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2-05-30 00:43李佳璐
艺术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摘要: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专业实践,不仅承载着国家的教育意志、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培育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使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是各位教师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感受力及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8-0-03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核心素养

从词源来理解,核心素养一词是由“核心”和“素养”组成的复合词。核心素养相关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97年,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逐步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展开了研究,但并没有直接提到“核心素养”一词。我国真正对核心素养作出阐释是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件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学习和养成的,能够保证自身持续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必备的道德品格和关键能力[1],其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又具体体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1.2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全面提升。笔者认为,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是指教师在遵循音乐课堂客观规律的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通过设置教学策略[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其音乐品位和综合素质。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改变包括准备、教学、评价机制、形式等在内的综合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中平衡师生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得益于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教育改革的探索[3],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尤其是音乐教育受到了学校和音乐工作者们更多的关注,小学音乐课堂也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变化。更多的音乐教师将教学重心由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从以教师为主转移到以学生为主,教师的授课也从最开始呆板、平平无奇地讲述知识到现在的逻辑清楚、条理清晰,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这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更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本末倒置的问题,例如教师一味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传递等。这些问题也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此笔者尝试归纳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保守,教学目标模糊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学方式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有着明确的要求。例如,教师要注意营造欢快、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关于课程内容兴趣的培养,要关注其在课堂中的情绪,让学生感受到因学习知识而产生的快乐,收获因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满足感,并从主观上产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想法,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

要满足以上要求,教师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综合了解学生之后,要找到其在课程中的兴趣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果教师不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主体,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思维,认为重要的是知识,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在课堂中学生应是主体的原则,这种教师存在感强烈的课堂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感到枯燥。同时,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忽视学生的学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忽视音乐教育最本质的内容——美育,就会导致本应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变得无聊沉闷。

2.2 教学形式单一,教材运用不当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占主导地位,教学是单向的知识输送,教师在上课前就已经设计好引导、讲授、总结这几个教学的关键环节。而这样的教学形式只会出现一种情况,即教师在讲台上机械地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机械性地学习、配合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保证了老师对课堂的把控程度,但也极大地限制了课堂的灵活性。

2.3 课堂管理较差,授课效果不佳

课堂组织能力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全神贯注,课堂上会出现随意讲话、交头接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出现后,大多数教师也只是眼神提醒或者语言警示,但这种方式往往只能使学生迫于老师的威严暂时安静,很难真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很多教师的课堂管理仍然局限于形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无法将遵守课堂秩序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无法增强学生参与课堂互動的积极性。

2.4 教学评价单一,有悖美育需求

过于传统的课程评价标准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有悖于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美育的需求。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将非常被动,这种“指挥式”的教学方式明显无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对于音乐这门重视实践的学科来说,仅仅考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无法评估学生在音乐审美品位方面的提高和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

3 核心素养背景下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核心素养背景下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以下四点:一是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二是优化课堂秩序;三是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四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4]。

3.1 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保障学情需要

首先,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情制订教学目标,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目标要求,而不是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达到。其次,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符合音乐的学科特点,充分体现音乐的艺术性,以音乐为主线,传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也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最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测评的。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欣赏课《电闪雷鸣波尔卡》为例,应当适当弱化让学生使用打击乐器模拟打雷声这一环节,把教学重点放在音乐主题的聆听和感受体验上,调整课程结构、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打击乐器作为节奏模拟乐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媒介,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打击乐器的美感,从而深入体会音乐内容、结构、情绪等。与此同时,在编创环节,要让学生在编创节奏过程中,表述加入节奏的情感化理由,再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让学生将音乐技术与情感相融合,真正从内心把握音乐的美感、情绪,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与热情。

3.2 优化课堂秩序,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教学内容的科学设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由此来规避因课堂内容枯燥而出现的纪律问题,进而优化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点。体验式的学习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将其注意力集中在授课内容上,避免学生由于课程的枯燥乏味出现溜号、交头接耳等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这也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每个教学环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如随着音乐的播放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律动,或是分声部进行合唱练习等。这些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更多地参与课堂,还能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做到师生共同参与、体验。而这些互动无疑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也能让学生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内容上来。

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唱歌课《老牛与小羊》为例,笔者在课堂导入时用牛羊叫声模拟歌曲曲调,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模仿兴趣。采用动物的叫声模拟歌唱,向学生们提问“大家猜一猜老师哼唱的是哪首歌”时,即使往日淘气的同学也愿意参与到互动中,通过模拟声音快速锁定《老牛与小羊》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在随后的歌曲模唱环节,让学生自行选择模拟老牛或者小牛的音色,有些淘气的学生会在老师下达口令前模仿,这时老师就可以同步组织其他学生开始演唱,与模拟声音达到唱和相符的境界;也能让先行模拟的同学跟着歌曲回到演唱者的行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言语虽少,但都是以引导为目的,既不破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保证有序教学。

由此可见,优化课堂秩序绝不能仅仅从规范课堂纪律着手,还应当考虑如何丰富授课内容,合理设计讲课环节,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从而吸引学生参与课堂,通过教学活动规范课堂纪律,这才是优化课堂教学秩序的正确方法。

3.3 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引领学生主动

如今的音乐课与传统的音乐课相比,授课方式、课程内容、授课理念、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之一是要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具体到课堂中,这种互动包括课堂内容实践互动、教学思维互动以及情感互动等,所有的互动都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而这些互动可以提升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其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到课堂内容中。这样的方式,除了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以外,还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管理。

因此,教师在优化课堂秩序、加强课堂管理方面,不应单纯从规范课堂纪律的角度考虑问题,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利用教学活动规范管理才是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这也说明现在的教学评价方式应该由以前单一的笔试测验转变为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价方式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总的来说,教师不能仅仅以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知识技能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尺度,而是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多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3.4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把握教学节奏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的开展也逐渐规范,授课效率越来越高。但随之出现的是问题是,部分教师无法将核心素养的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欠佳。尽管教师已经认真备课,但学生反馈的课堂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及时总结,查缺补漏,这样才能逐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自身的成长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填写的自我评价表,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思,及时结合学情调整授课内容或方式,从而把握教学节奏,达到增强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4 结语

新课标实施和国家政策出台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音乐教学要求变得更高。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还是教学评价,都与传统的教学有所区别,因此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变得更加关注。文章根据小学音乐课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保障学情需要;优化课堂秩序,提高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评价方式,引领学生主动;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把握教学节奏这几个策略,旨在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笔者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为依据,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前人的理论成果,以核心素养为前提、国家相关发展策略为参考,为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文章提出的建议能够运用到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为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严琪.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北方音乐,2020(15):195-196.

[2] 王芳.核心素养视域下情境法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2(3):217-219,226.

[3] 徐秀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的有效性教学探究[J].天津教育,2020(17):139-140.

[4] 薛金.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解读《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谈起[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李佳璐(2001—),女,辽宁沈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核心素养
创新思维,让小学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音乐课堂实施竖笛教学的策略
高效课堂始于有效的导入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发声练习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