最不喜欢的,也是有悖于“双减”理念的行为。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孩子书写端正,认真看清题目要求,积极答题,获得超水平发挥的概率会大幅提升。于是,面对过程性测试,我们可以在常规的等级评价基础上,增加一项“三维百分”自评的方式(如图2)。
通过双线并行,将自评与师评有效结合,实现了学生做题的严谨性,也提升了他们的检查能力水平。此项积分优化后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的书写变得规范,正确率得到提高。
2.“权力转移”转变自主积分项目
班级积分制度一般是通过师生讨论的形式构建而成的,在创意得积分的优化途径中,我们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去解决,通过实践去论证方法的可行性(如图3),在这个过程中积分项目的制定与行使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学生身上,让“自主管理监督”成为可能。
在积分制的项目研究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各类支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提出的班级现状问题去模仿类似“三维百分”的思维导图,提出自己的积分赛制规则,为促进当下班级的发展提供助力。
在整个流程中,我们还能看到孩子们其他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设计一个小小的管理方案,阐述自己的项目内容,设计宣传海报或是广告语吸引他人加入自己的积分赛制……每一个流程环节就是一次探究性的学习,积分途径的拓展开拓了学生发展更多的可能,让学生的成长真实可见。
3.“异质融合”实现抱团合作前进
在常规的积分制度途径中,很容易因为能力差别造成积分的“贫富悬殊”现象,即部分学生在个人积分中即便努力盘活,依旧难以成功。“异质融合”的团队积分优化途径可以让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我们依照下图的分组方式,对学生进行组团合作积分:
这样的异质团队组合,让团队内部形成了互补式积分的状态,让“人人都有机会成功”的积分愿景成为可能。把个人的数据量化结果融合到团队积分中,以均分的形式让个人积分数据的差异柔和化,进而实现班级管理的人性化。
三、创意新鲜兑换,提升期待指数
兑换机制的设计是积分制度成功实施的关键,充满新鲜感的兑换创意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方式让积分兑换如“夺宝奇兵”一般成为学生的期待。
1.赛季制度夺“鲜”机
每一个赛季产生积分排位前三的团队,除了给予团队所有同学相应的奖励之外,还在这三个团队中遴选出一名本赛季的“最佳选手”,给予个人奖励。其他排位靠后的团队中,每队遴选一名最具潜力的选手,给予个人奖励。一个学期大约四个赛季,学期结束再根据四个赛季的排位得分进行统计,第四個赛季的排位得分总和最少的团队就成为本学期的总冠军。这样的积分统计方式让每一期的结果变得扑朔迷离,也激发了学生的耐力和动力。
2.菜单选择占先例
孩子们的愿望可以是积分兑换的灵感来源。老师可以在学期初把孩子们的愿望单收集、整理成一份积分兑换的菜单,让每个赛季中获得兑换资格的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奖励。变革后的兑换菜单多了“下架”危机,菜单上的项目一旦被其他人选中,就有可能面临“下架”的危机,如果个人力量不足,可以依仗团队积分的力量,实现菜单的优先选择。
3.盲盒抽取夺奇计
学生喜欢的“盲盒效应”可以在积分兑换中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把奖励品放在盲盒中作为奖励,增加了随机性,增添了新奇感。在抽取过程中,孩子不一定能得到价值最匹配的礼物,他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感受,成为学生思考的契机:你想要的并不一定是你能得到的,积分最高的你可能是最优秀的,但是只比你差几分的人说不定会得到优于你的奖赏。唯一能够保障的就是,只要达到相应的积分数值就可以拥有兑换的机会。
4.延迟兑换留心意
延迟满足训练可以让学生面对即刻满足的诱惑,选择更长远的、更有价值的奖励目标,经历过这样考验的孩子具备更强的耐挫力。因此,有些赛季的积分兑换还可以采用延迟兑换奖励的方式。延后满足本身就是对学生自律能力的考验,适度的等待期可以让学生对奖励更有期待值。同时,老师也可以借助这样的延后安排,为孩子们准备更合心意的小奖励。
综观整个常规积分制度的优化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新型积分方法打破了常规积分量化的刻板局面,多元的积分途径拓宽了赛道单一的悬殊差距,创意新奇的兑换营造了不断增值的期待效益。而上述各项策略亦可随机排列,形成数十种积分制度组合,供一线班主任灵活匹配,随机选用,实现对班级的有效评价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在积分体验过程中的成长都能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 [法]让·梅松纳夫.群体动力学/我知道什么[M]. 殷世才,孙兆通,译.商务印书馆,1997.
[2]张功,赵泽.奖罚心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