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2022-05-30 10:48林启修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用

摘要:艺术治疗是一种出现于20世纪中期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在调整情绪、激发创造性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将艺术治疗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决高校心理咨询服务资源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实践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文章建议高校采取积极措施,将艺术治疗纳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测评等心理健康教育维度中,并结合传统文化使艺术治疗本土化,以助力培养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艺术治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03

0 引言

艺术治疗是一种将艺术与心理学结合的心理健康服务方法,起源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对精神病艺术家的研究,并逐渐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1]。艺术治疗的定义为:将艺术形式作为基本交际模式,实现当事人内在自我的表达,从而改变认知、情感、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2]。艺术治疗师利用非语言工具,将当事人潜意识中难以言语化的情感和矛盾通过可视化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将艺术治疗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決高校心理咨询服务资源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实践活动参与度低等问题。探索创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高素质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1 艺术治疗的特点与优势

1.1 特殊的艺术形式

艺术治疗采用的特殊艺术形式为“原生艺术”,后被称为“草根艺术”,不同于专业人士创作的“美学艺术”[1]。原生艺术作品是作者对内心世界的冲动、需要、情感进行纯粹而自发的表达,其创作方法、制作方式、材料选择、艺术主题都具有独创性,对应着个体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特点。原生艺术作品是创作者的心理镜像,是治疗师评估、干预的重要依据,它使艺术创作向普通人敞开大门,艺术不再由社会少数精英所独享,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大众的艺术观,使艺术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应用于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成为可能。

1.2 真实的表达方式

艺术治疗的显著优势是提供了一种语言交流之外的沟通方式。个体对内心真实感受的自由表达,是心理治疗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心理治疗的主流沟通方法仍然是言语表达,治疗师往往无法迅速到达当事人内心的真实世界,只有通过多种治疗技术的运用和长时间的关系建立,才能获得当事人的信任,从而更接近其语言表达背后的真实情感和想法。艺术治疗打破了语言的诸多限制,使治疗师和当事人能直达内心的真实,从而在短时间内通过艺术形式进行有效的沟通[3]。

2 艺术治疗的有效性和理论机制

2.1 艺术治疗的有效性

艺术应用于心理治疗和精神康复领域的效果,已经获得国外诸多科学实验研究的证实。其中,随着大脑成像技术和生物标记测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艺术材料和创作过程在压力管理、缓解焦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在一项研究中,给预先画好的曼荼罗上色、个性化涂鸦、在白纸上自由绘画,结果发现,艺术创作过程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4]。另一项研究将正念艺术治疗应用于焦虑但总体上健康的大学生,其焦虑症状得到显著缓解[5]。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艺术治疗在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解决情绪困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一项使用绘画艺术治疗、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困扰的研究中发现,绘画艺术疗法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并增强其自尊心[6]。除此之外,一项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发现,将绘画疗法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增强中学生在面对困境时的耐挫力和自信心[7]。

2.2 艺术治疗的理论机制

2.2.1 潜意识理论

艺术治疗所依据的理论之一为潜意识理论,即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人类潜意识中的内容。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人格精神分析理论中,潜意识被定义为意识之外的情感、思想、冲动、记忆的蓄水池。潜意识中的大部分内容被认为是不可接受或不愉快的,如痛苦、焦虑、冲突等感觉,不受经验、技术、伦理等方面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是理解和分析人类行为、日常选择、个人偏好的重要通道。艺术作品归属于潜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个人得以与潜意识沟通[8]。在艺术治疗过程中,个体在艺术熏陶、创作中,内心能产生平静,减少焦虑情绪。如让大学生临摹曼陀罗图像,能使其获得一种共通的“自性化”的安宁,从而有效缓解焦虑和压力。

2.2.2 象征理论

针对艺术作品与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紧密联系,可以通过象征理论来理解。艺术表现与情绪、情感具有关联性,这是基于创作者的投射和艺术作品的象征[1]。投射是将创作者的感受、情绪、评价投注到艺术作品身上的一种防御机制。当个体内在的欲望和情感因与现实、经验发生冲突而无法得到表达时,可以通过一种象征性的方式表达自己。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具有投射和象征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心理评估方式,提供影像模型和理论依据。

绘画心理测试“房树人”、罗夏墨迹测验、“雨中人”、自画像等方法,都是基于创作者对艺术作品的投射作用。在投射测验中,个体对给定的刺激作出反应,而这些反应提供了个体隐藏的情绪或内部冲突的线索。例如,房子的墙体象征个体自我力量的强度;门窗象征个体与外界的关系,暗示个体的接受能力、与他人的互动、对环境的感知。

3 艺术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3.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活动参与度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未充分调动学生的广泛参与,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缺乏新意,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二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鲜明、自主性较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无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心理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使用艺术治疗,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艺术形式,在艺术创作和体验中充分表达自我。因此,艺术治疗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参与度低等问题,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适性。

3.2 解决情绪困扰,增强心理调控能力

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孤独、抑郁等情绪问题,容易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行动力下降、学习动力不足等后果,甚至采用极端的方式发泄情绪。然而,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局限于认知层面的理解,未使大学生获得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从前文关于艺术治疗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知,艺术治疗对于缓解焦虑、表达情绪具有重要的价值。艺术存在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触手可及,将艺术与心理健康相结合,大学生能在体验中获得治愈自我的方法。例如,大学生可以在绘画中表达潜意识中的愤怒、焦虑,在音乐品鉴中调整呼吸、舒缓情绪,在舞动治疗中通过身体的具象化弥补性格缺陷,在曼陀罗描绘中学会调试压力,在心理剧中重现、学习克服现实困扰的路径。

3.3 丰富咨询形式,优化咨询服务效果

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的重要途径,主要依赖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能力。传统的心理咨询以谈话疗法为主,来访者需要对咨询师抱有充分的信任,才能在言语上少一些隐藏和修饰。然而,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机构兼具服务和管理的职能,因此无法充分保障咨询服务中的隐私。而艺术治疗可以弥补当前心理咨询谈话疗法的不足,通过无意识的创作过程,直达求助者内心最真实的部分,减少关系建立所耗费的时间,进而优化咨询效果。

4 艺术治疗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4.1 在教育教學中融入艺术治疗,优化心理育人效果

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开设一定学分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在心理课堂上,应强调身体和心灵的参与,忽略记忆和意识的关注。高校可以在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艺术治疗形式,打造体验性强的课堂,优化心理育人的实际效果。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心理情景剧、微电影的表演,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问题、解决办法,参与者获得参与体验,观众则习得重要他者经验。同时,可以在课堂上或课间播放音乐,使学生在音乐体验中舒缓情绪、调节呼吸、增强自控能力。此外,自主绘画、合作涂鸦、剪贴画等方式,可以用于课堂中的自我探索、团体合作、情绪表达等。在课堂中穿插艺术治疗,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体验,提升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的穿透力。

4.2 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艺术治疗,调节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对于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可以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绘画艺术展、心理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而未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也能通过观赏情景剧,获得替代性的学习和体验。例如,在心理情景剧大赛中,参赛大学生通过设计贴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剧本,通过肢体、语言、象征等方式表现心理主题,采用有效的方法实现主题的升华,使参与者、观众都能从剧中获得情感体验。其次,高校可以在“3·20”“5·25”等重要的心理健康节点,开展艺术治疗实践活动,如在活动广场上设计曼陀罗合作涂鸦、舞动治疗体验、自由涂鸦等项目,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提升自我。

4.3 在咨询服务中融入艺术治疗,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高校应将艺术治疗纳入心理健康队伍的培训计划中,提高心理咨询教师、心理辅导员、心理委员等实施艺术治疗的人员的专业性。在个体咨询服务中,引入绘画、舞动等方式进行无意识的表达,降低学生的心理防御水平,缓解学生的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在面对性格较内向的大学生时,高校心理咨询师应采用语言之外的艺术形式,使来访者表达内心真实的自己。在团体心理咨询中,艺术治疗的使用形式更多样,如可以开展以心理情景剧为主要形式的主题团体活动,学生在团体中即兴创作,通过应用替身技术、角色扮演技术、镜子技术、角色互换技术、具象化技术、情绪交通灯技术等,呈现与解决心理问题,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成长。

4.4 在心理疾病测评中融入艺术治疗,完善危机干预与预防系统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多为“自陈式报告”心理量表,其有效性和信度水平受学生主观“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心理测评的局限性,使许多大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精神障碍无法得到准确筛查,给后续的心理援助、危机干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将艺术治疗融入心理疾病测评,有助于减少主观“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例如罗夏墨迹测验、“雨中人”测验、“房树人”测验等经典的投射测验,都是通过无意识内容的投射,绕过了个体的意识层面,大大提升了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艺术治疗也可以应用于心理危机发生之后的心理援助。在发生自杀、重大事件之后,亲历者的内心往往会受到严重的冲击。此时,利用艺术治疗的形式,能使亲历者与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造成二次创伤,同时能进行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例如,对一个经历同学去世的班级展开心理援助,可以通过心理情景剧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伤和告别,从而完成心理功能的重建。

5 结语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培养和提升心理咨询服务教师在艺术治疗实践中的胜任力,探索更多艺术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耦合形式。同时,应根据学生呈现的心理问题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治疗活动,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和国民心理健康现状,使艺术治疗本土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元素,与艺术治疗的方法相结合,既能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又能使大众获得切合自身实际的艺术治疗体验。

参考文献:

[1] 周钦珊.论现代艺术治疗兴起的思想背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133-142.

[2] 德田良仁,大森健一,饭森真喜雄.艺术疗法1:理论篇[M].东京:岩崎学术出版社,1998:12-70.

[3] 贝尔泽,利特,皮克特,等.基于正念的艺术疗法的生物行为效用:神经生物学基础和心理健康影响[J].实验生物与医学,2019,245(2):122-130.

[4] 杨松,林德布洛姆.焦虑、抑郁与失眠之间的双向关系?普通人群的前瞻性研究[J].身心研究杂志,2008,34(4):447-449.

[5] 毕尔斯,李思,斯坦伍德.艺术疗法有生物反馈反应吗?减轻大学生焦虑和压力的技术辅助方法[J].尚辑开放,2019,9(2):1-10.

[6] 刘中华.宁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绘画艺术治疗[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1):6.

[7] 李洁,黄仁辉,高岚.绘画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心理耐挫力的干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10):72-76.

[8]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冯川,苏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161.

作者简介:林启修(1990—),男,福建三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度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守门人培育及效果探究”成果,项目编号:SZ20210344;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大学生人生目的与生涯适应力的耦合机制探究——基于心理韧性理论”成果,项目编号:2020SJB0081;202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守门人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FYHLX03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