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枚举
[摘要]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一共安排了8个习作单元,每个单元都以习作要素为主导,将“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五个板块整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可以从“纵横梳理,把握习作要素;立足学段,细化教学目标;读写结合,习得写作技能”三方面入手,优化习作知识、技能的习得与运用路径,推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读写融合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一册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由“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五个板块组成,而且各个板块之间相互融合贯通,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单元体系。因此,在教学习作单元时,教师要关注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将各板块的内容进行整合,使分散的教学内容聚合在一起,从而优化习作单元整体教学的效果。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纵横比较,把握习作要素
统编教材每个习作单元都有一个习作要素,它是对习作知识的概括与提炼,是一种整合型要素。因此,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定性、分类及整合,精准把握本单元的习作要素。
(一)纵向梳理,聚焦习作要素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一共安排了8个习作单元,分别是三上的观察、三下的想象、四上的記事、四下的写景、五上的状物、五下的写人、六上的围绕中心意思、六下的表达真情实感习作单元的专门设置,为学生提供了整合、提高习作能力的机会。
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有关状物的习作单元,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习作内容是“介绍一种事物”,习作学习目标是“细致观察事物,把事物介绍清楚”。可以说,这是继观察、想象、记事、写景等专项习作能力训练之后,又一次集中指向“状物”的专项习作训练。本单元习作不仅整合了观察事物、发挥想象等习作专项要素,还整合了写清事物特点的练习要素。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习作时自主选择、调动更多的习作能力完成本次练习任务。就“介绍一种事物”这一单元关键习作能力而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这种事物的主要特点写清楚是本单元习作专项训练的重点。
(二)横向探析,定位习作要素
习作单元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等五个板块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前后连贯,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师可以从横向来探析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篇章、表意等五个维度来定位习作单元要素,让学生从中获取观察素材、加工处理、确定中心、学会表达、体会情感等习作能力。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各板块指向如下表格所示:
从上表可见,“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这两个板块主要是在文本表达中具体呈现不同的习作能力要素,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与“习作”这三个板块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习作专项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训练。因此,结合这五个板块的“内容与表达”和“能力指向”,教师就可以精准定位本单元的习作要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种事物介绍清楚”。
二、立足学段,细化教学目标
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来写作,以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怎样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可以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将内容写具体、写清楚,让读者能够看明白。因此,确定具体的习作教学目标是习作教学的前提条件。
(一)依据学生特点,把握方向内容
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学生相比,自主性和独立性更强,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学习的责任感也不断提高。在写作方面,他们逐渐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由“写清楚”向“写具体”递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把口语化形式的作文转化成书面形式的作文。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表达形式,实现由“写清楚”向“写具体”转化。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是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习作训练重点。因此,教师要紧扣学段习作训练重点,在要求学生写作时要达到文从句顺,以及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此外,还应训练学生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实现由句而段、由段而篇的渐进过程,即自己写作时能确立中心主旨。
(二)围绕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
习作单元作为综合运用写作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训练,重在引导学生在习作情境中整合运用所学不同种类的写作知识、能力。“精读课文”主要是以习得关键写作知识及写作方法为目标。如《太阳》一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松鼠》一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特点,体会说明性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主要是梳理总结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习作例文”中的《鲸》和《风向袋的制作》这两篇课文都示范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准确严谨的语言及条理清楚的内容结构将一种事物说明清楚。但《鲸》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从分类介绍、形象描写等角度写说明性文章,《风向袋的制作》一文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运用序数词有条理地写好文中步骤的方法。
因此,结合学生特点、学段重点及单元主题,教师得以准确定位本单元的三个习作目标:一是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二是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三是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三、读写融合,习得写作技能
习作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要学习哪些写作知识与写作方法,而是要立足教材,充分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读中比较、读中思考、读写融合,掌握习作的方法、技巧及策略,提升语言表达的品质。
(一)品析范例,发现写作方法
习作单元中的精读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所体现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精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品析,发现文本的写作方法。如教学《太阳》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特点(即远、大、热);接着,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作者又是如何写出太阳的特点,探究发现课文的表达方法,如体会“远”的特点时,可以让学生细读第1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将太阳的远写具体。然后,教师就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教学“到太阳去……也要飞二十几年”这句话时,教师可以抓住“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这两个时间词,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更有助于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很远;再抓住“步行”“坐飞机”这两个出行方式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同样也能感受到太阳离我们很远。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学校的操场。这样,学生就通过探究文本内容、发现写法、迁移运用,让读与写前后贯通、相互促进,既突出了单元训练重点,又使写作落到了实处。
(二)借助平台,提高写作水平
说明性文章往往会使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将抽象与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精读课文时,让学生在体会运用说明方法好处的基础上,选择身边的事物说明它的特征。第一环节,可以结合“初试身手”中的第一题,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示意图和阅读示例,并从中知道这段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说明电视塔的外形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将图例和阅读材料结合起来,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如运用作比较时,是否突出了电视塔的特点;运用列数字时,这些数据是否准确;运用举例子时,所举的例子“火箭”是否通俗易懂。接着,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的例子,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描写身边熟悉的一种事物。第二环节,可以结合“初试身手”的第二题,让学生试着将散文改成说明性文章。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散文《白鹭》中的自然段;接着,让学生交流汇报如何将散文改写成说明性文字,如要改变语言风格、写出与白鹭外形相关的信息、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白鹭的外形说清楚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尝试修改这几段话,再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展示。最后,可以引導学生对比修改前后的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学生就能很好地运用说明方法将事物的特点写清楚,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整合资源,内化写作能力
写作技能是将所习得的写作知识、技巧及方法在情境中整合运用并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从而将写作知识及写作技能融合在习作情境中。如教学习作篇目《介绍一种事物》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表格,让学生从兴趣、生活等方面入手,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菊花、楼房、汽车等),可以选择感兴趣的、比较新奇的事物(如恐龙、火星的秘密等),还可以选择令人耳目一新的事物(如泡酸菜、涮羊肉等),从而筛选并确定说明对象。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对所选的事物进行全班交流,说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习作意向单”,如打算介绍什么事物,要拟什么题目,要从哪些方面进行介绍,要使用哪些说明方法,要搜集哪些材料等。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结合批注和课后习题,再次体会说明方法的恰当运用。
如习作例文《鲸》的批注,重点是通过多种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鲸的相关特点;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的批注,重点是清楚地介绍制作风向袋的过程(首先介绍材料和工具,接着介绍制作步骤)。因此,如果选择介绍“恐龙、菊花、灯”等事物时,可以模仿《鲸》的介绍方法;如果选择介绍“泡酸菜、玩溜溜球”等事物时,可以模仿《风向袋的制作》的介绍方法。最后,学生完成习作后,还可以让他们结合习作评价表进行简单自评,再在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推荐。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将学得的方法、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写作技能。
对于习作教学而言,整合的思路更有独特意义,有助于我们在化散为聚、化繁为简的过程中优化习作知识、技能习得与运用路径,助力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主题阅读与智慧表达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jgzx21-274)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