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随着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教学的相互融合逐渐深入。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问题。阅读可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感悟,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升华。学生通过阅读大量优秀的作品,可以学习文章中具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对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拓展课外阅读量有着极大的益处。群文阅读作为一种较新颖的语文阅读形式,如何更好地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是现在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对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概述,对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意义、理论基础及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探索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在当代的融合方法。
关键词:群文阅读;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淮北市教育信息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群文阅读研究”(立项编号:HB20212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静(1989—),女,安徽省濉溪中学。
群文閱读教学是一种较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面对阅读材料时,往往采取碎片化的教学模式。这意味着学生在面对大量的阅读材料时,不能用较短的时间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因此也无法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这会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语文教师需要明确的是,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语文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群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拓展阅读的一种新形式。相比传统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优化学生的阅读方法,对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群文阅读中,关键的就是这个“群”字。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群文并不是指多篇文章的随机组合。群文阅读中的文章是教师通过已确定的阅读主题,在课本内和课本外的优秀文章中选出最合适的几篇,然后组合的。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文章是零散的,每篇文章的主题都各不相同。因此,学生无法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内容,在寻找素材的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甚至会因阅读大量无效的文章而导致思路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呢?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势就在于阅读时目标明确,且素材充足,突破了碎片化阅读的局限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语文群文阅读选文组合
根据文章的主题选择同类型的文章,是群文阅读组文的一种方式。但这样选出来的文章也会有很多种类型。怎样选合适的文章,并组合成一组有效的群文,是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们通过不断研究,发现群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是优化群文阅读选文组合的一种方式。
1.补充课本中缺少的文章类型
通过对语文教材的研究,语文教师会发现有一些类型的文章是较缺少的,如和家庭教育有关的文章。因此,在选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补充这一类型的文章。在很多单元的课后学习中,虽然教材往往安排了不少拓展阅读,但是,部分学生没有条件去阅读教材推荐的部分课外书籍[2]。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文章整理好,然后利用课堂时间展示出来,并带领学生阅读。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郁达夫将自身的经历与情感都融入这篇优美的散文中,如果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的时代背景缺乏了解,就会很难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3]。因此,教师需要进行额外的拓展教学。在进行群文阅读选文时,教师可以将《故都的秋》与郁达夫同一时期的作品组合在一起,如《银灰色的死》《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这些作品贯穿了郁达夫的整个青年时期,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及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语文教材中常有一些让学生课下查阅书籍的课后练习题,语文试卷中也涉及一些课外书籍上才有的内容。学生如果没有阅读过,就会难以理解。但是在一些农村学校中,由于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课外书籍。因此,教师将群文阅读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可以为学生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填充课堂上缺少的部分,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2.强化语文教材重点文章的教学效果
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缺少的内容,还有一些文章是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拓展和强化阅读的。这些文章大部分是教材里需要重点学习的课文。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类的课文时,同样的一种事物,在不同的古诗词里会代表不同的意义。如古诗中的梅花,陆游用梅花来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忱;王冕则用梅花来表达自己清白坦荡的高尚情操;而毛泽东在诗词里用梅花表达了一种宽阔的胸怀。因此,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将梅花作为一个切入点,将同样是写梅花,但表达思想不同的古诗词整合在一起,供学生欣赏阅读。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梅花在不同古诗词中表达的意义,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一些新的感悟。
(二)有利于构建语文课外阅读的知识体系
群文阅读本质上就是把一些同类型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比单篇的阅读教学更注重对阅读体系的建构。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迅速掌握这一类文章的写法,对其建立语文课外阅读知识体系和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作用。学生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会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从什么类型的文章开始阅读,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建立完善的阅读体系。为此,教师要想通过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阅读体系,就要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4]。学生有了具体的阅读目标后,就可以开始选择合适的文章类型进行阅读。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一组一组地读,如果只读单篇的文章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在阅读的时候,书中总会有一些学生还不理解的内容,当教师引导他们对其进行深究时,学生的知识体系就会在长时间的阅读与探究中构建起来。
三、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对打造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也是非常有益的。在针对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表达类和观点总结类的文章较多,这些文章一般具着较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学生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具有感染力的文章中的氛围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这一篇课文时,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讲授,即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再高,也很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美丽景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荷塘的图片和相关视频等,还可以准备一些舒缓的音乐,伴随着音乐,一边向学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美景图片,一边为学生朗读课文,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月色中荷叶轻摇、雾色弥漫的美丽景象,进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更好地領悟作者在写这篇课文时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式。
(二)利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量,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打造高效的群文阅读课堂有积极作用。教师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视频,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一些和本篇课文类似的文章,将其作为拓展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教师还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朗读文章,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说“木叶”》这一篇课文时,学生容易对“木叶”产生疑惑。其实木叶就是落叶,属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果仅凭课文中的描写,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木叶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有关秋日落叶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木叶特有的凄清哀凉的特点,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课文传达出的落寞之情。另外,课文中木叶与落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木叶的形象与《九歌》中哀婉情深的湘夫人形象类似。在这里,教师就可以配合这一段课文为学生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理解湘夫人的形象是怎样“哀婉情深”的,帮助学生理解木叶的形象。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观看完视频或图片后,要引导学生组成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再让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人,说一说木叶这一形象具体都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自己看完视频和相关图片后有什么感悟等。教师不能让学生看完视频后就结束这个环节的教学,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要让学生在这堂课中有所收获。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群文阅读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学生接触优秀文章的机会较少,而依靠课本上的拓展阅读,学生远远达不到语文教学要求的阅读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阅读主题,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阅读文章,并进行简单的归类和整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将这一组文章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给学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5]。
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是教师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将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优秀文章,从而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阅读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是非常有效的。纸质书在携带、流传、阅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电子书和纸质书籍不同,它相对于纸质书来说形式更加灵活,内容获取也更加便利。教师要注意,在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要提醒学生随时记录。对篇幅较长的文章,学生还可以通过略读文章目录来了解文章的要点梗概,结合阅读目的,分辨哪些信息是重要的,是值得做笔记的,对不重要的内容只需要略过即可。在做笔记的时候,学生应用自己的话,尽可能简短地概述作者的意思。
学生在阅读完一组文章之后,要及时整理自己的笔记,以学习别人的文章是如何组织信息的。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将文字信息转化成符号或者图片,做成顺口溜或者思维导图,以达到帮助学生记忆的目的。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注重阅读技巧,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坚持。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一点,即对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对不同作家的观点进行比较,从而形成自己观点。
结语
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出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语文教师要科学地为学生选择文章,促进群文阅读的开展。选择什么样的文章组成群文,对语文教师的阅读品位和教学理念都有着极大的考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选择文本的方式和依据有很多种。语文教师要全面、多角度地选择阅读文本,以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戚玲,王伟山.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150.
齐广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融合[J].课外语文,2016(6):142.
肖盛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2): 105.
姬亚楠.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组合选文策略[J].当代教育,2018(3):51-52.
施冰星.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师),2020(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