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学导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研究

2022-05-30 17:17陈璐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导式专题讨论教学法

陈璐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自学能力以及教师的指导。“学导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科学指导下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主动式学习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其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基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经验的学习过程。

作为世界公认的“五大教学法”之一,“学导式”教学法赋予课堂新的教学关系,将教学过程集中于学生的“学”方面,侧重于教师辅助性、引导性的“教”。其更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基本的教学流程为“自学—解疑—精讲—实践”。而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也需要进行创新,需要贴合学生的特点,需要适应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需求,进而才能保障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与“学”关系失衡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失衡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占据课堂主要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较少,学生成为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式”教授知识的主体。对于抽象性、概念性极强的数学学科而言,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其数学思维难以建立和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对数学知识、概念、规律等抽象性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从自己的思维中形成科学的、全面的认知。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难以从课堂中发现学生数学学习的问题,难以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而无法支撑其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创新实践。

另外,学生的“学”较少,体现在:学生缺少探究型的数学学习活动,缺少主动探究、总结数学知识与概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渠道和机会。

(二)忽视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数学的教学侧重于“课堂”,忽视了课外的学习。具体表现在: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实现等主要集中于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以及数学作业的布置。但在数学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巩固复习方面,数学教师虽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也认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践指导和引导方面缺少相关的创新,流于形式化。对初中生而言,在缺少引导的情况下,难以自主养成数学预习、复习的习惯。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学导式”教学法应用范式的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学导式”教学法正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作为世界“五大教学法”之一,其教学实践价值已得到充分的认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时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在基础方式与结构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有机结合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为学生提供精品课堂,进而为学生数学学习品质提升、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奠定基础。

(一)兴趣培养,信息技术助力自学能力的提升

“学导式”教学法的关键要素在于“以导促学”,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在“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以兴趣激发和培养为前提,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课前预习和课堂自主学习的课件与资料,从而创设学生自学的活动,在实践中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

以“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有理数减法法则、加法运算转化等方面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梳理,同时,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明确的划分。在明确“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教学知识点和目标后,教师制定了“导学任务清单”,以知识点的划分制作了3~5分钟的短视频与课件资料,根据每个视频的内容制订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与问题,要求学生完成“导学任务清单”的预习任务,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的重难点学习。以问题和学习任务的成果检测学生“有理数加减法运算”预习方面的学习成果,梳理学生自主预习方面的难点与困境,成为“课堂解疑”内容的重要依据。另外,为了保障学生预习方面的兴趣和课堂自学的兴趣,教师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情境问题。例如,将“水位变化”的生活现象与“有理数减法”的数学问题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

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基于学生“自主”的需求,引导学生提出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为针对性、有效性教学的实现提供真实的信息与数据,从而将课堂的教学过程拓展至课外,让课堂教学不再独立,而是与学生的课外学习贯穿在一起,引导学生转变数学学习观念,不再将“课堂”视为数学学习的唯一阵地,而是充分认识到课外学习也是数学学科學习的重要环节。

(二)专题讨论,思想碰撞上提升认知能力

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钻研是“学导式”教学的重要特征,而主动学习、探究以及钻研离不开学生的“思考”,这意味着“学导式”教学法下的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摆脱思维上的“依赖性”。在初中数学的“学导式”教学课堂中,教师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前提的教学设计,需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疑问”,也就是关于教学重难点的难点教学。基于前期阶段自学“难题”“疑问”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教师将教学内容的重要难题加以整理,形成“专题”,在课堂中组织“专题讨论”活动。同时,在“专题讨论”活动中,为了保障全体学生均有所发展和成长,教师需要融入“分层教学”理念,以“异质编组”为准则,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多元智能结构特征等因素作为层次划分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成员的方式完成“专题讨论”的活动。同时,为了保障小组成员能在小组任务中发挥所长、弥补不足,教师需要做好“导”的引导性工作,引导学生根据“专题讨论”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小任务,让成员通过小任务的完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最终解决“难题”,从而提高“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效率,将“学”和“导”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构建良好的教学关系。

以“直方图”教学为例,基于预习自学难题的整理,教师了解到“数据的分组”“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是学生认为最难掌握、最难理解的地方。因此,教师基于“广播体操比赛学生身高选择”的问题,创设了两个“专题讨论”活动,分别为“数据分组”和“频数分布表的制作”学习活动,结合“异质编组”的方式,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成员6名。在“数据分组整理”的专题讨论活动中,教师引导6个小组的成员各自讨论分组的方法及步骤,安排最大最小值差、组距组数选择、列频数等相关任务,让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掌握数据整理的步骤及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流程。

(三)夯实基础,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导式”教学法的课堂,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服务的方式为引导、解惑、答疑等方面。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种现象,即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也难以回答问题、难以理解知识。在这种情况时,教师需要及时介入,通过班级授课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的方式,以精讲促使学生理解程度的加深,进而为整个课堂教学提供完善的教学服务,重点观察数学教学过程,把握课堂节奏,提前预设多种教学情况,制订完善的预设方案,针对每种预设情况下学生可能出现的行为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完善每一节课堂的前期准备工作,以此突出教师“导学”的重要性。

(四)课后巩固,检测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质量、学习能力的检测和评估是助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前提,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于课后的巩固复习。鉴于此,教师需要结合数学教学知识、重难点及目标,重视课后作业及学生自我复习能力的教学引导。教师需要布置一定难度的數学作业,保证内容的精准和精简性,要求学生根据情况评估学习的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复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为初中数学教学“教”与“学”失衡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契机。在“学导式”教学法价值认知的基础上,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从预习—学习—复习三个维度上重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用教学工具辅助学生的“学”,从而建构“学导式”教学法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杜军.“先学后导”式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艺术性推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6):73.

[2]李仁兵.倡导学导式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以苏教版“圆与方程: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0):23.

[3]季海勤.学导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37.

猜你喜欢
学导式专题讨论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当代科学哲学的唯物论转向(专题讨论)
中学化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年《电焊机》杂志专题讨论
2014年《电焊机》杂志专题讨论
2014年《电焊机》杂志专题讨论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学导式”教学法在中学短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