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幼儿体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方法

2022-05-30 16:47:45杜小梅
求知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方法研究游戏化

摘 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多元化发展,而不是培养只会学习的机器。无论是个性化发展、多元化发展还是全面发展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下。显而易见,体育活动是提升幼儿身体素质最有效的方式。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重要阶段,除了身体上的发育,其心理、思想、意识上的成长也十分关键。在幼儿阶段开展体育活动,不只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身体成长,体育活动也有着十分丰富的教育内涵,涉及德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等。只有让幼儿很好地参与体育活动,融入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中,才能够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幼儿肢体协调能力的同时,实现体育的其他功能。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需要对体育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以课程游戏化理念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幼儿的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幼儿;体育课程;游戏化;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杜小梅(1993—),女,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幼儿园。

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体育活动的形式十分丰富。幼儿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健康认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十分关键。为了提高幼儿对体育的认知与兴趣,基于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幼儿教师可以将游戏化理念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的体育活动形式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1]。在当前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幼儿接触到了很多新鲜事物,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所获得的体验也很丰富。但幼儿的规则意识还不够,其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幼儿的思维与行为常常是凭兴趣出发的,在学习活动中也是如此,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幼儿才会主动参与。如果体育课程的吸引力不够,就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参与兴趣。所以,在幼儿阶段开展体育教学要注意方式方法,革新理念,拓宽路径,创新形式,以游戏化教学理念与方法来营造趣味体育课堂,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深度参与,使幼儿在游戏化体育课堂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本文主要分析在幼儿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并就游戏化理念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在幼儿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

幼儿教育的活动形式十分丰富,涵盖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旨在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来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游戏化教学方法对幼儿体育课程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

游戏化教学形式往往需要幼儿集体参与,不同的游戏活动有不同的规则,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能够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让幼儿主动投入游戏活动中,并在活动中获得相应的乐趣,切实感受体育的魅力,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创新幼儿体育活动的形式

体育活动有肢体上的配合,能够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有情感上的协作,比如一些集体性质的体育游戏活动需要多个幼儿共同协作完成,能够促进幼儿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增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感情。而且,不同的体育活动会因为主题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这能够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活动体验。幼儿体育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场地,但多数体育活动能够借助活动设计、道具或材料,与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相融合,使得体育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活动效果更加显著。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协同发展

游戏化教学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能显著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丰富的游戏形式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游戏化教学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应用还能促进幼儿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因为在体育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幼儿教育目标,对游戏的教学环节、模式进行科学的设置,既要符合当下幼儿的性格特点、思维与行为模式,同时又要使得游戏教学富有成效,让幼儿有主动参与的意愿与兴趣。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表现,根据幼儿的特征查找更多的参考资料,结合游戏活动的效果不断总结经验,并调整和改革教学方法,而这些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不断提升,就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学质量的提升来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2]。

二、幼儿体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加强游戏化体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幼儿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课程的设计和建设着手,唯有以课程设计为引导,才能对教学活动的实施进行针对性指导,从更贴近时下幼儿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的角度出发,对体育课程体系進行针对性设计,构建更为科学的课程体系,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提升。首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做好体育游戏园本课程的开发[3]。这是对体育教学形式与路径的有效补充,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适合不同的体育游戏,而且园本课程是以园所的现实情况为依据进行的针对性开发。比如,根据幼儿园体育教学设施的现状开发课程,能够有效弥补设施不足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局限,同时能够将现有器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开发与实践体育游戏园本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摸索和总结出适合他们的体育项目与锻炼方法,同时还能够促进幼儿对体育活动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使其更充分地感知体育活动的魅力,并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游戏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有效性,教师需要集中智慧与力量,对当前游戏化教学课程建设开展针对性研究,通过组建课程开发团队,集中团队力量提升体育游戏园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水平,促进体育游戏园本课程教学成效的有效提升。

(二)利用道具辅助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

基于幼儿的年龄、心理和性格特征实施游戏化体育教学,除了做好课程设计,精心组织课程,还需要恰当的材料或是器材辅助,以提高体育课程的游戏化效果。游戏道具的应用十分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道具相当于一种重要的媒介,尤其是在幼儿园,游戏道具应有尽有,在不同的活动区域,游戏道具的种类和功能也不同,相应地,也能够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游戏体验[4]。基于此,教师可以将丰富的游戏道具资源运用到体育活动中,使体育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并促进幼儿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游戏化体育教学

游戏化理念是有效实施幼儿体育课程的一个突破口,游戏化理念与幼儿的年龄段、性格特征等十分契合,也正是由于幼儿处于这种特殊阶段,体育教学可以不拘形式,不固定场地。除了室内体育活动,还可以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资源方面,除了利用器材与道具来提升游戏效果,还可以利用其他有形或是无形的资源。这不仅能让幼儿体育活动更具游戏化、趣味化特征,还有助于幼儿获得不同的体验与启发。部分乡村幼儿园存在器材不足的问题,为了能够给幼儿带来更丰富的体验,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来丰富体育活动形式。丰富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激发幼儿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进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乡村地域广阔,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如地质资源、文化资源、民族习俗等,这些资源在体育活动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加强幼儿对所处环境的认知,还能对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的补充。比如,教师将竹子作为体育活动道具,一方面可以引导幼儿了解竹子的生长习性、用途,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竹子让幼儿学习跳竹竿舞,并对竹竿舞的起源以及相关风俗等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幼儿了解更多的乡土特色知识以及民族文化。这在提高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为幼儿文化素养的培育打好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游戏化体育课程氛围

基于幼儿所处的年龄段及其性格特征,无论是在体育教学,还是在其他教学活动中,课程氛围对幼儿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根据幼儿的喜好、需求、个性等设计课程形式。比如,针对幼儿从众心理强、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多设置一些集体性小游戏,具体的游戏项目可以让幼儿结合他们的现状与喜好提出,也可由幼儿即兴创造,这样就很好地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也不再是被动地参与游戏。无论是选择游戏项目的过程,还是参与游戏的过程,幼儿都是主动、快乐的,这种轻松快乐的氛围可以增强幼儿的体验感与获得感,让幼儿自发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5]。

(五)开展分层教学,不断增强幼儿的体质

随着幼儿教育的持续发展,幼儿体育课程中的项目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有益智型体育活动、鍛炼型体育活动等,但并非所有活动都适合所有的幼儿,所以体育教师要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并参与进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身体素质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一个班级里的幼儿个体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就要加强对这部分幼儿训练的强度与难度,而完全没有基础的幼儿则要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训练。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教师需要根据幼儿个体的差异进行分组,实施分层教育。比如,可以让有基础的幼儿通过增加训练次数来改善身体机能,并进行一些专业动作指导,而基础薄弱的幼儿可以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动作开始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六)结合幼儿实际,合理开展游戏化体育活动

虽然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强度过大反而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6]。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而不是“一口气吃成胖子”。因此,无论是游戏化教学模式,还是趣味化教学模式,都要适量、适度。一是要控制好时间,尤其是一些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课堂教学要分为几个阶段,比如前期准备阶段、活动开展阶段、活动调整阶段以及总结回顾阶段。分阶段能够让活动张弛有度,不至于因为运动量过大而加重幼儿的身体负担。二是要控制运动的动作幅度,动作要由易到难,科学运动能够减轻幼儿的身体负担,避免幼儿的身体受到损伤。总而言之,在游戏化体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状态,并对课程进度、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同时将体育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结语

体育课程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如果教师找不到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幼儿就会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导致幼儿的参与意愿较低,从而难以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引,结合当前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等,对体育课程进行科学设计、精心组织以及合理实施。尤其要利用好游戏化教学理念,并将游戏化教学理念贯穿幼儿体育课程的始终。以游戏化理念作为体育课程设计的依据,以游戏化教学作为体育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借助游戏提升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体育活动的魅力。教师通过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开放性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增强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收获快乐,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让幼儿在园所中健康成长,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黄钿甜.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开展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86):115-116.

王宏平.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体育教学的开展[J].情感读本,2020(24):34.

张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J].新课程(上),2017(5):244.

沈琮力.推进幼儿园体育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外交流,2021,28(5):1491.

吴俊建.幼儿园课程背景下趣味足球游戏组织策略教学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2021,18(32):246-247.

肖玲,候天赋.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0(12):26-27.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方法研究游戏化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引入初中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解析
探寻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水平的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8:32:23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8:43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04:37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