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军
摘 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与叛逆期,很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且有强烈的反叛心理。因此,不容忽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好课标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之外,还要重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鉴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6-0012-04
Discussion on the Path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CUI Jianjun (Pingxiang Junior High School, Tongwei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Because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re in adolescence and rebellious period, it is easy to appear self-centered and have a strong rebellious mentality. Therefor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not be ignored. In addition to taking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stipulated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we mus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ation of subject teaching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takes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s an example, and combines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o explore the path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ffective integration
初中階段的学生正面临着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为了矫正初中生的错误行为,引导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就要在课堂授课中适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学习观念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价值观念。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不能仅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认知和健康的心理,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与自身良好发展打好基础。
1.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意义
从初中生的角度来看,适时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成长与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倘若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或有所忽视,就会致使身处青春期的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其今后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尤其是在近些年中,随着社会民众生活品质的大幅度改观,人们愈加看重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当前的初中生不但承受着教师、家长的压力,而且承受着其他方面的压力,一旦学生无法找到解压的正确方法,就会致使青春期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面貌不能一直处在健康阳光的状态下。为了帮助初中生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优良的学习状态,教师纷纷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策略作了转变,同时落实了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自身的心理问题。通过整合分析以往的工作经验,就会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时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能对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益于端正初中生的价值观念
对于初中语文课程而言,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适时地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人文性特征充分展现出来,还能深挖书本内容中蕴涵的情感要素,这样便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学生价值观念的端正提供助力。分析原因,主要是身处青春期的学生大都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探索欲,然而考虑到其自身欠缺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易于被外界环境要素干扰,在此期间,倘若学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则很容易致使其误入歧途,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有益于端正初中生的价值观念。
(2)有益于塑造初中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课本知识时,如果可以找准时机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便可帮初中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坚定学生的意志力,促使其学会如何自我调节不良情绪、学会如何排解自我的不良心理压力,这对其终身的学习与成长都会大有裨益。比如,一部分初中生的抗压能力较为薄弱,因而在突遇挫折时,就会表现出闷闷不乐、意志力欠佳的精神状态。当发现学生的这种表现时,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资源或课外读本材料,与学生一起学习英雄或伟人的传奇故事,让学生学习他们身上坚韧的品格,如此便可丰富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可以正确看待挫折,选用正确的方法击溃挫折,勇往直前。
(3)有益于提升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基于我国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力和团结互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而,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以助于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初中生已有了较强的与人交流的意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渗透,既满足了他们交际能力的学习需求,又能使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提升交际能力。另一方面,结合语文单元的人际交往训练主题,可以有侧重点地引领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譬如懂得尊重他人并倾听他人意见,主动融入团队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能够顺畅交流,清晰和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2.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1)深挖教材内容,探寻心理健康教育的准确渗透点
随着新课改工作的大力开展,促使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即便如此,并不是意味着教师需要在每一堂语文课上都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何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点,成为广大教师所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应挖掘教材或探寻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这样才能促使初中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并深入体悟文章所蕴涵的精神内涵。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选用要以初中生为依据,着重考虑这个年纪的烦恼,让学生在自我代入的同时获得积极指导。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背影》这一文时,考虑到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一些学生会由于自身与家庭间的矛盾产生苦恼情绪,此时,教师便可借助本篇课文,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基于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文章描写了父亲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为此,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分享自己从平凡事物中感受到的父母关爱,以唤醒学生的记忆,促使学生回顾生活往事的同时,引导学生更多地理解父母,碰到问题时多和父母商量,而不是一味地钻牛角尖,从而伤害自己和身边的人,唯有如此,才能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实现语文教育育人的目标。
(2)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融合课本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基于大部分初中生在认知事物时,都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作为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倘若要保证课堂授课质量且达到预期目标,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初中生的学习接受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开展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将语文教学内容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然后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或音视频等予以展示,让学生在接收所学知识的同时,拓宽视野。另一方面,在运用所整合的教育资源时,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现,当学生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或有同感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文章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三顾茅庐》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三顾茅庐”的影视片段,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张飞、刘备等几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由于视频形象直观,初中生就能在观看影视的过程中发现张飞的火暴脾气、刘备的礼贤下士和求贤若渴等性格特征。此时,教师就应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待人接物时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能像张飞一样太急太躁;在请教别人或结交朋友时要有礼貌,从而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3)渗透生命教育,促使学生珍爱生命
认为生命不宝贵、不尊重生命是现代初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心理,这是因为很多初中生并没有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价值与重要意义,更加不知生命的来之不易。因而,在遇到问题、面临挫折时,经常会选择逃避或者选择极端的方式处理,这些不懂得珍惜生命的行为实在令人唏嘘。因而,如何正确引导初中生珍爱生命成为初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者所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唯有在课堂授课中适时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促使学生珍爱生命,才可以干预与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珍贵。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秋天的怀念》这一文时,则应将授课重点置于引导学生体悟母亲的隐忍伟大与儿子的愧疚怀念上,进而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可贵,促使学生可与作者的写作情感产生共鸣。除此之外,为了强化初中生的生命意識,教师还应让学生依据生活实际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从莎莉文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从关心同学、充满爱心、耐心等方面进行讨论。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海伦·凯勒这一人物的理解,说一说她身上具有的品质,让学生从顽强意志等角度谈论,以此激励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学会感恩,让生命得到升华。
(4)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构建师友关系
初中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务必要了解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要认识到与学生建立良好师友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出气氛浓烈、和谐融洽和学习积极的初中语文课堂,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铺平路、打好基。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关注每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情感的变化和行为举止,这样在语文教学中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久而久之,学生也能感觉到教师不仅能传授知识,还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学生引航向,释疑难,帮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在生活中,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学生的真实心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解决青春期遇到的各种苦恼……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状态下,学生才愿意将身心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中。
例如,在《背影》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渗透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散步》一文,表现的是家长之间浓浓的亲情。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的交流探讨,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家庭和家长。初中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文章涉及了家国情怀、文化传承和奉献精神的篇目,都可以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还有很多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浴血牺牲的故事,也能更好地激励少年一代坚定意志,奋发图强。
(5)有效渗透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基于实际情况分析,不论是挫折还是困境,在人的一生中都难免会遇到,但事实上这些都是可以自我克服的。因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期通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促使学生拥有敢于面对挫折的心态。而语文教学本身就应该具备这一人文精神培育功能,教师应当发挥这一教学价值,依托教材和课堂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坚韧品质相关内容,因势利导地培育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比如,《再塑生命的人》《一棵小桃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海燕》等课文,都可作为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的素材,也是最有利于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此,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应该带着学生深度品读课文内涵,把握课文蕴涵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身上的积极品质,同时为学生拓展相关的名言警句,以此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
(6)协同构建育人机制,健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首先,作为初中语文的科任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既是知识的教授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者。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研究中要加大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既学知识又育人的目标。其次,教师应当多与家长沟通,做到学情共享,使教师能从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性格喜好等角度着眼剖析其心理状态,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给予支持。最后,学校应当寻求专业心理教育指导机构的帮助,促使其可以积极协助教师完成育人任务,用科学理论及先进的技术预判、发现、分析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弥补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较弱的育人缺陷,以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价值的充分体现。
(7)优化教学评价模式,注重激励教育的实施
在以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选用的教学评价模式主要为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这种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应用,使得教师仅仅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为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果想要保证课堂授课质量达到预期标准,从而将语文教育的实施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就要在优化教学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注重激励教育的有效落实。因而,在初中语文课堂授课中,改变自己传统的观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在学习成绩,而在于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道德水平,通过利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导学生不断发扬自身优点,可以帮助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在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向学生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文时,在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小时候为了不迟到,在书桌上刻“早”字的故事,不断激励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以鲁迅先生为榜样,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反省自身的不足,并做出改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8)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壮大师资团队力量
由于时代的变化,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已超过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且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学校要充分发挥好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计划和各种预案,每学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摸底,并建好台账。其次,学校还需增加对科任教师心理健康的知识培训,提升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时,才可以积极地传播正能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最后,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进行备课;在学习教材内容时,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情况灵活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哪些教材可以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哪些内容可以有效实施德育,等等。同时,通过对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能使教师从心理教育的角度去处理一些问题。
3.结语
总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向,分析原因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意义,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地发展,帮助学生改善不良情绪,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因而,本文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意义、融合路径展开了探讨与阐述,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永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新课程,2021(50).
[2]李自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
[3]郭小兵.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
[4]刘凤霞.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心理健康相互渗透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9).
[5]顾耀科.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4).
[6]唐莉婷.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文渊(小学版),2020(05).
[7]龚成湖.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J].语文课内外,2017(33).
[8]黄玉珍.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课内外,2019(10).
[9]孟新和.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1).
[10]王敏.初中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D].苏州:苏州大学,2012.
[11]徐蓉.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智慧,2019(11).
[12]余静.微探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善天下,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