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指游戏是一种手做动作、口念儿歌、眼睛观察的操作性游戏,不仅能帮助教师衔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而且还有助于小班幼儿记忆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发展。文章通过论述手指游戏的研究背景,分析手指游戏与幼儿园各种活动融合的意义,提出手指游戏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以期提高幼儿教学活动质量。
【关键词】手指游戏;小班幼儿;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杨佳宇(1998—),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和幼儿园。
手指游戏来自日常生活,与幼儿的已有经验相关,备受幼儿的喜欢。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在进行手指游戏时,对手指谣的内容记忆深刻准确,对手指动作充满兴趣,节奏感强,手、口、眼、脑能够协调并用。因此,笔者通过几种研究方法对手指游戏展开了探究,分析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价值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起源
笔者在H市K幼儿园的两个小班进行比较观察,发现这两个由不同的教师带领的班级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K幼儿园有晨诵儿歌的特色,每一个星期都会教给幼儿一首新的儿歌。在教授儿歌的过程中,这两个班的老师都会先向幼儿讲解儿歌的大意,让幼儿初步掌握儿歌的情感,但是接下来所使用的朗读方式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个老师选择的是用铃鼓打节奏的方式,带领幼儿跟随节奏来诵读儿歌。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幼儿锻炼节奏感以及语感,有所欠缺的地方在于有的幼儿在听老师打铃鼓的过程中容易走神,跟不上铃鼓的节奏,不知道该怎么唱。而另一位老师采用的是将儿歌的内容与手指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边用手指表演边讲解儿歌内容。幼儿对此很感兴趣,纷纷跟着教师学习手指动作,对歌词的记忆也更深刻了。此外,该班幼儿在课后一些零碎的时间也常常主动与同伴一起边做手指游戏边唱儿歌。
(二)研究现状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幼儿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在当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大背景之下,游戏越来越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尤其是手指游戏。手指游戏因为简单和有趣深深吸引着幼儿,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大有助益。
任丽娜(2011)在其文章中将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价值总结为稳定幼儿入园情绪、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提升幼儿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这五大部分[1];刘雪梅(2015)在其文章中侧重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研究手指游戏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手指游戏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智能多元化发展、大脑和手部肌肉的发育[2];胡巍(2016)则在其文章中重点分析了手指游戏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包括进餐前、教学活动开始前等)中的运用[3];等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笔者主要在中国知网进行相关文献的查找,以“手指游戏的教育”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共有一百多条结果,缩小关键词后出现了三十余条结果。在查看、分析之后,笔者选择了十篇文献进行参考,如任丽娜的《浅谈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价值》等。
2.观察法
笔者主要采用的是非参与式观察方法,在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幼儿对手指游戏的兴趣、接受能力,以及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作用和影响,并进行记录和
分析。
3.调查访问法
笔者通过与一线老师对话交谈(询问手指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时间段、频率以及教师对手指游戏的态度等),了解当前手指游戏在小班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情况。
4.谈话法
笔者与小班幼儿进行交流,通过提问(比如喜不喜欢手指游戏,愿不愿意参与手指游戏等)了解幼儿对手指游戏的态度。
二、手指游戏与幼儿园各种活动融合的意义
(一)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总是会有很多零碎的时间,比如午餐前后的时间、盥洗时排队的时间等。这些时间段幼儿的自制力往往比较薄弱,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喜欢东张西望,常和身旁的小朋友打闹。如果教师放任幼儿,既容易出现纪律上的问题,又会造成时间的隐性浪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而教师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手指游戏可以避免幼儿消极等待。手指游戏不需要准备道具,可以随时随地就做,而且可以起到稳定幼儿情绪、集中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二)可以使幼儿掌握一些知识或技能
在集体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手指游戏来进行活动的导入,既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使幼儿初步掌握一些教学内容。此外,在一些日常活动中,教师通过轻松有趣、简单可操作的手指游戏可以让幼儿掌握一些生活技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
(三)能使幼儿将手脑结合起来
幼儿的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手脑并用,专注于当下的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让幼儿将手脑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手指游戏就可以让幼儿较为轻松地实现手脑并用,因为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会被游戏工具分散注意力,只能专注于自己的手指动作,而且要用心听教师的口令才能保证手指动作不出错。
由此可知,手指游戏具有比较高的教育价值。但是在观察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老师大多时候只是把手指游戏作为一种课间小游戏来活跃课间的氛围,并没有充分发挥手指游戏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五点运用策略,以期提升手指游戏的运用水平。
三、手指游戏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一)利用手指游戏进行常识教育
手指游戏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必要的生活常识的教育方面,尤其是卫生常识。因此,教师可以借手指游戏对幼儿进行常识教育。比如通过手指谣《小手拍拍》开展手指游戏,帮助幼兒认识自己的身体。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教師带领幼儿一起拍手)
食指伸出来(指导幼儿伸出食指)
耳朵在哪里(用一种疑惑夸张的语气去问幼儿)
耳朵在这里(指导幼儿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
教师可将歌谣中的“耳朵”换成眼睛、鼻子、嘴巴,或者脑袋、膝盖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己的身体。
教师还可以通过刷牙的手指游戏,告诉幼儿“上面的牙齿要往下刷,下面的牙齿要往上刷,要早晨刷、晚上刷,才能没蛀牙”,从而使让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另外还可以利用关于穿衣、叠衣、吃饭等的手指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手指谣很多来自生活常识,教师将其融合到手指游戏中,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记忆生活常识,从而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
(二)利用手指游戏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利用手指游戏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因为手指谣中的语言很丰富,往往含有大量的叠词、动词、形容词等,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所帮助[5]。教师在进行手指游戏的时候,可以根据手指谣的语言对其进行分类,比如拟声词类、叠词类、色彩词汇类等,再教授给幼儿。比如可以选择下面这首手指谣帮助幼儿学习一些拟声词。
时钟说: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剪刀说:咔嚓,咔嚓,咔嚓,咔嚓;
榔头说:叮当,叮当,叮当,叮当;
……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将手指游戏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小班的幼儿爱模仿、爱表演,笔者在观察的过程中看到有位老师将手指游戏与角色扮演相结合,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该教师先带领幼儿完成手指游戏,之后让幼儿扮演自己的手指,即用身体模仿手指的动作,比如用弯腰模仿弯手指的动作,用伸懒腰模仿手指伸出的动作,等等。教师示范之后,让幼儿自己发挥、表演,幼儿都很感兴趣,一边口念儿歌,一边用身体做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沉浸在角色扮演之中,沉浸在老师为他们构建的童话世界之中,体会到了游戏的快乐,也学习到了一些动作口令的表达方式,从而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利用手指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
创设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是发展幼儿社交能力的关键。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刚接触集体生活,可能还不善于与人交流,教师可利用手指游戏促进幼儿交流。教师可利用一些利于交流或者能够让幼儿互相合作的手指谣[6],比如《拉大锯,扯大锯》和《炒黄豆》。笔者不止一次看到,在排队、自主游戏等时间段内某班幼儿两两相对,一边口念这两首手指谣,一边用手指互相做游戏。据该班教师说,这并不是教师教的手指游戏,是幼儿根据这两首手指谣自创的游戏,幼儿常常玩得很投入,还能在游戏中收获友谊。此外,手指游戏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暂时忘记与家人分离的焦虑情绪,投入集体活动中,积极与别人交往。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充分选择一些适合幼儿互相交流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交朋友、收获友谊,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四)利用手指游戏发展幼儿的数理逻辑能力
手指谣中有些内容是关于数数的,比如《猴子荡秋千》,这首手指谣中除了猴子的数量有变化,其他内容都是重复的。在进行手指游戏时,幼儿要能及时地反应接下来猴子数量的变化,顺利用手指做出表示相应的数字的动作。教师可以利用此类游戏,让幼儿在进行手指游戏的过程中形成对数量的认知。除了认识数字、学会数数,此类游戏还可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思考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并用手指做出来,从而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将手指游戏与绘画、音乐等相结合,提升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之前,笔者发现幼儿喜欢在手掌上画画,或者在手指头上涂上水彩笔颜色,再将其印到纸上,因此产生了将手指游戏和手指画结合的想法。笔者自编了一首手指谣《小手小手印颜色》,如下。
食指印来做脑袋,
拇指印来做身体,
再画四肢和五官。
之后,笔者引导幼儿边唱这首歌谣,边根据内容在手指上画出一个小人的样子。笔者还鼓励幼儿自主创新,丰富手指画的内容,并尝试自编儿歌或者自编有趣的手指故事[7]。如此既可以让幼儿玩得开心,又能让幼儿从中受益,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提升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手指游戏本来就是可以伴随着音乐来进行的。教师在进行手指游戏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入音乐,让幼儿伴随着音乐旋律有节奏地比画手指、唱儿歌。当然,也可以在教授儿歌的时候加入手指的动作,使歌曲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将歌曲与手指游戏相结合,可以使幼儿提升审美创造力。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表演“手影戏”,准备幕布、灯光等道具,让幼儿在幕布的后面随着音乐不断变化手指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动作,从而使幼儿感受到美,学会表现美、创造美。
总之,笔者相信,手指游戏对于丰富幼儿的生活常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让幼儿学会表现美具有积极的作用。将手指游戏与教学活动进行结合,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记住,手指游戏是幼儿自己对生活经验的感受与表达,教师应该将手指游戏的价值意义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环境,与孩子共同进行手指游戏,利用手指游戏对孩子进行培养,实现家园共育。
【参考文献】
[1]任丽娜.浅谈手指游戏对小班幼儿的教育价值[J].才智,2011(27):279.
[2]刘雪梅.探究手指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必要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4):116.
[3]胡巍.手指游戏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23):252-253.
[4]雷颖.浅谈手指游戏的开发价值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才智,2013(24):98.
[5]何筱华.浅谈幼儿手指游戏的功效[J].科技视界,2012(16):142-143.
[6]曾昭耀.手指游戏[J].比较教育研究,1981(03):60-62.
[7]王晓红.小班手指游戏的实践与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