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在这种活跃的教学改革中,语文课堂也出现了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少教多学”模式也应运而生。“少教多学”模式的出现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少教多学”模式简述
“少教多学”模式是指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课堂时间重新分配,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引导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少教多学”模式不仅能够保障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少教多学”模式是在语文阅读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有机结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运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尽量减少教学消耗的时间,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语文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的中心地位。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讲解得多,学生的阅读时间少
从目前的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情况来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首要问题是教师讲解的过多,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没有真正形成“少教多学”的教育观念,还是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的讲授还是占据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只能听从老师的安排。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只能学什么,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閱读时间,因此学生的阅读实质效果不明显。
(二)教学范围狭窄,缺乏课外拓展
教师在语文阅读中的教学范围狭窄,过于关注教材,学生缺乏课外知识的拓展。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观念和教学经验的影响,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过于关注教材,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就可以了。这样导致学生的阅读范围只停留在教材内容中,课外阅读几乎不关注。教师的忽视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提升。
(三)理解性知识讲解多,应用性知识讲解少
部分教师在讲解阅读中注重对理解性知识的讲解,只注重教材内容,没有对阅读中语言艺术方面及语言应用性知识的讲解。这样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某一篇阅读中,并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点。而且语言作为教材中的重要一部分,忽视语言性知识的讲解无法真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的策略
(一)树立“少教多学”教学理念
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持续推进“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运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减少讲解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对《沁园春·雪》一课的阅读与讲解中,第一,教师可以先对诗歌的背景进行简单介绍;第二,学生进行阅读;第三,阅读完成后通过分组让学生对作者的其他诗歌进行讨论;第四,将小组讨论结果写成文章,在班级进行展示;第五,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完善自我阅读中的不足之处。通过阅读和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充分的理解,还可以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初中教师在运用“少教多学”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仅要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更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后积极对自身的看法进行阐述。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展示,对勇敢展示的学生给予肯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注重语文阅读范围的延伸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对语文教材内容的阅读,更要注重对阅读范围的拓展,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通过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简单讲解,然后向学生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多思考。并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触类旁通,加强课外阅读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这样将阅读范围延伸到课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积极运用“少教多学”模式,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少教多学”模式应该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注意,加强运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