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性理论视角下的农业旅游景观设计研究

2022-05-30 10:48:04江子睿韩荣霍珺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江子睿 韩荣 霍珺

摘要:文章从橘江里风景区产业现状及结构出发,基于可供性理论视角对游客使用后的反馈评价展开研究,旨在客观分析相关产业的发展难点,优化游客的使用体验。通过挖掘高频环境使用层面的关注热点,分析热点构成并构建评价体系框架,建立评价体系下环境主体的使用后评价并展开分析。最终找到现存环境问题,结合图底序列关系、秩序网络塑造、项目并行架设、资源解构再利用,提出优化景观体验的相关方案,为农业旅游景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关键词:农业旅游景观;可供性理论;使用后评价;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03

农业旅游景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与高度关注,农业旅游景观在区位地点与景观主体上相较于城市景观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景观主体中,不同区位的农业旅游景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农业资源、产业结构,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着耦合关系,不够清晰的规划路径极易影响农业旅游景观整体的发展质量。基于此,本文引入可供性理论,强调行为主体与环境的交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交互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充分利用在地资源,协调相关产业,并进行整合。

1 农业旅游景观与可供性理论的相关概念

1.1 农业旅游景观

农业旅游景观是指在进行农业旅游开发时以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为主,民俗文化资源为辅,充分融合乡村资源中与农业产业相关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从而构建兼具“观察农业生产、参与农事劳动、体味农村风情、科普农业知识和感受农事工具等对城市居民有吸引力的旅游活动”[1]。农业旅游景观重点面向当地及其周边城市居民,是为其提供业务而创造的集城市生态保护、乡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互补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园区。

1.2 可供性理论

可供性理论是强调主体和环境全面交互关系的一种具有原则性、理论性和客观性的理论方法。该理论通过对环境中不同维度的可供性进行评价,从而理解并认识到行为主体与环境间的关系。设计主体在项目反馈中常常因设计目的、方式运用等问题造成消极后果,而出现这类问题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行为主体同环境复杂且多样的交互性质。大部分设计项目初期的思维模式通常是,产品或环境可以、需要或被需要实现什么功能,并以此为鉴展开实践。在设计初期就应该关注项目可以提供哪些积极可供性或使用者可以感受到什么,即在特定情况下,设计一种环境,给人提供一种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2]。

2 镇江市江心洲橘江里风景区调研与分析

镇江江心洲位于镇江市东郊,四面环江,是目前长江一带少有的自成江中岛,处于“苏锡常”和“宁镇扬”两大都市圈之间,具有田园特色和江岛风貌的鲜明风格,享有“江中明珠”的美誉[3]。

為探究江心洲橘江里风景区环境中各层次的可供性,收集用户的使用后评价,并将反馈表达为可供性原则,结合数据反馈进行实践设计。具体的调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汇总,收集环境使用层面各个维度的关注热点;二是数据匹配,分析热点构成并构建评价体系框架;三是方法输出,评价体系下环境主体的使用后评价。基于以上客观调研数据的生成,寻求最佳的解决思路。

本文通过录音设备,采用结构化的访谈方式收集游客信息,采访流程包括询问年龄、出行方式以及对景区的整体评价。

此次调研项目中共有29人分别参加了采访,所获得的音频文件总计7小时32分钟,其中男性占比62%,女性占比38%,18岁以下的人占比7%,18~60岁的人占比59%,60岁及以上的人占比34%。

在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访谈音频文件通过Notta程序将录音处理转化为文字数据,再将文字资料汇总并整理成Excel数据,然后通过人工筛选处理文字资料,并进行词频分析法计算。评论的词频的平均数为11.35个。出现频率低于11.35个的低频词仅占整体的46.6%,出现频率高于11.35个的高频词则占整体的53.4%,高频词能够有效地反映游客对环境的重要感知信息,基于以上调研得出游客对于橘江里橘林内部规划、特色农业资源、农事劳动场景、景区交通、活动内容开发具有较高的关注度(见表1、表2)。

3 可供性视角下江心洲橘江里风景区农业旅游景观设计策略

3.1 人车图底序列关系梳理

橘江里风景区由于其特殊的区位,自驾或是乘车前来游玩的游客占据很大的比例,在调研过程中,有多人强调该景区交通不便,如无法直接乘坐交通工具前往所订民宿,需要步行,并且寻找所订民宿具体位置也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与精力,景区内的交通流线不可避免地涉及道路、机动车与行人的关系,所以景区的道路规划应关注到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要求,同时必须保证游客安全,还要不影响景观环境[4]。

为最大限度保证行人不受到机动车的干扰,保障机动车在适合行驶的环境中驾驶,提高景区交通出行效率,在拓宽道路的基础上,通过图底关系对动线规划进行区分,采用“颜色分流”的方式,以两种不同颜色的道路铺装区分,引导游客与机动车的交通关系,形成立面隔断上的图底关系。

橘园区域与道路以木质隔断进行空间分隔,从空间关系上将园区与道路分隔开来,但在视线空间中又能保证二者的联系。这种空间的灵活转变,首先是为了满足行人在园区内的观赏体验,形成空间上自然而然的过渡,保证空间的互动联系;其次,不使用过高的栏栅阻断行人视野,也能避免造成行人的视觉心理压力,同时,开阔的橘园视野也足以保证行人道路的区域触媒能力,从视觉心理的角度吸引游客使用行人道路的图底区域。

3.2 橘林空间秩序网络塑造

农业旅游景观在关于蔬果自主采摘项目的园区规划中,通常会从保证游客自行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以整体的园区作为活动区域,供游客自主采摘。面对较为开阔且陌生的环境时,人的行为容易造成场所中产生无序感,而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本能地前往较为中心或人流量较多的区域进行采摘活动,造成环境内部的节点拥堵。

为了避免空间秩序被破坏,可在园区内打造限定空间,空间的隔断是限制区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不论在空间中利用怎样的隔断,实物或虚体空间,在主体和客体之间都具有隔离、组织、制约的功能。在空间中,虽然隔断具有分割空间的功能,但并不是和墙体一样把整个空间完全隔开,而是让空间和空间之间仍然保留某种联系,从而产生良好的空间流动性,达到隔而不断的目的,且整个空间层次也会显得更加丰富。以园区内各片区的橘林为分区,在分区周围铺设适宜的场景隔断。分区外围隔断包围,整体园区隔断连续的方式,一方面限定了各分区间的空间范围,另一方面保证了各分区间的联系。隔断的作用不仅在空间层面重新制定了空间秩序,同时作为空间流线有效地将各分区串联起来,形成整体的秩序关联。

3.3 多线程项目并行架设

农业旅游景观中富有特色的农业资源是带动乡村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农业特色资源之间特有的共生发展关系是深度挖掘在地文化与资源利用的关键环节。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景区同质化等情况,要明确在地资源的优势与性能,并开发衍生特色产业。在开发农业旅游景观场地的过程中,要注意保存场地自身的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还要依托二者开发相关的文化产业,以此构建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意蕴。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当地情况,结合行业特点,形成突出的农业主体意象,优化整合产品制作空间、公共活动空间、眺望平台、样本参观空间。产品制作空间可以开展柑橘相关的农副产品生产流程的互动体验类活动;公共活动空间可以开展柑橘相关的文创产品的手工制作活动;样本参观空间则可通过带领游客参观不同品种的柑橘样本,向游客宣传当地的柑橘培植技术,达到观赏与价值输出的双重目的。

3.4 闲置资源解构再利用

农业旅游景观在规划初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源未充分使用的情况,而在风景区的运行过程中,闲置资源的持续开发是对其功能补全的最佳手段,闲置资源系统内各部分间的关联往往被忽视,在复杂的景观交互系统中这个问题尤为明显。解构再利用的逻辑则可在分类的同时建立不同类型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新的整体。农业资源因其独有的地域性及其季节性特质,使得农业旅游景观的发展易受到资源浪费、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起可供不同季節来访游客的全季节活动机制,促进景区的资源整合能力、资源使用率等的提升,继而突出景区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性以及增强景区的可玩性。

滨水景观作为风景区中极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在目前的景区运营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现阶段,滨水景观的功能仅停留在行人通行并布置简单的绿化层面,未能做到使用功能与使用面积的有效延伸。作为整个景区的中部区域,滨水景观区连接着橘林景区与对岸的民宿建筑群,从功能层面出发架设景观亲水平台,利用坡道与廊道组合的形式组建平台,保证游客通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并形成移步换景的观景体验,最大化地拓展滨水景观的空间观景效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效能引出橘林景区中的人流,并承担起橘林景区游客分散后的缓冲空间层功能。

4 结语

本研究从环境可供性理论视角出发,针对使用后的反馈分析不同维度的环境可供性,从研究方法上看,通过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统计排序生成客观的环境层次准层,有利于了解区域发展的难点并形成高效合理的方法输出。从设计实践上看,图底序列关系、秩序网络塑造、项目并行架设、资源解构再利用,为农业旅游景观活动拓展、体验优化、资源整合等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在保护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为农业旅游景观相关产业提供了实际方案并可行性借鉴。

参考文献:

[1] 曾姣凤.黄果树景区农业旅游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 马雪梅,宋天明,王义.可供性理论视角下的外部空间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10):93-97.

[3] 许开飞.休闲观光农业营销创新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4] 张磊,张楠.人车分流背景下对居住区道路人车混行的思考[J].中外建筑,2009(7):53-55.

作者简介:江子睿(1997—),男,江苏镇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韩荣(1976—),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衍生与服务。

霍珺(1983—),女,江苏镇江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江苏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江南传统村落记忆场所的挖掘与活化:基于社交媒体的艺术设计方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YJC760029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8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文化纵横(2022年3期)2022-09-07 11:43:16
梁燕莺景观设计作品选登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康复养生理念下的景观设计
新农业(2020年18期)2021-01-07 02:17:20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22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28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33
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27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