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解词思路,促进语言积累

2022-05-30 12:39:49吴炎芳
教育界·A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语言积累小学语文

【摘要】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词汇是语言的要素,具有丰富的内涵。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掌握充足的词汇量,具备一定的理解词语的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有效开展词语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词语,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为学生进行表达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解词;语言积累

作者简介:吴炎芳(1980—),女,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江田中心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解和积累词语的重要时期。学生能否理解词语的含义会对他们理解句子和文本产生影响。由于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词语时,往往只能记住词语的读音,难以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未学会运用词语,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同时,教师需要拓宽解词思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了解词语的含义,积累语言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笔者以小学低年级语文词语教学为例,提出一些拓宽解词思路、促进语言积累的方法。

一、结合语境解词

词语教学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注重结合句子及文本的语境来开展。引导学生借助具体的语境推测词语的意思,是一种常用、有效的解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狐假虎威》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第七自然段中的“神气活现”一词,笔者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这个词语的内涵。首先,笔者让学生朗读文中狐狸说的“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这句话,感受狐狸狡猾的性格特点。然后,笔者联系后文的“摇头摆尾”一词,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语境,想象狐狸当时做出的动作和表情。学生经过思考,想象出了狐狸在说这句话时仰着头、挺着胸脯、摇着尾巴的一副很得意的样子。最后,笔者让学生明白“神气活现”的意思是自以为了不起,十分得意、傲慢。

上述案例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词语“神气活现”时,并没有直接向他们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而是借助课文的语境,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的方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从鲜活的语言文字中,形成了独特的感受,了解了“神气活现”的含义。采用这样的解词方法开展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积累课堂上所学的词语,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二、联系生活解词

联系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能够使课堂知识形象化,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1]。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时,对于小虫子自述的“一不留神,我们会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被淹得昏头昏脑”这句话,学生需要掌握“昏头昏脑”一词。笔者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先自行阅读这句话,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想象小虫子蹦进很深很深的水里时的反应。之后,笔者提问:“同学们是否有过昏头昏脑的感觉呢?”有的学生说:“我记得有一次在坐公交车去公园的路上,我晕车了,头昏昏沉沉的,很迷糊。”于是,笔者说:“你当时的感觉应该和文中的这只小虫子一样,是昏头昏脑的。”也有学生说:“当我感冒、发烧时,会有昏头昏脑的感觉。”有的学生则说:“如果晚上没睡好,第二天就会昏头昏脑、糊里糊涂的,看起来很没精神。”还有学生说:“在太阳底下待久了,也会昏头昏脑的。”学生因为有过昏头昏脑的感觉,所以能在了解小虫子的烦恼的同时,深刻体会“昏头昏脑”一词的内涵,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词语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由文中小虫子昏头昏脑的感觉联想到自己之前类似的经历,能够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个性化表达。在学生表达的过程中,“昏头昏脑”这个词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更有生活气息。生活与语文息息相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学会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三、借助图片解词

小学生一般都对丰富多彩的图片感兴趣。借助图片进行词语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对于文中的词语“泥泞”和“脚窝”,笔者借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有效地理解这两个词语的含义。考虑到雷鋒生活的年代距离学生比较遥远,如果仅仅通过口述的方式讲解课文,学生可能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对词语“泥泞”和“脚窝”的理解可能也不够深入,因此,笔者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了泥泞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泥泞路的特点,了解泥泞路的路面上有烂泥和积水,湿滑不平,坑坑洼洼。之后,笔者展示了走在泥泞路上留下的脚印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片中的脚印深浅不一,歪歪扭扭;了解了“泥泞”是指因有烂泥而不好走,“脚窝”是指很深的脚印;进而对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细雨在泥泞路上行走时的困难感同身受,对雷锋的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此外,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明白了正因为道路泥泞,脚印才会变深,路面上才会出现脚窝。笔者借助图片解词,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泥泞”和“脚窝”的意思了然于心,掌握这两个词语的运用方法,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和探究,发现“泥泞”与“脚窝”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引人注目”的意思,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哪句话运用了“引人注目”一词,并读一读。接着,教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在人群中,邓小平爷爷格外引人注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邓小平爷爷引人注目的主要原因是:他当时已经83岁高龄,并且他是国家领导人。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引人注目”的含义是形容人或事物很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体会“引人注目”一词的内涵,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一个趣味游戏。游戏内容为: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张陈列了许多玩具的商场货架的图片;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放大图片的局部时,学生需要快速说出什么玩具引人注目。这有利于学生对“引人注目”一词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语言积累。

教师精心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在教学时结合图片的内容诠释文本中词语的意思,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帮助学生积累词语,顺利实现词语教学目标。

四、采用替换词语的方式解词

教师采用替换词语的方式开展词语教学,需要寻找与原来的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再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解释原来的词语。这种方法也比较常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课文《端午粽》时,对于“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这句话中“十分”一词的讲解,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如下

互动。

师:(列出文中的句子)请大家一起朗读这句话。(再列出删去“十分”一词的句子)请大家再来朗读这句话。

师:大家读完这两句话之后,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生:第一句话有“十分”一词,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很好吃;第二句话少了“十分”一词,给人一种粽子味道一般的感觉。

师:(范读这两句话)句子中的“十分”一词可以说明粽子好吃的程度。那么“十分”还能用什么词替换呢?

生:可以换成“非常”“特别”“格外”。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将“十分”换成“非常”

“特别”“格外”的句子吧。

师: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们认为在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运用“十分”一词?并试着用“十分”

造句。

……

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句子中的“十分”这个词语替换成“非常”“特别”“格外”,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十分”的含义,积累与“十分”意思相近的词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也有利于进行词语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五、借助动作解词

一般来说,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愿意尝试。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来体会词语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2]。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也能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雾在哪里》时,对于第四自然段中的“霎时”一词,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这个词语时,与学生进行了一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突然说:“请睁眼。”学生睁开眼睛之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感受到光亮,周围的事物都清晰可见。学生借助闭眼和睁眼的动作,很快便理解了“霎时”的意思,同时也体会到了文中雾的“淘气”。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适当拓展与“霎时”意思相近的词语,如“瞬间”“刹那”等,以此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见过的霎时发生的事,以加深对词语的记忆。

借助动作开展词语教学,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也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词语的难度,帮助学生掌握词语,运用词语,进而实现学习目标。

六、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解词

归纳概括的方法需要学生厘清课文脉络,结合课文内容总结出词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中的某些内容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以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黄山奇石》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题目中的“奇石”一词,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奇石是怎样的?”教師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奇石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了课文的脉络,归纳出了黄山的奇石有“仙桃石”“仙人指路”“天狗望月”等。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课文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奇石的各种形态,进而总结出“奇石”的意思是形状奇特、怪异的石头。最后,教师让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应内容来理解“仙桃石”“仙人指路”“天狗望月”等奇石的形态。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形态特点。

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来解释“奇石”一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词语的含义,深刻体会句子、文本的内涵,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学生的词语学习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喜爱之情。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拓宽解词思路,巧妙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让词语教学变得鲜活、高效,有温度,才能保证学生积累语言的效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个性化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寒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浅谈[J].新教师,2018(04):56-57.

[2]曹爱卫.低年级语文这样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语言积累小学语文
词语导入课堂,有“形”有“效”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01:30
小学生语言积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