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
摘 要:“实境耦合”模式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社会互动性等特点。运用“实境耦合”模式,结合学生个性需要和岗位需求,组建“政行企校”多方协作的育人平台,全过程、全覆盖渗透到高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中,确保弱势专业也能实现多学科交融和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整合运用,从而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对专业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实境耦合 小专业 培养路径
课 题:2021年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院级教改课题“‘实境耦合模态下高职卫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研究”(ZWYJ202116)的研究成果。
一、“实境耦合”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实境耦合”模式是指学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为实现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实践过程的导向作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结合,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它强调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运用,以学生为主体,在教中学,在做中学,是一种以胜任职业活动为目标的体验式教学。它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能力本位教育理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应用,同时,它结合了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项目学习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实境耦合”模式具有真实性、可操作性、社会互动性等特点,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2019年,国家提出“双高”计划和职业教育发展方案,强调对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对学生立体式的培养。通过“实境耦合”模式对高职类小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重新架设,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度、实践技能以及学习的热情,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实现地方实训资源的共享互通,强化校企合作,从而加快专业的建设进度。
二、高职类小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一定比例的弱势专业。这些专业开设时间短,社会认可度低,师资队伍弱,虽然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用人需求,但不具备快速壮大的招生条件,在以往的研究中容易被忽略。如何借助学部的师资力量,整合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等社会资源,使“小”专业焕发出“新”生机,成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
以高职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卫检专业)为例,该专业主要培养服务各类食品及卫生材料生产加工企业、各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医疗部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业面相当广,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卫检专业,但是招生和就业情况普遍不太理想。部分高职院校实行大类招生,期望以此扩大该专业的学生规模,培养更多优质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卫检专业的发展瓶颈。高职院校在卫检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院对实训设施更新进度较慢
该专业的招生情况一直不太理想,办学成本较高致使学院没有将该专业的实训设施投入放置在优先位置,直接影响到实训项目的充分开展。
(二)教师在课堂获取有效反馈较少
该专业学生大部分是通过第一学年的综合成绩末位分流而来,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整体的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弱,在课堂上的互动和回应偏少,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
(三)学生对专业认可程度普遍偏低
该专业的生源主要通过医学技术大类分流而来,主动选择卫检专业的学生很少,更多学生希望就读医学检验专业,对卫检专业缺少认同。
三、“实境耦合”模式对提升高职类卫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
“实境耦合”模式能够提升高职类卫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实境耦合”模式有利于教师服务理念的树立。该模式帮助教师摒弃“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寻找卫检专业的职业特色,自觉将专业授课和“双高”专业建设相结合,把专业主干课、实践课、第二课堂、网络课堂融为一体,完善卫检专业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体系,将专业实践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动力,弥补卫检专业师资薄弱的先天不足,实现多学科交叉交融,助力卫检专业抢抓时代机遇乘势而上。
二是“实境耦合”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该模式将社会服务融入教学全过程,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借助政府、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依托现代化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实现教学资源的“立体化”整合应用,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教育润物无声,切实提升价值引领的导向性和技能掌握的精准度。
四、“实境耦合”模式对高职类卫检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實践
基于“实境耦合”模式的高职类卫检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就是将传统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拓展多元育人平台,加强情景感染频次,实现学生对卫检专业的认同、对技术工人身份的认同。
(一)注重传统课堂的固本培元
一是以培育学生主体性为抓手,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强调知识的适用性,引导学生在情感与思想上热爱专业,在行动上投入专业学习中。二是以探索“课程+项目”为手段,构建新型教学培育机制,将专业的自身特色和优势与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结合起来,寓教于学,寓教于赛。三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职业目标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建立三级人才培养机制
课程建设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教学是否有效开展和教学质量是否提高。
目前,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新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要开启“政行企校”深度合作模式,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团队式、合作式、课题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带动教学工作,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开设体验课程,聘请行业专家对学生职业困惑进行辅导,尝试建立三级人才培养机制。
(三)打通网络平台的联结途径
充分依托互联网快速、便捷的技术优势,建立高校和各实践基地的联络基站,打造高效便捷的联系模式,跨越传统课堂的单一维度空间,通过VR等新兴技术,创造有益于学生理解的教学场景,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融合,增加学生的体验感。
(四)推动实践教学的实境化设计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解决复杂现实社会问题能力。在教学中,应针对卫检专业学生特点,设置丰富的情境,把理论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衔接,通过参观走访、深入社区、深入工厂、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来实现情境的创设。
注重对学生进行表现形式评价、形成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服务社会的态度与责任感,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认识到卫检专业对社会的重要性,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与积极的进取精神。
(五)加强专业课程的专精新变革
把思政之“盐”溶入教育之“汤”,让专业课教师挑起“思政担”,在卫检专业课上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专业课教师要主动把知识体系、价值体系、能力体系有机融合,运用实境教学法将专业课程学习与学习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并理解专业内涵。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采用潜在的、不易察觉的隐形传播方式,改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偏差,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同时,在教学测评中建立课程思政的科学化评价标准,增加课程思政测量指标和权重,增加学生课程思政获得感评价指标。这样将传统的评价维度扩展到精神层面,实现“知识+能力+精神”的综合评价。
(六)推进地方需要的多方位合作
根據地区食品行业发展需求和环境保护监测需要等地域特色,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食品卫生检测、水质安全检测、环境卫生检测、医学健康检验四个具体的就业领域,组建食品安全检验和职业安全检验两类兴趣小组,分别由不同的专业教师带领,与相关政府或企业对接,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境学习,将学生的兴趣融入现实环境,提前让学生认清就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
同时,将继续加大对智慧校园的投入,建设视频云、大数据、物联网、综合通信等平台以及应用集成平台。
参考文献:
[1]何华明,徐洁蕾,潘峰等.高校研究生“实境耦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9).
[2]卢育红,黄海端,任莉.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3]何卫华,李黎.“双高”建设背景下的专业群建设管理机制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3).
(作者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