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雯
摘 要: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关系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教师需精心组织区域活动,以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优化区域游戏环境和内容,推动课程游戏化建设,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课程游戏化的基本内涵,探讨了课程化游戏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策略,以期为广大幼儿教育者提供参鉴。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区域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1-0044-03
Explor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regional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FENG Yanwen (Kunshan High-tech Zone Chengbei Kindergarten, 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is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order to meet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childr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need to carefully organize regional activities, aiming at health, happiness and growth, optimize the regional game environment and content,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amification courses, guide children to learn and explore independently, and realiz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 Based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kindergarten regional activ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Keywords】Curriculum gamification;Children; Regional games
关注儿童的需求、兴趣和发展规律是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核心,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获得快乐、提升认知,还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的个性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应注重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渗透,将区域环境、区域内容游戏化,以满足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本人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概述
所谓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单纯地指任由幼儿在教师指定的区域内进行随意的玩耍,而是结合游戏模式开展相应的课程,从而具体引导幼儿学习相应的课程内容,通过游戏模式提升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独立性以及创造性,不断培养、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情感把握能力。在幼儿园开展游戏化课程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群体的主体地位,将幼儿作为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便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所强调的重点还是在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创造性上。对幼儿群体来说,他们需要主动去完成设计好的游戏活动,一旦幼儿处于被动状态下,将很难保障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与其他年龄稍大的幼儿相比,他们还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常常会直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因此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十分重要且必要。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必须用富有弹性且丰富的内容来做支撑,以便能为不同类型的幼儿提供自主选择。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但是笔者认为开放性是相对封闭而言,与传统的课程体系相比,新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更具开放性。从应用层面分析,游戏化课程设计较为注重整体的教学过程,而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只关心最后的结果,二者的教学目的、实施措施等都有本质上的不同。幼儿园在开展游戏化课程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传统的幼儿园课程是教师提前设定好的,几乎不会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改变,过于固定、刻板的课程对于各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的幼儿来说,都具有明显的弊端,因此充满各种变化要素的课程更有利于幼儿群体的发展,变化多端的游戏化课程将在很多方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可以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发散,激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很多事情。开放性的游戏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显然更能满足幼儿群体的综合发展需求,在符合其发展天性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提升他们对自己思维、行为的控制能力。幼儿园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促进幼儿社会属性的形成,人本身就一種具有社会属性的高级动物,如果能让一个人尽快掌握并构建这种属性,将激励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而游戏化课程中包括了大量的合作、协作及求助等环节,应用在日常教学活动后,更有利于幼儿的个人成长与综合发展,有助于幼儿尽快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自己的社会属性,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社交观念,与同伴一起快乐成长。
2.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策略
(1)构建游戏化的区域环境,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
第一,对区域进行整体游戏化规划。幼儿群体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要培养幼儿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必须为幼儿构建合适的学习环境及最佳氛围。根据教育专家的观点,幼儿所参与的游戏活动其实是他们已有经验的一种反映,甚至可以说,幼儿的游戏水平与其发展水平同步。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创设一个尊重、支持以及富有游戏特性的活动环境,让幼儿能与区域材料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吸引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尝试、探究。构建过去不具备的知识体系,并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园中区域活动的整体布局都应该是宽松的,活动空间等整体的环境都应该以游戏化的形式来呈现,即为幼儿打造一个高度类似游戏场所的区域形式,而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是他们“最好的玩伴”以及“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不仅仅要承认幼儿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对区域环境进行规划,大班的幼儿甚至可以在相关区域中自主布置喜欢的环境风格。若是区域环境有幼儿群体共同参与的痕迹,相信对幼儿将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幼儿进入该区域参与游戏的欲望。另外,在区域活动的规划中,还应留下一个“百变区域”,也就是说“留白”区域,留白区域的活动内容则可以根据活动的具体需求或者幼儿的兴趣进行设置,设置留白区域的目的在于随时为幼儿提供可供探究及学习的支持。
第二,充分利用好区域活动相关材料。《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等综合资源的体现,这更是儿童发展的必备资源。分析儿童群体的发展特点,不难发现幼儿发展与自身感知操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若想要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一是要为他们创设相应的环境,二是要积极引导幼儿的活动。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掘当地教育的特色,以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与素质。比如,昆山地区的幼儿园,就可以在幼儿教育中渗透进昆剧、苏绣等文化元素,可以在益智活动区域中投放脸谱、苏绣成品材料等,引导幼儿进行自主研究,并鼓励他们与同伴、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加强他们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而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可以利用脸谱上的图案,让他们计算相同的图案数量,或者找出对称图案来;而利用苏绣,让幼儿辨识出上面的图案色彩、图案原型等,让幼儿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艺术,滋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总之,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在于让幼儿玩好、学好以及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课程游戏化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发现顺应幼儿的天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他们而言在一个相对比较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更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育,才能提升幼儿参与的兴趣,让幼儿得以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2)设计游戏化的区域内容,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
第一,根据幼儿的实际来设计区域内容。过去很多幼儿园都喜欢预设很多课堂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往往都是由教师来制定,不一定符合幼儿群体的活动预期。在实际的区域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主题目标以及幼儿发展需求来创设、提供材料,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幼儿群体目前所感兴趣的事物创设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材料。只要材料足够有吸引力,才能引起幼儿学习及探索的情感共鸣。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中评估幼儿的已有经验,如在梅雨季节中,因为天气闷热会出现很多蚯蚓,幼儿都在聚精会神地观察蚯蚓,教师就顺水推舟将蚯蚓“请”进区域内,为幼儿专门开设一个蚯蚓养殖区域,随着蚯蚓养殖区的创建,可鼓励幼儿通过网络、书本等不同的知识渠道去了解蚯蚓的习性与故事,让他们掌握更多科普类知识。在投放区域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甚至活动区域的开放设计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如果活动的内容有所变化,那么投放的材料也应有所区别。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区域的教育功能与分解不同的材料层次,来投放材料,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针对年龄大的幼儿,可以在科学区域投放魔方、万花筒、彩条、手电筒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尝试、发现材料的区别,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的兴趣;而针对年龄相对小一点的幼儿,则可以投放纸盒、蜡笔、毛线、彩泥等材料,并布置富有艺术色彩的美术作品,让幼儿研究、探索艺术成品,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在绘画、捏泥的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作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而更小的幼儿,则可以为他们投放洋娃娃、模具等,让幼儿组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如扮演洋娃娃的妈妈、医生、教师等,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让幼儿玩得尽情、玩得投入,提升幼儿的协同合作能力,锻炼他们与外界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在低年龄段的幼儿建筑区域活动中,可以投放上积木、图片等,让幼儿自由对材料进行摆放、搬弄,发展幼儿的灵活性与空间知觉,提升他们对空间设计的感知力,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使其在合作中不断探索。
第二,捕捉与生活元素相关的拓展性区域内容。在幼儿群体的一日活动中,往往伴随大量的语言信息,而这些信息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价值,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多倾听幼儿之间的谈话内容,观察幼儿的行为,比如,有小班幼儿带来玩具电话放进了“娃娃之家”,其他幼儿发现后纷纷表示了兴趣与喜欢,当幼儿园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就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结合课程要求在教学探索区域中增加一个“打电话”的游戏,鼓励幼儿模仿自己观察到的打电话行为来完成游戏活动。又如,班级上有幼儿带来了一只恐龙玩具,教师可以主动上前去询问:“这个是什么龙啊?你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吗?”幼儿如数家珍地向教师及同伴讲解自己的恐龙玩具,此时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作用,比如,向幼儿询问:“你还认识其他的恐龙吗?”“这些恐龙都生活在哪些地方呢?”“它们平时都吃什么呢?”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幼儿通过网络、书籍、图画等不同渠道了解恐龙的形态,深入对恐龙的研究,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还可以举办“侏罗纪公园”展览,组织幼儿学习相关区域知识,赋予幼儿园课程新活力。
(3)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促进综合能力培养
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再为幼儿提供固定的游戏模式,而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开展相应的活动,教师只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主题即可;而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幼儿与他人沟通交流时的自信心,可以安排演讲类的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在小伙伴面前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如以“如果你是小草,你想对人们说什么”为主题,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株城市中的小草,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群,有哪些心里话想要告诉他们呢?通过这种形式的游戏活动,将激发幼儿群体的想象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他们不怯场、不害怕的沟通能力,让幼儿在玩乐中提升了个人能力,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尤其在提高文字组织、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此外,在投放相应的区域材料时,也要注意投放科学合适的材料,材料应当与活动主题相契合,科学地投放出与主题相贴合的材料,让区域活动更加完善、深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活动经验,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比如,在不同的季节,投放与本季节相关的材料,如在秋天就可以投放各式各样的树叶,并将其安置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按照树叶的颜色、形状、名称等进行分类与排序;而在艺术区域中,可以让幼儿对树叶进行美术加工,让他们创作出以树叶为本体的动物、植物、建筑等,或者直接对树叶进行张贴,制作一幅别具特色的手工作品,让材料紧扣活动主题,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天性总是与游戏、玩乐相关,违背幼儿的天性让他们过早接受刻板、生硬的教育,不仅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同时也无法保证教育工作的质量。因此,将幼兒区域活动游戏化处理才能充分顺应幼儿天性,让他们在玩耍与学习之间找到共通点,收获快乐体验的同时获得很多知识,进而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对推动课程游戏化建设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静.整合区域活动加速幼儿课程游戏化进程[J].读写算,2019(25).
[2]吕学佳.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J].智力,2021(19).