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初中生责任担当意识

2022-05-30 01:59陈丽霞
教育界·A 2022年18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摘要】责任与担当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主要途径。文章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了解真实社会案例”“寻找榜样示范力量”“组织多彩实践活动”以及“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五个方面入手,针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这一主题进行细致阐述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责任担当意识;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丽霞(1976—),女,福建省漳平市第三中学。

責任担当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当的意识与品质。责任担当是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分支,是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形成与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大量的社会实践充分表明,具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获得持续的进步与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塑造三观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对社会也将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1]。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了解真实社会案例”“寻找榜样示范力量”“组织多彩实践活动”以及“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五个方面引导学生更好地形成责任担当意识。

一、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生的宝贵素材。正因如此,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主张教师要积极立足生活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可用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找、挖掘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借此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责任担当意识教育[2]。

例如,在教学“做负责任的人”这一节课时,除了讲解教材中的具体知识点,教师也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发言,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对学生的看法做出相应点评,帮助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教师可设置如下情境:

情境一:学校要组织大扫除活动,对于卫生做得最好的班级,会奖励一面“卫生班级”的流动红旗。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班上很多同学都开始积极动手,打扫卫生。但是班上的小腾却想,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还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你认为小腾的这种想法与行为是负责任的吗?

情境二:班级每天都有小组轮流值日,除了维护班级卫生,还要在同学们都放学离开教室后负责检查教室的门窗与灯源是否关好。班上的小王认为这种值日、检查活动没有必要,反正少检查一次也不影响什么。小王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吗?

情境三:学校要求学生们每天监测体温,并做好登记。看到班主任老师登记工作辛苦而繁琐,小辰主动提出帮助老师分担。个别学生在背后偷偷吐槽小辰的行为属于“拍马屁”“装好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上述情境都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因此更容易引发学生内心的思考,在分析与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慢慢明白:负责任与勇于担当并不只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脚踏实地去做,认认真真地去履行自己的义务与职责。以情境一中的小腾同学为例,其逃避劳动的行为就是没有履行自己对班级的责任与义务,是不可取的。情境二中的小王同学,缺乏集体责任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不重视承担班级责任,这也是不可取的。反观情境三中的小辰同学却积极承担责任,从行动上主动减轻教师的负担,为全班学生的健康做好保障,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责任与担当是初中学生应当学习与效仿的。简单的生活情境,却能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氛围之中,去更好地感知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做负责任的人,又应当如何去做,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

二、引入真实社会案例,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容纳万千,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事件。这其中固然有些消极的、负面的新闻,但也有充满正能量的事迹。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实际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一些与教学知识高度契合的真实社会案例,借助其真实性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述道理,进行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与渗透[3]。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真实社会案例的视频给学生观看。第一个视频地点是在马路上,路中间有一块大石头,直向行驶的车辆距离较远时看不清楚,待到发现时就有撞上的危险。很多车辆在距离石头较近时会紧急绕行,但也有不少车主绕过石头,将车停在一边,下来将地上的石头扔到路边,再上车继续行驶;另外一个视频则记录了一名小学生在雨中弯腰清理下水道垃圾的身影,画面中因为下雨,路面上存了很多的积水,加之下水道上面漂浮着塑料袋、树叶等垃圾,导致雨水一时间无法快速流入下水道。路过的这名学生站在深深的水中,用棍子尝试着将下水道上面的垃圾清理干净,以让积水下得更快一些……这两个视频虽然都很短,学生们却能从他们看似普通但却温暖的行为中,学习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正是这些真实、温暖的社会案例,让学生们意识到责任担当并不是要做多么伟大的事情,心存善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他人、帮助社会,也是对社会责任与担当的践行。

三、寻找榜样示范力量,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总是能以一种引领性的作用激励人、鼓舞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日常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为学生寻找、介绍优秀榜样的事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力量,以榜样的积极影响推动学生前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4]。

以“时代楷模”张桂梅为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讲述这位大山里的校长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这位扎根教育一线,帮助几千名女孩走出大山,圆大学梦的女校长。从张桂梅的身上,学生可以学习到其为大山教育默默奉献二十多年的无私精神。这对学生们起到了正面的导向作用,他们会意识到正是对教育事业与大山女孩的责任与担当,支撑着张桂梅夜以继日的付出。又如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在国家一穷二白的状况下,他与同事们一起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无数困难,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得以顺利下水。这漫漫的时光中,是什么支持着黄旭华一直坚持下来潜心研究核潜艇?是对国家、对人民的那份赤诚与热爱,是他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意识,让他敢于迎接挑战,敢于面对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果实。

再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涌现了众多奥运健儿勇敢拼搏、努力付出、实现梦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奥运健儿良好的精神面貌与风采。这其中,我国奥运健儿之间互帮互助、勇于担当的品质令人为之动容。特别是在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第一名的成绩领先,但是因为冰面上有刀片,出于安全考虑比赛只能暂停,所有的运动员又重新回到了起点,这对于每一名运动员都是极大的挑战。但纵使在这样的决胜比赛中,武大靖在体力下降后仍为同为中国选手的任子威让路,并在任子威超过自己之后用手示意他“赶紧走”,与此同时,他自己做好任子威的后盾,为其阻挡来自对手的强烈攻势。最终,任子威成功获得金牌,武大靖名列第四。在奥运会决赛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金牌对于每一名运动员而言都有着特殊意义,武大靖在意识到自己体力消耗过大的情况下,给队友让路并为其殿后,这是一种舍小我成大局的责任担当意识。学生能从中更好地领悟什么是大爱,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并在内心深处树立向奥运健儿看齐的目标,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中华儿女多豪情,这样优秀的榜样实在是数不胜数。而这些优秀榜样事迹都可以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案例,教师讲解给学生们听,从而引导他们从中汲取人生成长所必须的正能量,促使他们积极转变自己的意识,调整自身的行为举止,向这些优秀的榜样看齐,力争做一个勇于担当、具备责任意识的人。

四、组织多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教师仅仅给学生讲解责任与担当的定义,学生难以对其形成深刻认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立足实际情况,组织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实践之中,更好地去感悟与体验,并在深化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责任担当意识[5]。

在教学“服务社会”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体验环卫工人的日常,对路面上的垃圾进行清理,同时制作一些环保标识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鼓励学生以社区服务志愿者的身份,帮助社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充当文明劝导者的角色,对公园、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中发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引导;等等。这些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想要真正做好,也需要学生付出足够的努力与爱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服务社会知识便不再只是教材中的理论性文字,而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与意义。以此为基础,学生再尝试着理解“服务社会”一课会有更深的感触,责任意识也在行动中得到增强。

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不仅仅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家长也应当发挥积极的角色作用,想方设法参与到培养孩子责任担当意识的行列中来。家校携手合作能显著推动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6]。

例如,在教学“关爱他人”这一节课时,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引导学生要关爱他人,给予他人充分的呵护与帮助,这其实是引导学生要具备责任心与担当意识,照顾好身边的人。与此同时,父母在家中也可以有效衔接学校教育,教导孩子在家庭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关注各家庭成员,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像在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主动为他们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在家中老人孤单的时候陪他们聊聊天。当然,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理解他人的困难与需求,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如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孕让座、搀扶老人过马路、为迷路的人指路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却从小处培养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使学生在学校有教师的专门引导,在家中有家长的耐心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有重要意义。

结语

责任担当意识是学生们成长过程中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恰当而精准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切实给学生带来更愉悦的学习体验,与此同时,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熏陶与启迪,慢慢养成责任担当意识,为自身的长远发展积淀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作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责任担当意识[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31):00287-00287.

[2]曹婷.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的实践研究[J].新智慧,2021(23):45-46.

[3]柯兵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责任担当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好日子,2021(35):0272-0272.

[4]袁虎.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担当精神的意义与途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0(35):55-57.

[5]李猛.提升法治意識,践行责任担当:2021年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材料分析题研究与教学建议[J].福建教育,2021(37):23-24.

[6]林巧妹.责任意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上旬,2021(03):0265-0265,267.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